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8/10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3卷第11期   作者:杨斯森
[导读] 在园林设计工作开展时,为满足现代游客的消费需求与心理诉求

         摘要:在园林设计工作开展时,为满足现代游客的消费需求与心理诉求,应当基于游客的消费行为进行心理学分析,归纳游客的行为心理变化规律与趋势,根据游客的消费诉求对园林设计工作进行合理优化,如基于实用性心理需求与隐私性心理需求,分别进行自然景观的园林设计与田园景观园林设计,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发挥出现代园林设计价值,合理运用心理学开展设计工作。下文就行为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实际应用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行为心理学;园林设计;实际应用;实用性;隐私性
         引言:
         现代园林设计时,已经突破了传统园林景观设计思想束缚。设计人员基于行为心理学研究,对游客消费者进行消费行为分析,了解预测游客的消费潜在需求,进而对园林设计进行一定创新优化。通过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传统文化、景观园林设计的融合,打造现代科技生态的园林氛围,为游客提供耳目一新的园林旅游体验,满足游客的消费心理需求,实现园林设计预期目标。
         一、行为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重要性分析
         (一)行为心理学解析
         行为心理学主要是研究个体对现实生活环境的表现行为,在不同生活环境下,个体生存、生活、心理的行为表现。通过对行为心理学进行解析可知,个体的思维认知、情感意识、心理状态、个性倾向性等,都可能影响到个体的行为意识。
         园林设计中应当合理运用行为心理学,解析游客的心理认知需求、情感需求、思想追求、艺术诉求等,准确判断游客的各类需求后,才可对园林设计方案进行一定优化完善,使得园林设计更加人性化与合理性,满足不同游客的心理诉求,发挥出园林设计的最大价值[1]。
         (二)实用性心理需求价值体现
         园林设计工作开展时,应当基于实用性心理需求视域进行分析,筛选合适的设计素材、选择最佳设计主题,确保园林设计的可行性。不同地域的园林设计风格不同,因为在园林设计时,不仅需满足群众的心理诉求,同时需遵循当地的自然生态气候,开展因地制宜的园林工程建设。若违背当地的自然气候,则无法保证园林设计建设的可行性。
         现代审美视域下,人们对园林审美提出更高要求,如何充分利用园林空间资源,体现出园林的艺术美感、自然生态、人文气息,则需对个体的行为心理进行全面分析研究,汲取人民群众的设计思路与创意想法,使得园林设计工作,可在传统文化传承过程中进行现代创新,融入更多现代审美元素,保证现代园林的实用性与艺术性。
         (三)隐私性心理需求价值体现
         现代园林进行设计时,应当对人民群众的隐形心理行为进行挖掘分析,使得园林设计彰显出最佳设计效果。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一定的生活压力与工作压力,因此很多民众都将自己的心理需求进行隐藏,以完成社会角色的扮演。
         园林设计工作开展时,应当基于行为心理学视域,对人们的隐形心理情感进行分析归纳,如现代都市人们对自然生态恬静氛围的追求、对原生态艺术美的追求、对文化底蕴的追求、对娱乐消费的追求等。基于行为心理学的理论支持,使得园林设计工作的隐形心理需求得到价值体现,可为人群建构短暂的原生态艺术氛围,体会生态自然的恬静,享受现代园林的艺术熏陶,很好舒缓现代人们的生活压力与工作压力[2]。
         如在现代原理设计时,合理运用不同的盆景植物、廊桥、回音屏、假山、人工湖、喷泉、乔木植物等,为人民群众建构微型的生态艺术环境,将人们的生活方式还原到原始阶段,有效缓解人们的压力,调节人们的心理状态。


         二、行为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实际应用探讨
         (一)自然景观的宜人性设计应用
