交通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中噪声增量控制问题

发表时间:2020/8/1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李迎秋
[导读] 摘要: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提高与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进城市化进程不可或缺的物质保障,扮演着实现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发展的重要角色。
        云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云南昆明  650011
        摘要: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提高与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进城市化进程不可或缺的物质保障,扮演着实现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发展的重要角色。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仍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如何迈入科学、合理的高速发展。伴随近几年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和企业的发展对各行各业都有了更高的需求,因此,城市的交通工程发展也在不断的增多,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但是,这也对我国的环境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其中,对环境影响最严重的是噪音问题,交通过程中出现的噪音问题严重的影响到了周围居民的日常生活。
        关键词:交通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噪声增量控制
        引言
        如今,环境保护理念已成为人们的关注重点。因此,发展环境、资源和社会是城市规划过程中要实现的重要目标。如何制定一项科学有效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必须要求对大多数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估。
        1市政交通建设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原则
        市政交通建设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原则主要是为了科学有序地实施环境影响评价机制,必须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框架内根据其基本理论进行综合分析,并根据基本理论采取有效对策。客观、科学、公平是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中应遵循的基本理论原则。从深层次的环境污染问题来看,只有对城市规划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才能理解城市的整体连贯性。环境评估理论中,公众参与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环境因素的持续变化也会影响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环境影响评价必须保证市政规划的各个阶段和各个细节都要走健康绿色且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鉴于公众不仅是市政建设计划的受益者,而且还是生态环境破坏中的牺牲者,所以,通过提高公众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参与度,能够最直观的理解社会各个阶层人的利益。因此,环境影响评价必须遵循整体性和一致性的原则。各阶段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与市政基础建设规划一定要保持一致,环境影响评价机制的有效发展不应脱离城市基础设施规划的基本目的。只有保持基本理论原则不变,才能有效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
        2市政交通建设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具有的意义
        环境影响是指对规划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提出防止或减少不利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并跟踪监测的方法和体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任何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建设项目必须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价,制定环保措施及监测计划,在环保行政部门审查通过并签发批文后,建设项目方可立项。环境影响评价属于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一环,行政上具有一票否决权,执行上具有法律强制性。环境影响报告书是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中的重要技术文件,不仅仅只是为通过审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关注项目本身的技术指标、投资、经济效益等,其较少关注项目与外部环境的关系。环境影响评价对于减少环境不利影响、减少社会矛盾、保证工程建设和地方发展协调性、保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保证工程实施的顺利性、在摇篮中解决可能引起重大后果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3交通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中噪声增量控制
        3.1明确降噪目标和责任
        交通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中噪声增量控制措施之一明确降噪目标和责任。明确降噪目标和责任是降噪措施最为关键的原则,一般情况下线性交通类项目建设过程中往往会造成所在区域敏感点噪声值的上升,所采用的降噪措施一定要以具体的降噪目标作为参照来进行。降噪的过程并非简单地通过各种措施降低敏感点的噪声值,确保其达到标准值,所采用的降噪措施一定要充分考虑各个敏感点声环境质量现状的监测结果来进行。

对于声环境质量现状满足标准规定的情况来说,在线性交通类项目建设过程中一定要采取针对性措施确保声环境质量还可以满足标准规定;对于声环境质量现状超出标准规定的情况来说,在线性交通类项目建设过程中所采用的措施不能造成敏感点声环境质量恶化。
        3.2一定要和已有规划敏感点相兼容
        交通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中噪声增量控制措施之二一定要和已有规划敏感点相兼容。在进行线性交通类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为了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准确性,除了要对现有敏感点采取相应的降噪措施外,同时也要充分考虑项目周边现阶段在建或者完成批复规划建设的声环境敏感点。一般情况下,在城区周边以及近郊区附近会有大片没有开发的闲置土地。为了确保项目建设能够顺利完成,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需要充分收集所在区域的资料(例如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等),从中确定项目和土地开发蓝图间的空间位置关系,从而明确项目后续建设的可行性,是否有必要进行线路变更、是否需要设置隔声屏障等降噪措施、是否预留线路两侧防护距离避免噪声影响等等内容,在此基础上制定土地利用控制规范。
        3.3常用措施的适用范围
        交通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中噪声增量控制措施之三常用措施的适用范围。线性交通类项目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建设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存在,所以需要大力推广项目建设。在此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声环境控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降噪措施。总的说来,可以将降噪措施分为两类,一类为优化项目线路方案、设置隔声屏等降噪措施,主要用于确保室外声环境能够满足质量标准规定。另一类包括设置隔声窗、实施建筑功能置换以及搬迁等措施,通过对相对敏感的建筑采取措施来保证室内声环境能够满足质量标准规定,主要用于不适合对交通噪声实施主动控制的情况下。
        3.4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
        交通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中噪声增量控制措施之四分析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噪声防治首先需考虑合理布置场地各建筑物,高噪声设备尽量远离办公生活区及厂界,高噪声源设备均置于场地中部,选离居民点及办公生活区,且各区边界设置绿化带。各种机电产品采用高效低噪设备。在压风机的进风口安装消声器、采用建筑隔声等措施降噪;板房结构房屋内,房屋围护结构隔声。水泵间单独隔开封闭,水泵与进出口管道间安装软橡胶接头,同时泵体基础设橡胶垫或弹簧减振动器,降低管道和基础产生的固体传声。在交通噪声敏感地段设置限速标志与减速路障,将车速控制在25km/h以下,并禁止鸣喇叭。
        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如今的交通建设过程中,交通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中噪声增量控制被高度的重视。所以一些相关的工作人员要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研究和分析。结合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噪声标准,以实现交通工程噪声增量的控制工作。从而保证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增强交通工程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陈广强.交通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中噪声增量控制问题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01):164-165.
        [2]付鹏.浅议交通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中噪声增量控制问题[J].科技风,2016(13):190.
        [3]环境保护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HJ24—2014[S].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4.
        [4]孙昕,陈维江,陆家榆,等.交流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与评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5]邬雄,万保权,路遥,等.1000kV级交流输电线路电磁环境的研究[J].高电压技术,2006,32(12):55-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