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力是现代社会的标志,电力设施是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城乡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按需建设电力设施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保障城乡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基于此,本文主要以电力设施为对象,对其布局规划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现代城市;电力设施;布局规划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使得土地资源日益成为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的制约因素。资源的制约也使得电网建设难度日益加大,其中变电站站址和线路廊道“落地难”问题尤为突出。电力设施作为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对城市经济有重要的保障意义,这就迫切要求加大对城市输变电设施项目的建设力度,建设布点合理、网架坚强、各级电压匹配、运行调度灵活的智能化电网。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导致诸多必要的电力设施项目无法正常选址。因而,本文围绕电力设施,对其布局规划展开研究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1负荷预测思路及方法的选取
影响电力负荷需求的因素很多,包括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人口增长、人民生活方式、电力价格、能源替代、环境政策等,这些因素使得电力的增长具有较大不确定性。针对某一规划区域,常用的负荷预测方法主要有弹性系数法、线性回归法、灰色系统等,但这些方法通常只能得到负荷预测的总量,并不能给出负荷的分布结果。根据预测总量进行变电站选址和定容的结果,往往不能同中压网建设进行很好的配合,带来诸如供电半径偏长、网架结构不合理、部分变电容量得不到充分利用等问题。总而言之,规划结果不能很好将各电压等级相配合。因此在进行城市电网布局规划时,除了完成总量平衡以外,多以负荷分布预测结果为基础,以此作为电力设施布局的主要制定依据。负荷分布预测通常采用负荷密度指标法,此方法以城市远期用地规划图为依据,在预测过程中充分考虑历史年份的电力水平情况、点负荷发展情况以及不同类型负荷的发展特点,因此其预测结果更趋于合理,也更能反映城市电力负荷的分布特点。负荷密度指标法是基于规划区用地规划性质,以各类负荷的占地面积为已知条件,参考当地实际情况,对未来年负荷发展情况进行预测。在规划区的用地规划中,对不同地块的用地性质进行了明确的分类,例如有工业用地、住宅用地、市政用地等,这些用地性质的分类为负荷预测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信息,预测人员可以设定不同性质用地单位占地面积或建筑面积的负荷指标,从而对每类用地地块的负荷进行预测。在这种预测方法中,规划用地性质的分析及负荷指标的确定成为预测工作的关键。
2布局规划思路
利用负荷密度指标法可以对城市远期年电力负荷的发展做出相对准确的预测,并能够与市政规划相结合,同时避免了以往电力规划与市政规划地理信息不一致的问题。通过负荷分布预测结果,可以很明显的掌握城区各个功能区域的负荷发展水平及负荷分布情况,以此作为参考,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根据负荷预测结果,确定变电站的站址、容量及廊道,对未来新电源点的建设、现状变电站的增容扩建等情况就可以做出一个非常贴近实际的布局规划,同时结合布局规划对现状电网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加强网络结构,提高供电质量,提升供电可靠性。走廊的规划主要配合变电站布点规划进行,应符合负荷分布形式。规划大型高压走廊通道,树立先有走廊后有线路的概念,合理占用城市建设用地,并满足城市景观要求。线路走廊应考虑安全使用和节约用地,结合规划路网增加架空走廊通道,在难以落实走廊的地区改为电缆敷设,并在规划道路中预留电缆通道的位置。
3现代城市电力设施布局规划方法分析
3.1变电站站址选择
变电站是城市电力系统中转换调整电压、接受分配电能、控制电力流向的关键电力基础设施。利用变压器设备,可以将不同等级的电压电网进行密切联系,完成组网。变电站选址,这是布局规划中比较关键的环节。
它将负荷预测的结果作为建设基础,结合城市的用地规划以及地理概况,适应电网设施各项基本的建设需求。
3.2选址基本要求
变电站选址时,应结合行业的网络结构、发展规划或是电力负荷分布等要素,做好统筹考虑,以效益最大化作为基本原则。选址,需满足下列几项要求:①和负荷重心相接近。②确保建设用地得到最好的利用。③符合电力系统未来的发展规划,有较好的出线条件,可以对电力走廊进行预留;避免多条线网之间交叉跨越,留出了合适的建设位置用于搭建架空终端。④建设便捷、经济,适用于对大件设备进行运输或是安装,项目效益相对良好。⑤符合站所建设的适宜地质、地形条件,不得考虑地质断层、滑坡区或是塌陷区等危险地段,不得在文物保护区域或是矿藏区域进行搭建;减少建设活动过多地自然、林木资源造成人为的破坏。
3.3站址用地面积
建设地有相对平整的地面,选址面积必须有适当的长宽比例。电网公司审核出版了35kV-500kV变电站相关的标准方案,各地在实际的规划工作中可以参照。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此外,南方电网公司也推出了一些典型的变电所设计方案,可供行业参考,旨在能够对电网系统进行集约化管理,这对电网建设走向统一化、标准化很有益处。不仅能够有提升电力资源总体的应用、运行效率,同时也能创造可观的建设效益。
4现代城市电力设施布局规划的建议
电力规划应得到各级领导的关注,要提供适当的资金投入。挑选规划经验充足、对电网结构、当地地形或是电力通道的总体部署较为熟悉的人员负责主设。应树立起诚恳的态度,对数据进行收集,做好科学的计算,保证预测结论的有效性。积极和规划以及土地等相关部门之间进行沟通,加强联系。在合作中,需凸显彼此的共同利益,发挥个人的所长,彼此协调和处理电网中遇到的各种发展难题,使规划有更好的操作性。根据政府下达的要求和规定,电力布局规划必须通过不同类型的形式向公众进行开放,听取他们的监督建议。不过,完全公示也有其自身的缺陷,如泄露很多基础数据,威胁电网安全。笔者建议:公示内容不宜和电网或是机密挂钩。利用公示来对建议进行收集,加强修改,上报给政府审批,将其纳入到城市总体规划中,促进专业规划和城市总规之间的无缝对接。唯有如此,规划中的建设用地才能得到真正地黄线保护。除上述外,电力布局规划同时也属于中长期规划,有较强的前瞻性。需将电网智能化纳入到整个规划体系中,以它为基准点,结合眼前的形势,兼顾未来,对城市电网今后的发展态势、具体方向和规模大小等进行预测,建立和社会需求相匹配的布局框架。另外,电力规划最终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因此,有必要和当地的经济水平保持协调,和城市总规划之间进行深度配合,和环境与经济能力进行协调共生,要让近期目标服从于远期,确保电网和城市之间的均衡发展。
5结束语
总的来说,城市电网建设是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区经济建设和发展的有力保障。电力设施的布局规划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和前瞻性,能够较好的适应城市的快速发展,规避城市建设过程中其他行业建设与电力建设的矛盾,使得电力设施建设可操作性更强,对于推动电网的健康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就利用负荷分布预测进行电网布局规划的问题给予了阐述并给出一套城网布局规划思路,为今后的电网规划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周星明,付连元,马晓燕,杜昊.银川城市电网负荷特性分析及预测[J].宁夏电力.2007(02)
[2]朱旭凯,刘文颖,杨以涵.综合考虑可靠性因素的电网规划新方法[J].电网技术.2004(21)
[3]余贻鑫,张弘鹏,张崇见,严雪飞.空间电力负荷预测小区用地分析的模糊推理新方法[J].天津大学学报.2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