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大了对各类工程项目的建设力度,为确保各项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还需要结合工程项目施工标准与要求的全面分析,制定完善的施工方案与管理制度,加大对管理制度的实施力度,使其全面渗透到各项工作环节中,既对各项工作的约束性管理,确保各项工作环节的施工质量,又加大对施工人员生命安全的保护。尤其是在基坑降水工程项目的发展中,为确保施工质量,还需要加大对其的控制力度,针对高难度的基坑开挖支护问题详细分析,全面掌握各项影响因素,具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关解决措施,从而有效治理地下水问题,为基坑降水工程项目的稳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基坑降水;施工质量;控制策略
无论是基坑降水工程项目,还是其他类的工程项目,都有明确的施工要求,为确保工程项目整体的施工质量,还需要引起相关部门与人员的高度重视,对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控制,对各项影响因素的全面分析,制定出完善的控制策略,并加大对其的实施力度,使其对各项工作环节都产生积极影响,逐渐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结合自身的工作内容与施工标准,确保整体的施工质量与效率。一旦忽视对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控制,就会对工程项目整体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与此同时,监管部门与监管人员还需加大监管力度,针对质量不合格的要及时处理,从而提升工程项目整体的施工质量与效率。
一、基坑降水工程施工质量分析
如果忽视对基坑降水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与管理,就会引起巨大的安全危害,而质量控制措施缺乏合理性,会导致施工现场积存大量的积水,此情况的长时间发展,会使基坑边坡失去平稳性,加快地面沉降速度,使工程项目周围的建筑物发生沉降、开裂等情况,严重的还会使工程项目的主体结构发生严重性的开裂情况。
基坑降水工程施工质量不佳所产生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五方面,我们对其进行以下分析:第一方面是渗透破坏,又被称为渗透失稳,主要是受到渗流动水作用的压力,对土体稳定性产生不同程度的破坏;第二方面是流体危害,依然是受到渗透水流的作用,使其内部颗粒会随着水流不断流动,使稳定性失衡,甚至还会发生沉降、基坑坍塌等情况,此情况又被称为流砂、流土;第三方面是管涌,主要是指水流在土体中的流动,由于受到周壁因素的影响,使土体中的小颗粒流出来,此情况被称为翻砂鼓水[1]。一般情况下,会在颗粒大小差别比较大的砂性土中会产生管涌,一旦管涌产生,其所产生的危害性就比较大,如果忽视对其的治理,那么就会发生土体塌陷、地基变形、失稳等问题;第四方面是潜蚀,主要包括化学潜蚀、机械潜蚀两种方式。而化学潜蚀,是引起水流的冲刷,使岩土中的盐类被带走,破坏了岩石内部结构,最终发生岩土松散情况;机械潜蚀,是把粒径较小的土粒带走,逐渐形成管道。无论是化学潜蚀,还是机械潜蚀,长时间的发展都会发生土层塌陷、失稳等情况;第五方面是突涌,随着开挖加深,使坑底的边坡失去平衡性,而地下水会从坑底的缝隙流出,随着积水量的增加,从而产生类似“沸腾”的涌水问题
二、基坑降水工程施工质量影响因素
针对基坑降水工程施工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还需针对工程项目施工标准与相关要求的全面分析,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四方面:第一,是工程项目的质量控方案缺乏合理性。
在施工前相关工作人员忽视对工程项目施工地点的实际情况勘察分析,使各土层之间所存在的复杂性掌握的不全面,再加上室内渗透试验的可控因素不明确,就会影响试验结果,最终导致实验结果与土体真实结果存在的误差比较大;第二,渗透破坏,在工程项目开挖过程中,虽然相关部门与人员采取了相应的防水措施,但是由于在施工前,对施工地的实际情况掌握的不全面,那么针对较弱的区域、基坑底部等,所采取的措施不全面,依然会使粒径比较小的颗粒流走,长时间的发展,会使基坑外侧的附近土体发生空洞情况,最终影响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使工程项目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2];第三,所设置的围蔽设施不全面,尤其是对基坑外部的土体水位围蔽不到位,就会使土体固结、沉降等,对现场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危害;第四,通常情况下,基坑降水的防护措施,最常用的包括截水帷幕措施,主要是起到截水防护的作用,但是却忽视对降水、开挖过程中基坑内部地下水位降低因素的考虑,使基坑四周与基坑内部产生的水位差越来越大,最终使基坑支护结构的稳定性越来越差,最终引发施工安全事故。
三、基坑降水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策略
(一)重视工程项目施工类型,确保降水措施的科学性
关于基坑降水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还需要相关部门与人员结合工程项目施工类型、相关标准与要求等全面分析,全面掌握基坑降水原理,按照其类型的划分,主要包括重力式降水与强制式降水[3]。其中,重力式降水,核心内容是集水井、明渠等方式;而强制式降水,主要内容是轻型井点、电渗井等方式。那么在工程项目施工前,还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对施工现场的勘察,把勘察中所产生的相关信息数据详细记录与分析,对各项影响因素的全面分析,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控制措施,其中最要考虑的包括工程造价、工程施工工期、施工技术条件等,都会对基坑降低施工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既确保降水措施的科学性,又确保工程项目整体施工质量与效率。
(二)创新多样化的施工方法,全面做好降水排水工作
对基坑降水施工质量的控制,要考虑带基坑深度、施工标准要求等,如果基坑深度小于20m,建议采用“集水井+排水沟”排水方式,在基坑底部设置集水井,利用水泵把基坑内的水排放到基坑外,可使基坑内部的水位大大降低。主要是因为此排水方式施工比较简单,后期维护简便,整体的造价费用比较低。需要注意的是对集水井、排水沟、建筑结构基础边距离的控制,至少要大于0.4m;而基坑内部排水沟底面标高设计,要低于标高设计的0.3m-0.4m;而对集水井间距的设计,还需考虑到工程项目施工地的实际情况全面分析,要求其实间距设计控制在20m-40m之间,可确保整体的排水效率[4]。除此之外,还需在集水井的井底铺设厚度为0.3m的碎石,注意是起到了过滤的作用,避免对底部土壤产生影响,尤其是在抽水工程项目中对泥砂的提取。在现代化基坑降水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会采用钢管焊制的集水井解决渗漏问题,主要是其加工比较简单、方便,整体的施工也比较方便,满足工程项目施工标准与要求。
(三)充分做好施工前的准备
在基坑降水工程项目施工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对施工现场的勘测,无论是土体类别,还是施工地点周边的水文条件等,都需详细勘察与记录;而对周围环境的勘测,主要包括建筑设备、地下综合管道、现场施工条件等;主体工程地下结构的设计,要求明确主体建筑位置,才可确保支护结构安排的科学性,为工程项目的后续实施奠定良好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为确保基坑降水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还需相关部门加大对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通过对各项影响因素的全面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控制策略,全面实施到各项工作环节中,确保各项工作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要求的规范性实施,全面提升基坑降水工程安全水平,从而促进基坑降水工程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词.基坑降水工程施工质量分析与控制[J].建材与装饰,2019,573(12):7-8.
[2]林青秀.谈深基坑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J].山西建筑,2017(17):83-85.
[3]柴博.浅析大型深基坑支护、降水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J].经营管理者,2017(17):419.
[4]章庆林.建筑地基工程沉降缝的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8,19(03):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