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生产生活的不断进步,水利水电项目的建设在社会发展中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项目建设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社会群体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生产的总体质量。不良的地基处理技术是水利和水电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基础不佳,这将严重影响整个建设项目的质量,甚至严重危害社会群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本文简要论述了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的不良低级处理技术,以期加强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的质量控制,希望能够对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不良地基;处理技术;质量控制
引言
在建设水利水电项目时,负责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有关人员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如何对不良地基的科学处理以及如何改善对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和控制。目前,在中国的水利水电工程中,最常见的不良地基主要是淤泥性质的软土、深层覆盖层,高渗透层等。它们多数处理地基应力和变形的能力的应变条件,增大了接触面积,科学地调整薄弱中间层的基本地质条件,从而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并控制水利和水电项目的管理和控制。
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不良地基的危害
1.1、造成土坡失稳
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坡度变得不稳定,则会引起很大的安全隐患。不良的地基很容易导致土质边坡失稳。如果土壤坡度的初始平衡发生偏差,则外力会影响地面坡度的内部结构,从而改变其内部结构,并且地面坡度的一部分会沿某个方向下落,并向外移动或向下移动从而提高整体稳定性,让地坡变得不稳定。
1.2、降低地基承载力
为了确保水电保护项目的顺利开展,地基的承受能力至关重要。地基的承载力是高层建筑在不破坏其内部结构的情况下可以施加在地基上的压力。不良地基会导致地基承载力急剧下降,这是由于较差的地基会降低地基的承载力,这意味着地基无法承受上层建筑施加的压力,从而破坏地基的内部平衡,并且会破坏地基稳定性。在这种情况下,继续施工很容易导致上层建筑倾覆或倒塌,甚至造成严重事故。
1.3、导致地基沉降
地基的沉降作为不良地基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其另一个严重危险地基的创建。影响地基合理性的因素很多,其中包括创建地基的主要因素,即基础建设不符合建设标准。在基础层的影响下,地基的内部结构缺乏必要的稳定性。因此,它不能承受由结构产生的载荷,从而导致地基的沉积。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地基沉降大大增加了施工风险,甚至严重危害了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不良地基处理方法
2.1、排水固结法
增压系统和排水系统作为排水固结法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很容易适应饱和软黏土的地基基础。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该方法之前,必须先完成预应力处理,并采用井中的真空预应力处理和沉降工艺进行补强处理,以确保不良地基处理效果达到防水要求,同时与水利水电项目建设的基本要求保持一致。
2.2、置换法
置换法是挖出劣质地基的表层,然后使用压实度高的土壤进行回填,最后进行压实或夯实,以有效提高基础的承载力、稳定性以及抗变形性等。最好在弱黏土地基上使用该置换方法。但是,如果软土的抗剪强度应该小于20千帕,所以在使用碎石桩时应该慎重。碎石桩工艺,振动置换工艺,石灰桩工艺,砾石粉煤灰碎石桩工艺和强夯工艺是常见的加固工艺。
2.3、化学加固法
将含有特殊物质的化学浆液倒入不良地基中,以粘合土壤颗粒。为了提高土壤的承载力并降低沉积速率,必须对其进行化学反应或机械搅拌。
沙土,粘性土和黄土更适合使用化学加固方法加固地基,特别是处理深层沉积的地基。高压旋转喷砂工艺,注浆工艺,深层混合工艺等是主要的加固工艺。
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不良地基的基本处理方法
3.1、强透水层处理
以坝体为例,土坝基础的沙子,砾石和砾石层不仅具有较高的渗透性,还增加了浮力。高渗透层意味着基础中包含大量的砾石、刚性坝地基砂石或者鹅卵石等。地基在经过透水层的处理后透水性变得更强,因此导致在开挖过程中坚固的透水层的透水系数增加,这对建筑物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高渗透层一般防渗处理的主要措施如下:使用幕帘结构降低水压,然后在大坝前放置混凝土或粘土以延长排水通道。帷幕喷射可以降低大坝前混凝土的渗透性,然后使用高压喷射喷射进行相同的喷射以形成切割墙。同时,所有施工人员应重视推广水利水电工程基础不良的基础处理方法的重要性。
3.2、坝基涌泉处理方法
坝基涌泉通常具有松散的土壤层和基岩中的裂缝,从而导致对坝体或土坝流动的不稳定破坏。一旦发生这些情况,浇筑混凝土就会有很多困难,在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出现漏水通道。一般我们处理涌泉的方法有以下几点:第一,采用混凝土封堵的方法来解决基岩涌泉;第二,如果进水量比较大时,可以采用预埋灌浆管来进行砂石的填充。回填混凝土的封堵工作通常在抽水后进行,但是项目后期同样也需要进行。在涌泉出口的混凝土盖上防止黏土,并在涌泉出口处安装活动的关闭阀门,这样就可以将涌泉出来的水引入库内,同时也避免了库中的水外流。
3.3、淤泥质软土处理
泥泞的土壤,泥碳和腐烂的泥浆都是柔软的泥泞土壤,它的主要特点是:低承载能力,高压缩性和低剪切强度。另外,泥泞的软土还具有高含水量的特性,因此通常处于半液状的状态。由于质地柔软,容易因高压而产生横向膨胀,滑移,挤压和变形等问题。这种情况非常不利于高层建筑的稳定性。土坝底部的泥泞,柔软的土壤长期不稳定,内部水分也难以排出。因此,在泥泞和柔软的土壤上工作时,通常使用以下方法:用一层沙石代替或用一层沙子垫层排水,挖出一块泥泞的软土基层以清除污泥,用石头砸碎以榨出泥泞土壤,并用沙子从中脱水;扩展建筑物的基础或使用桩基础进行处理,控制高层大楼的加荷速度以从地基中排水以固化基础,使用反压护堤平台方法;或使用板桩墙密封或在铺设之前流出不良地基的沉降量。
3.4、对可液化土层的处理
可液化的土壤层是粘性较小的土壤层或非粘性的土壤层。随着外力在振动或者静止状态下的压力作用之下,土壤中的水分在压力作用下被逐步挤出,导致土壤孔隙内部的剪力消失。当不良地基的土壤层为可液化图层是会导致地基出现滑动问题以及出现地基的沉降问题,进而对高层建筑的稳定性及安全性造成威胁。针对该问题,常见的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点:挖开地基,移除稳定性不好的可液化土层,然后选择强度较高防渗性能好的材料进行回填;不良地基液化土壤层的压实,包括振动和压实方法;不良地基用途混凝土围栏将可液化的土壤层包裹起来,以防止土壤层流动;不良地基用石灰土桩或砂土桩穿透可液化土层或设置好砂土。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基处理是水利工程和水电工程建设的基础工作,特别是对不良地基的处理。如果对不良地基的处理不善,则无法有效保证项目的整体质量。处理不良地基的方法很多,施工人员应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和技术特点选择最合适的处理方法。最大化避免对工程建设造成的损害,进一步对提升水利水电项目的整体质量作出贡献,确保工程安全,稳定,高效地运行。
参考文献:
[1]朱丽想.水利水电基础工程施工中不良地基的处理技术[J].建材与装饰,2020(15):290-291.
[2]姬威.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不良地基的处理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18):217.
[3]张晓明,邱文钰,宋林中.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有关不良地基处理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0):239.
[4]贾宏伟.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有关不良地基处理技术[J].中华建设,2013(07):156-157.
[5]田献文,孟磊,施观宇.浅谈水利水电基础工程施工中有关不良地基处理的新技术[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2,12(07):176-177+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