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对建筑体的居住安全性和舒适性要求标准也在不断提升。在建筑结构的设计工作中,由于各种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造成了建筑结构设计工作中经常会存在不良的安全隐患问题,直接影响到了整个建筑结构设计工作质量以及建筑体的整体安全性。相关建筑工程单位针对建筑结构设计问题加以了高度关注和重视,对其中存在的各种设计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并且提出了针对性的保障措施来加以解决。但是由于社会当中存在一部分建筑工程单位过分追求经济效益,造成了建筑结构设计工作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出现了一系列豆腐渣工程,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居住安全性和舒适度。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安全隐患;解决措施
引言
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其既是设计人员对要建设的建筑的表达,又直接关系着建筑工程的安全和可靠。近些年,我国建筑事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因而建筑结构设计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同时建筑结构设计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暴露了出来,为建筑工程的安全埋下了隐患。对此,从业人员必须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深入分析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解决对策,如此才能提高建筑的安全性,确保人们的生活安全。
1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安全隐患
1.1结构设计不合理
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的技术水平、设计能力往往决定建筑结构安全的实施效果。然而,由于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速度过快,实际上能够满足整体建筑结构安全设计要求的人员屈指可数,所以出现相当数量的设计人员过分依赖经验进行设计而缺乏科学实践探究精神的情况。另外,一些设计人员也出现随意设计凑数的问题,没有充分考虑到建筑结构安全的相关问题,导致结构设计的整体效果不好,甚至过分追求效益与美观而忽视了设计的稳定性,相当于浪费大量的建设资源与设计资源,却没有达到预期的安全效果。
1.2抗震度不足
抗震度不足的问题是建筑结构安全问题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尽管从客观上来看我国并不是地震多发的国家,但是依然出现过许多人类历史上较为严重的大地震,给人们带来的灾害与损失。当地震灾害发生时,一些建设质量不高、建筑结构安全不足的建筑物会轻易倒塌。近些年来,各种地质灾害接踵而来,也让我们认识到建筑结构安全的重要性。抗震度不足,会导致建筑物使用过程中稳定性下降,一旦发生地震等类型的地质灾害,就会出现大面积的人员伤亡事故。在设计过程中,一些设计者缺乏与本地案例的参考,没有做到恪尽职守的对地质条件进行统筹分析,没有做到因地制宜的建设管理,从而出现抗震规范度不足的情况,浪费大量材料的同时也无法满足结构设计的实际需求。
2建筑结构设计安全隐患的解决措施
2.1认真且全面地做好前期勘察工作
(1)围绕建筑进行勘察。从业人员在设计建筑结构时,需要先对建筑建设的地点、环境的情况做认真了解,如分析土壤成分等。(2)围绕居民特点进行勘察。建筑不是一个好看的摆设品,而是需要实实在在满足一些人的要求的。因此,除了解建筑周围环境之外,设计人员还需对居民的特点做深入探访,以便提高结构设计的合理性,更好地满足居民的要求。(3)围绕经济成本进行勘察。设计人在设计建筑结构时,还需充分考虑经济因素,尽量以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的效益。
2.2提高建筑结构设计合理性
建筑企业单位要针对建筑结构设计工作组建起高能力、高素质的专业设计人才队伍,加强对他们的专业培训教育工作,促使他们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够在建筑设计中规范自身操作,始终遵守相关建筑方面要求和国家技术标准,提高建筑结构安全质量设计水平。比如,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设计人员要深入勘探现场地质环境,并对该建筑项目内容进行科学有效分析,确保合理采用建筑设计施工材料。针对不同地质环境情况,建筑设计人员要采用符合其性质特点的结构设计体系。比如,当建筑设计人员在面对较为潮湿塌陷的施工场地时,设计人员要认真做好对地基处理方式和埋置深度的合理设计工作,确保能够促使该建筑在施工完成后具备良好的抗震性能。不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的应用侧重点也会所不同,比如,当设计人员在展开能量结构抗震设计时,要重视结构损伤性能控制;当设计人员基于损伤的结构抗震设计时,其特点是可以定量描述结构之爱地震发生的破坏情况,明确衡量具体损伤,设计人员要合理制定各项损伤指标。
2.3创新完善建筑结构设计方法
在建筑结构设计工作中,建筑设计单位要注重提高对建筑结构设计方法的实践创新工作水平,高层领导要主动加强对设计人员的科学指导工作,通过采取一系列激励措施引导设计人员完善自身设计方法,提高自主创新意识,将数字化技术实践应用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比如,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可以通过创新采用BIM技术,辅助建筑结构设计活动的科学高效开展,其能够在建筑整体安全性设计上起到较为明显的积极作用,帮助施工企业有效提升结构设计质量水平,促进各项工作环节有条不紊的进行。建筑设计企业单位还需通过创新运用数字化电子信息技术提高建筑整体安全可靠性。
2.4做好特殊部位设计
特殊部位设计是提升建筑结构安全的关键。其中,地基基础设计属于尤其需要关注的部分,在进行地基基础设计时,不仅仅需要考虑到场地外的地质、结构类型,还需要考虑到施工条件、功能等要求。在确保工程不出现沉降的情况下,可以满足正常的生产要求。为了确保地基安全,要做好施工质量的控制,并做好临近构造物的标高设置,位置以尽可能满足实际需求为主。除此之外,作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我国不同区域地质水文条件差异较大,所以地基施工设计更要做到因地制宜。结构刚度设计是另外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部分,该部分的安全系数与建筑物的层数密切相关,建筑物的侧面结构刚度往往与安全相关联,需要考虑到设计的刚柔情况,做好刚度设计,在计算过程中更要满足施工现场土质要求,尽可能的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设计,提升整体设计水平。
2.5增强抗震设计能力
在建筑结构设计合理的基础上,需要更加注重抗震性能设计。一是加强引进和培养先进设计人才。设计单位要积极引进优秀的建筑设计人才,不断提高建筑设计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要采取措施不断提高结构设计人员的设计水平,通过培训等方式,不断强化建筑设计人员学习和把握结构的破坏机理,特别是地震破坏的形态和原理等基础理论,夯实抗震设计的相关理论基础,不断提高建筑设计的抗震性能。二是提高抗震概念设计能力。要运用相关结构分析软件,对所建模型进行比较剖析,并且与相关工程进行相互印证,选择更合理的建筑结构布置,提高建筑本身的抗震能力,进而保证建筑质量及安全性。
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要不断提升建筑结构设计人员的安全性意识,严格执行建筑设计标准,充分运用先进技术提高建筑设计的科学性,强化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强抗震基础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不断提高建筑设计抗震性能,从而实现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确保建筑工程质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何丽敏,王欢.浅谈建筑结构设计中如何提高建筑的安全性[J].居业,2017(7):67-68.
[2]朱小龙.浅析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安全性的有效策略[J].江西建材,2016,000(021):69.
[3]文慧波.浅析如何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建筑的安全性[J].中国房地产业,2016,000(02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