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力工业既是能源生产大户,也是能源消耗大户,对电力企业而言,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是最关键的赢利评价指标,只有通过全面管理,才能保证企业竞争的主动权。线损是供电企业的一项重要经济技术考核指标,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供电部门的经济效益和电网的运行水平。本文分析了电力线损的影响因素及管理措施。
关键词 :电力损耗;成因;对策
随着我国建设事业的加剧,电力事业也得到了不断推进和发展。而在电力企业发展中尤其需要注重做好电力线损管理的优化,通过其中问题的解决实现电力线损管理质量的提高。也正是因为此,电力线损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的应用也就显得极为重要。
一、线损和线损率分析
1.线损产生的原因。电能在传输过程中产生损耗的原因主要有电阻作用、磁场作用和管理方面的原因等。由于线路的导线、变压器、电动机的绕组都是铜或铝材料的导体,当电流通过时对电流呈现一种阻力。电能在电力网的传输过程中必须克服导体的电阻。从而产生了能量损耗。变压器需要建立并持续交变磁场才能升压和降压;电动机需要建立并维持旋转磁场,才能运转而带动生产机械做功,电流在电气设备中建立磁场的过程,也就是电磁转换的过程,在这一个过程中,由于交变磁场的作用,在电气设备的铁芯中产生了磁滞和涡流,使铁芯发热,从而产生了电能损耗。
2.电网线损构成的比例。线损的构成比例就是各种损耗在总损耗中所占的百分数。由于电网中各种损耗是随着电网结构状况、负荷变化情况、电网运行状况以及管理单位和个人的经营管理水平、技术管理水平、降低措施的执行情况等不同而不同的,所以线损的构成比例不是固定不变的。在农村配电网中.由于大多数配电变压器负荷率较低,配电变压器铁损所占比重较大,是配电网线损的主要部分,也是降损的主攻方向。
二、影响线损率的因素分析
1.电网结构布局对线损的影响分析。(1)电源点布局影响。电能从发电厂生产出来以后,需要经过输、变、配电等环节送到客户端,输送距离的远近将影响电能损耗的大小。若电源点远离负荷中心,电能需要经过长距离输送到达用电端,将增大电能损耗。如变电站没有建在负荷中心,电能需要经过较长距离的输送到达客户端;或者部分乡镇没有变电站布点,负荷由相邻乡镇的变电站通过一条或几条10kV线路供电,供电半径过长,电压降增大,线损上升。(2)设备装备水平。若电网中存在较多老旧、配置标准低的输、变、配电设备,将增大电能通过时产生的损耗。如配电变压器,它在电网中大量存在,其电能损耗在电网总损耗中占有重要比例。
2.电网经济运行工作。(1)无功功率就地补偿不足增大电网损耗。在电力网中,输、变、配电设备都是无功功率的消耗者,其中变压器消耗的无功功率最大;在用电端,感应电动机是最大的无功功率消耗者。在电力系统中无功功率补偿设备不足时,无功电量往往要进行长距离输送,将大大增加电网损耗:同时还使电网电压降低,影响系统安全与稳定。(2)设备轻载或重载增大电能损耗率。在当前的电网中,由于供电峰谷差的存在,设备在不同时段的的载流量相差较大。部分农村电网,平时主要为生活照明用电,用电量很小,设备普遍处于轻载状态;
(3)配变三相负荷不平衡增加低压电网线损率。我国低压配电网中普遍采用三相四线制供电方式。在A、B、C三相对称系统中,当三相负荷完全平衡时,中性线上没有电流,也就没有损耗。但是,由于照明及其他单相负荷的大量存在,三相间的负荷不可能完全平衡,中性线中的电流就增加了电能损耗。
3.管理线损分析。
管理线损是指由于计量设备误差及管理不善等原因引起的线损。它主要由两方面原因引起:一是计量设备误差引起,如表计精度低,计量装置接线松动、准确度等级不满足要求等。二是管理不善引起,如抄表不到位,估抄、错抄、漏抄,使结算的售电数据产生偏差;或者用户窃电,造成售电量少计,等等。
三、电力线损管理问题解决策略
1.明确线损管理主体。电力企业在开展线损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对线损管理主体进一步确定,认真贯彻并落实以线损为纲、组织一体化这一原则,并注重与线损运作管理及项目管理紧密联系起来。现阶段,在电力企业的生产、经营以及发展活动中,企业组织结构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线损管理工作的开展会与其他各方面内容存在一定联系,电力企业在对线损管理主体进行明确的过程中,应当区别对待各项管理活动,除了严格要求线损作用管理之外,还应当对相关目标进一步确定,并且不能够将职能部门的具体业务纳入进来,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明确线损管理主体,将线损运作管理与项目管理紧密联系起来,以此来实现线损管理水平的提升。
2.优化线损管理方法。(1)电力企业需要提高线损管理意识,针对有关线损管理人员,电力企业应当进一步加大线损管理人员监督工作的开展。还应当依据当前具体线损工作情况,对相关监督管理制度进行确定,并不断对该制度进行完善,使其科学性、合理性与针对性得到保障。(2)电力企业还应当制定相关绩效考核制度,并不断对该制度进行健全。针对具备突出管理意识,并且能够全面落实管理工作的有关人员,可以予以相关奖励,这样能够对其他工作人员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针对管理意识比较低,并且缺乏责任心的工作人员,应当予以适当惩罚,以此来实现管理人员线损管理意识的提升。除此之外,为了高效提升工作人员能力与素质,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培训工作,能够使工作人员掌握降损节能与线损管理等专业知识,还能够为相关制度落实创造良好条件,实现线损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3)电力企业在开展线损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针对管理方式方法,应当持续开展创新工作。在提升线损管理工作人员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要注重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水平,通过深入优化并改进线损管理工作中的缺陷与不足之处,不断对现行管理方法进行创新,确保所运用的线损管理方法能够与当前具体工作相符合,以此来有效降低线损问题的出现,为配电网的顺利、安全运行提供重要保障。
3.技术层面降低线损。(1)持续对电网结构进行改进与优化,不断更新传统老旧区域的电网结构。虽然我国大多数区域都已经完成了电网改造工作,但是部分地区仍然存在着迂回供电、供电距离过长与电压质量不高等缺陷,只有对电网结构进行合理规划,确保其布局的科学性,并集中改造高损线路台区,确保系统整治工作的开展。为了能够对供电环境进行持续优化,针对部分空档区域,应当适当的对变电站数量进行增加,进而使电压的稳定性得到保障。(2)注重对计量装置进行科学更新。针对相关计量装置,电力企业应当不定期开展相关检测与维护工作,认真控制计量情况,以此来实现计量工作准确性的提高。为了实现计量精确度的整体提升,电力企业应当大力引进并运用新设备,在开展电能表轮换工作的同时,也应当及时轮换淘汰的互感器。(3)对耗能比较高的变压器进行改造,部分电力企业由于缺乏资金,不注重设备更新工作。
电力网线损率是电力企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技术经济指标,也是衡量电力企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降低线损是电力企业节约能源方面的繁重的任务,也是提高电力企业经济效益乃至社会效益的主要途径。电力企业应从技术和管理手段入手,同时考虑节约用电的措施,综合降低线损。
参考文献:
[1]唐建.浅议降低线损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J].化工管理,2018(35):137.
[2]刘好.精益化管理在台区同期线损管理中的运用[J].电子世界,2018(22):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