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融入

发表时间:2020/8/10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3卷第11期   作者:麻豪媚1 史承军2
[导读] 目前我国园林规划设计同化现象较多,缺乏独特艺术美感,没有展现出城市独有的文化特色

         摘要:目前我国园林规划设计同化现象较多,缺乏独特艺术美感,没有展现出城市独有的文化特色,设计艺术性较低。随着人们审美与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师开始尝试在设计中融入乡村景观。乡村景观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融合能满足我国可持续发展需求,能赋予风景园林独特的美感。设计者需要积极探讨开展怎样的策略才能实现乡村景观与风景园林设计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乡村景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引言
         如今园林设计已经十分常见,无论是城市一角还是乡镇街边随处都可见到形式多样的园林景观。充满乡土气息的乡村景观在园林景观规划中逐渐受到追捧。乡村景观是一种自然景观,是指劳动人民在从事长期农业活动中逐渐开发自然环境形成的半自然半人工特有景观。乡村景观主要包含自然风景与人文景观两大模块,田园风光是乡村景观核心,山水风光与人文风光相辅相成是乡村景观主要表现特点。乡村景观的出现对历史文化发展具有很大意义,它能够有效保留地域历史、风俗、民情等文化信息,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
         1乡村景观设计的主要特征 
         1.1提升乡村经济水平 
         乡村风景的建设能够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推动力,所以进行乡村的风景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来说,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我国的乡镇地区已经有着较大的发展,但是仍需要进一步的城市化,城市化不仅仅体现在为人们提供较好的教育医疗水平,更体现在舒适的生活生存环境,而进行乡村景观设计正是落实这一规划,提升乡村的形象,为人们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也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前来参观,为乡村带来更好的经济收益。  
         1.2浓郁的地域特性 
         乡村景观以其独有的地域性特征成为新时代背景下园林景观新宠儿。我国幅员辽阔,多样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丰富的地域景观。不同的地域所表现出来的乡土景观完全不同,当人们看到不同景观时很容易便可联想到该景观所处的地域。乡村景观在设计中也十分注重地域特征,设计之初便会考量相应地点具体的生态环境问题,民俗习惯问题等。从乡村景观整体来看,整个乡村景观具有浓重的乡土情怀、乡村脉络、生态共存等特点,这些特点也是乡村景观地域性特征主要表现。 
         1.3劳动人民实践产物 
         乡村景观具有浓郁实践性。乡村景观主要形成原因在于村民活动,这样的乡村景观无疑是当地人民劳动与智慧的结晶。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乡村原居民根据自身需要对自然环境进行改造,以期能够更加适应自身生活,因此使得独具乡村气息的乡村景观更具有实践的特性。景观形成最初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物质的单纯需要,之后才逐渐涉及人们对美的追求。乡村景观中的休闲农业景观一方面可以增加当地居民收入,另一方面改善了农业结构,繁荣乡村发展。除此外乡村景观中的农业综合体与田园综合体,可以整合乡村一、二、三产业,进行过整体规划促进乡村发展,创设特色乡村景观文化。  
         2乡村景观融入园林规划的重要意义
         2.1有利于园林规划的全面发展 
         传统景观规划设计对经济利益重视程度过高,导致以水泥钢筋为主的景观规划要多于以绿色植物为主体的园林规划,规划中形式、色彩相对单一,景观多样性不是很强。乡村景观的主要特点体现在其对自然环境的合理利用与保护。这样的具有特色的景观才能丰富了传统的景观规划设计。况且,乡村景观绿色植被覆盖率较高,既能够满足绿化覆盖率的需要,起到环保作用,又能够满足人们欣赏需要,全面提高园林景观的质量,为传统的园林规划增添了新的色彩。 
         2.2乡村景观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起着重要作用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增添乡村景观特色不仅仅是丰富园林景观设计的需要,也是传承和发扬地域文化的需要。长期居住在城市中的孩子们很少有机会参与到乡村生产的实践活动中,缺乏乡村实践锻炼的机会,导致其对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理解力相较于长期参与到实践中的孩子们差一些。乡村景观的出现可以增加孩子们参与乡村实践中的机会,加深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一定程度上解决实践不足的问题。园林规划设计中增加乡村景观能够让人们沐浴在地域文化之中,体验传统文化,增加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长此以往既能够增添现代园林规划设计多样性,又能够更好的宣扬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3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3.1延续乡村独特历史文脉 