         现代园林设计工作开展时,不能仅停留在建筑美感与色彩配置设计领域,为充分发挥出现代园林的设计价值,应当基于行为心理学对游客的心理进行深入剖析,了解游客的表层需求与心理隐形需求。通过对游客进行行为心理学分析,进行自然景观的宜人性设计,遵循生态协调、生态恬静、自然韵律、艺术美感的景观设计原则,使得自然景观得到科学合理配置,营造出适宜人群旅游休闲的最佳场所,使得园林景观设计发挥出一定价值。
         现代园林设计时,不在追求单一的大与广,而是针对特定人群进行主题文化园林的开发,依托本地文化精髓进行园林设计,使得人们从园林审美中获得文化认同,肯定园林设计的美观性与宜人性。如儿童主题的园林设计、戏剧文化主题的园林设计等,针对性的园林景观设计,使得园林的宜人性得到强化,可提升游客的游览审美体验,充分发挥出园林设计的工作效能,突出游客行为心理的隐形需求。
         如陕西大唐芙蓉园旅游景区,该景区进行园林设计时,抓住古代唐朝的传统文化,以此为文化根基进行园林设计,挖掘游客潜在的文化认同心理状态,使得游客在对园林景观审美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文化情感认同,实现园林景区自然景观设计的预期效果。全国各地的园林景区开发项目非常多,很多园林设计时都契合当地文化,通过文化开发使得园林到一定宜人性,为消费者营造文化体验游览氛围,推动了我国园林设计与文化挖掘的契合,而两者契合的关键,则是行为心理学研究。
         (二)田园景观的开放性设计应用
         田园风光是园林设计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元素,因为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对田园风光的追求不断增加,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导致自然田园风光不断减少,而原生态的自然田园风光,是人类基因中本质的追去。基于行为心理学分析可知,人们前往园林旅游景区,则是去寻找丢失的田园风光。
         现代园林进行设计时,围绕游客的行为心理进行分析,遵循开放性园林设计原则,进行田园景观的合理设计。如在现代园林规划设计时,依据植物的生态特点进行园林开发,使得田园风光得到充分突出,如万亩桃花林、油菜花、薰衣草庄园、梅花林等,使得植物园林设计得到实现。
         随着体验式民俗旅游的发展,推动了田园风光的园林设计,因为基于游客的旅游消费行为可知,游客存在隐形的田园追求心理诉求,期望通过民俗体验,找到田园生活的感觉。基于游客的消费心理变化,可进行针对性园林景观设计,使得田园景观设计得到一定发展[3]。
         (三)植物造景的实用性设计应用
         人们进行园林游览审美时,不仅需从简单的视觉、听觉、触觉等领域满足审美需求,同时人们的文化需求、精神追求,也需得到一定满足。为满足现代人们的园林审美需求,在进行植物造景设计时,遵循自然生态环境开发园林,合理配置植物资源,进行园林艺术的开发,如我国苏州园林的现代创新,传承传统文化精髓,融入昆曲进行文化创新,满足消费者的文化与艺术需求。
         现代园林进行植物造景时,必须进行因地制宜开发设计,不能违背自然发展规律,耗费社会资源与成本,进行不切实际的园林设计开发,影响到园林资源的使用,合理选择本地植物资源,根据当地自然气候进行植物造景,突出本地的文化特色,彰显园林设计特点。
         三、结束语 
         综上,我国现代园林设计工作开展时,应当合理运用行为心理学,分析未来游客的园林游览消费诉求,了解消费者的体验需求,进而对园林设计方案进行整体优化完善。如依据行为心理学的实用性与隐私性设计理念,开展现代园林的自然景观设计、田园景观设计、植物造景设计等,使得园林设计与当地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发挥出行为心理学运用价值,提高现代园林设计的社会综合效能。
         参考文献:
[1]尹晓堃.行为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8(10):126-127.
[2]刘秀华,张斟,王平.基于行为心理学视角的园林设计应用分析[J].农家参谋,2018(09):91.
[3]余倩,刘源.试论园林设计中的行为心理学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11):1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