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薛朋达

发表时间:2020/8/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薛朋达
[导读]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在房屋建筑领域的相关技术均得到较大的进步与突破,进而改善了人居环境,更好地适应业主对房屋的使用需求。
        保定平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保定  071000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在房屋建筑领域的相关技术均得到较大的进步与突破,进而改善了人居环境,更好地适应业主对房屋的使用需求。尤其采用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提高了房屋的建筑效率,提升了设计水平。基于此,本文阐述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优越性,分别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关键技术及其优化问题提出几点思考,以期为行业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字: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关键技术
        导言
        在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主要是对部分或全部混凝土预制构件进行装配连接,从而构建建筑主体结构。现阶段,国家相关部门在大力推行建筑工业化以及住宅产业化,而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实现了设计标准化以及施工机械化,为房屋建筑领域的工业化发展提供了支持。因此,相关人员需要掌握施工关键技术,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优越性
        1.1性能优良
        相比以往的混凝土结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现出更好的抗震性能,为业主的居住安全提供保障。同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构件在加工中使用了大量保温材料,且密封性能良好,使得住宅可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一般情况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构件主要运用钢筋混凝土,不仅能够提高构件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也能够促进施工技术创新,可以延长建筑的使用年限。
        1.2缩减工期
        第一,在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当建筑主体结构完成封顶施工作业后,施工企业还需花费一到两个月展开类似于窗口剔凿、防水等施工。采用住宅混凝土装配式建造技术时,其在墙体施工的时候,即可预留安装外窗需用的木砖,这样,企业在结构封顶后,在外围封闭条件下可压缩两个月工期。第二,房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针对预制楼梯来讲,增加飘窗栏杆埋件、栏杆孔洞预埋、墙体水电管槽预留等,能够减少后续施工工序,可以提前约30天完工。第三,粘贴保温材料、装修外墙等施工,若沿用传统施工技术,一般需耗时两、三个月,而采用装配式混凝土施工技术,能够促使外墙与飘窗同步施工,即可同步完成保温层、装饰层施工,极大地缩短了工期。
        1.3造价偏低
        在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各个构件均由生产厂家负责统一生产、输送。同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生产、安装工艺具有可复制性,技术含量偏低,可提升房屋建筑的施工效率,有利于降低工程造价。
        1.4可持续发展
        建筑行业是社会能源消耗的大户,在我国环境问题日益突显的形势下,环保部对建筑行业要求极为严格,从业人员既要树立强烈的环保观念,又要最大化地节约建筑能耗,选择环保型的材料、技术,以免污染周边环境。为了控制有害气体的排放量,建筑单位必须充分地利用“节能减排”手段。而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有利于实现模块化建设,施工单位还需结合工程实况,进一步对建造技术进行改进。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造技术为节能设计提供可能,而且,可实现异地重建,促进了我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
        2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关键技术
        2.1施工准备工作
        在施工准备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深入分析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以此为基础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如构件的运输方案、吊装方案、构件安装和连接方案等。施工企业需要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单元和部件完成试安装工作,随时根据施工情况调整施工方案。除此之外,施工企业还要重视施工技术交底以及施工安全技术交底工作,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施工进度计划、构件种类和重量,合理选择起重机械设备,确保投入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具备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产品合格证。


        2.2构件运输与堆放
        相关技术人员要制订完善的预制构件运输和堆放方案,明确存放场地要求、运输线路计划、运输要求、成品保护措施等,尤其要针对超高、超宽、刚度不对称等大型构件运输和码放实行特殊的质量安全保证措施,并做好排水处理。同时,预制构件需要根据品种、规格、所用部位、吊装顺序等进行分类存放,在底层和层间设置相应的垫块。
        2.3构件的预制生产技术
        2.3.1明确模具方案。在制订模具方案的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充分考虑模具的使用率、生产效率等因素,并根据构件的构造形式明确具体的模具方案,还要根据实际工程的构件种类、数量和施工进度明确施工方案。
        2.3.2预埋、预留。装配式构件的预埋件很多,如吊件、连接件、窗框和管线。在预制构件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定位埋件和预留位置,一般预埋吊件和连接件需要布置在构件收光面中,将其固定在侧模的悬挑梁中,实现充分定位。另外,在振捣混凝土的过程中,避免碰触预埋件,从根本上避免破损和进浆问题。
        2.3.3预制夹心保温板。生产夹心保温外墙板时,内叶墙、保温层及外叶墙应一次成型,并通过可靠的连接件进行连接,形成一体,无需再做外墙保温,降低了施工难度,并且保温层与外饰面和建筑结构寿命周期相同,提高了建筑物的保温性能。
        2.3.4预制带饰面构件。预制构件外饰面可以和混凝土成型施工同步进行,在生产构件的过程中,应先将外装饰材料反向铺设在模板中,随后悬挑钢筋笼,并浇筑混凝土。在铺设过程中,需要选择胶纸充分连接面砖,构成相应的砖片,有针对性地根据模板上画好的基准线将砖片反向铺入模具中,利用双面胶对其粘贴,并利用海绵条填充砖和砖之间的缝隙,预留一定的砖缝,避免水泥浆渗漏带来的构件外饰面污染问题。
        2.4装配施工
        2.4.1构件吊装定位。装配施工的吊装工具主要是吊运钢梁、接驳器、索具,吊运钢梁对称设置多组吊耳,适应不同构件的起吊间距,接驳器能够连接构件和索具,其主要组成是底座、安装孔和螺栓,主要施工工序是进场检查、编号、安装接驳器、连接吊装钢梁、吊运、钢筋对位、落位、调整就位。在构件吊装就位后,需要在底座设置限位装置,并设置调节斜撑作为临时支撑系统。并且,传力构件应在连接部位现浇混凝土、灌浆料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后拆除临时支撑,在吊装定位过程中避免单个预制构件承受更大荷载而改变受力方式。
        2.4.2构件受力钢筋间的连接。预制剪力墙水平接缝、预制框架柱接头位置纵向受力钢筋连接方式主要是套筒灌浆连接、约束浆锚链接。
        2.4.3构件通过后浇混凝土连接。通常情况下,预制剪力墙间竖缝位置、预制梁接头位置、预制梁柱节点位置、结构预制部分和现浇部分连接位置,一般使用后浇筑混凝土方式连接构件表面部位,需要在预制生产过程中做成粗糙面,在浇筑混凝土之前,需要清理构件结构部位,并用水湿润,且后浇筑混凝土需要一次浇筑成型,且模板不能漏浆。
        2.5成品保护
        相关人员需要根据预制构件的种类合理选择固定措施,针对超高、超宽、形状特殊的大型预制构件运输和存放制定相应的质量安全措施,运输过程中需要合理设置柔性垫片,避免预制构件边角位置、链索接触位置出现混凝土损伤现象,还要利用塑料薄膜包裹垫块,并针对薄弱的部位和门窗洞口,制定相应的变形开裂措施。
        结束语
        总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我国建筑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提升房建工程的施工质量、效率,体现了良好的节能、环保性能,是现代住房建筑的重要发展趋势。相关施工企业必须对此保持高度重视,加强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特征的分析,强化技术改造,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韩超,吴金花.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关键技术[J].建材发展导向:下,2016,14(7).
        [2]孙晓莉.探析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关键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9(33):10-11.
        [3]焦俊杰.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关键技术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9(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