         对乡村而言,其历史文脉指的是从乡村形成到现在积累的历史文化,对其必须在保护基础上适当创建,许多乡村文化已经在城市建设中消失,现有的文脉可谓是乡村气息的进一步凝聚,能充分表现出乡村地域。城市向乡村借景的过程中,可采用风景园林这一表现形式,对局部的乡村景观加以利用。比如,设计人员可以把对园林进行的设计延伸至乡村,同时预留可以相通的端口,以此在园林道路上行走或骑行时,可以看到乡村景象,如耕地与民房等。此时,对局部景观的融入不可太大,利用一块田地经过改造,形成农家乐全新形式,采用这种新形式,能使游客领略到浓厚的农家风情。若将乡村景观作为全景对风景园林进行设计,则必须和城市规划之间充分结合,比如在很多城市当中会有河道分布,同时在河道的两侧分布有村落,但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进程中,这些村落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高耸的建筑。对此,可通过对村落的改造来建设全景形式的新景观。
         3.2加强农业体验 
         现代城市居民,尤其是那些出生并成长在城市的人,没有传统农村生活经验,没有对我国传统的乡村文化的生活及生产方式有充分的了解,甚至那些在农村长大,后来搬到城市的人,对农村生活也仅仅保留着一点点的记忆,没有对传统的乡村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如今城市化的发展使得人们更了解城市文化,每日生活在混凝土和钢筋建筑包围下的人们更需要乡村风景来对他们千篇一律的生活增添滋味,所以在进行城市风景园林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到乡村风景元素的融入,比如农作物、植物等等景色,这会使得城市中的居民唤起他们记忆深处的共鸣。 
         3.3因地制宜建设乡村景观增加乡村的美感 
         乡村景观的特点相对简陋一些,与园林设计中其他景观精致细腻的特点有一点差别,这便需要设计者进行合理设计,将乡村景观区发挥更好效用。在乡村景观设计中,一方面要考虑乡村景观的美感问题,另一方面要考虑自然环境问题,让环境与乡村景观能够达到和谐共存。乡村景观区更多体现为农业景观,因此设计者可以将农业中具代表性的元素经过现代化的提炼应用到乡村景观设计之中,建立不同农业体验区来提高乡村景观的美感与体验度。还可以根据土地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景区,适合种植蔬菜的可以设计相应蔬菜景观区,适合种植水稻的可以设计相应水稻种植区,适合水产成长的可以设计相应鱼塘养殖区等等,以此类推根据当地具体情况设计多样的乡村景观区。但要注重园林景观区相互融合,展示不同体验区的美感。
         3.4援引自然 
         现阶段,大多数城市园林景观的建设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着后期人为主体的修缮和改造,因此也保留着较为浓厚的人工气息,而人工类景观尽管在结构上较为规整且统一,但相较于原生态景色而言,也缺少了必要的特色,多了几分刻意为之的改造。有部分园林由于过于追求外在景观的美感,大量堆砌精雕细琢过后的建筑,因此在观赏上反而造成了群众的审美疲劳,也丧失了原本的特色和美感。因此,相关主体在园林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原始乡村自然风光的援引和保留,要重视树木、花草、河流、山石等自然景色同园林中人工建筑的相得益彰。要为天然植物的生长保留充分的空间和余地,并且相关主体也应当充分尊重园林植物的生长规律,避免人为因素对其外观结构带来过于明显的改造,以此来促进自然景观的生长和发育。总而言之,相关主体要重视将乡村自然元素引入以建筑园林的构建中。
         结语
         在进行城市风景园林设计时,要充分加强乡村景观和传统元素的融合,使现代城市居民在喧闹的城市生活中享受传统和自然景色的熏陶,使人们享受美好的自然风景。因此,乡村景观设计应该充分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和选择乡村景观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景观融入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实现双方之间的融合,从而提高科学性,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为人们创造出更美好、更舒适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易丽玲.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价值研究[J].居舍,2018(24):148. 
         [2]褚昌昊.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的价值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6(24):74-75. 
         [3]呼苗.分析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意义[J].北京农业,2015(23).
         [4]苏煜.浅析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乡村景观的融入[J].文艺生活下旬刊,2017(1):195.

作者简介:
1.麻豪媚,女(回族),1979年8月生,2001年毕业于南京林业大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本科,2013年毕业于山东建筑大学艺术设计硕士研究生。青岛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景观二部,部长。
2.史承军,男,汉族,1977年2月生,毕业于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济南园林集团景观设计有限公司副院长、设计总监。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