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 李翔2

发表时间:2020/8/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姜新杰1 李翔2
[导读] 摘要:岩土工程就是工程中的岩土开挖或加固等,通常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发生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需要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来减少灾害中的损失。
        1.身份证号码:32088219800614xxxx  山东省青岛市  266000;
        2.身份证号码:32038219911027xxxx  山东省青岛市  266000
        摘要:岩土工程就是工程中的岩土开挖或加固等,通常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发生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需要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来减少灾害中的损失。在地质灾害发生的时候,会对周围的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使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到威胁,使国家资源受到损失。基于此,以下对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防治措施
        引言
        通过引入现代化的施工技术,岩土工程的建设得到了更加快速的发展,岩土工程的发展,带动了现代工业经济的发展,随着对矿产资源需求质量与产量的增多,对岩土工程勘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岩土工程施工前,首先对工程施工的水文地质环境进行勘查,这不仅可以提高岩土工程的设计水平,同时也可以保障水文地质续航持力层的承载能力,对防治水文地质灾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岩石工程与地质灾害的概述
        人类与自然之间息息相关,人类自诞生以来就一直在改造自然,同时还在利用自然。在远古时代,人类开始在洞穴中生活,之后逐渐挖土造屋。如今,人们已经能建设出高达数百米的高楼大厦,能建造出巨塔与高坝。这些工程都涉及到地基,进而逐渐衍生出一个新的学科技术,那就是岩土工程。该学科能不断改善和完善地基,保证工程的顺利施工。但是缺少环境保护的理念,未能加入地质灾害的概念,这就使得工程出现很多的问题,甚至出现较大的地质灾害。地质工程学是分析、解决整个工程的全过程学术理论,针对的既是工程的规划,也是工程日后的运行中的问题。岩土工程指的是在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开挖和加固岩土体;地质灾害指的是因人为因素、自然因素而出现的一种地质现象,既危害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环境,还影响到人们生活的环境,破坏当地的资源。地质灾害分为多种类型,如泥石流、地面塌陷、山体崩塌、地面裂缝、滑坡、地面沉降等。在我国,很多地质灾害现象都是因人为因素造成的。面对这一情况需要及时制止各种破坏环境的行为,并针对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的防治措施。
        2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类型和成因
        2.1滑坡灾害及其成因
        滑坡是岩土工程施工过程中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主要是指斜坡上的土体、岩体在受到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而出现的土体或者岩体沿着软弱带一部分或者整体性的顺坡向下活动。在滑坡灾害发生之后会对一定范围内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甚至还会破坏周围房屋建筑物和道路交通。
        2.2崩塌
        崩塌现象形成的原因主要是陡坡由于某种原因产生了分裂,使土体和岩体下方产生空缺,打破了岩土原有的结构平衡,使岩土发生塌陷、碎裂,失去原有的稳定性,从母岩上脱落下来,跌落坡下的山谷中,形成崩塌现象。崩塌现象可能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因此应该加强注意。造成崩塌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包括人们对矿产资源的过度开采、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斜坡的过度挖掘、水库质量问题导致的泄露、开矿时炸山引起的振动等等,都会造成斜坡崩塌的现象,给正在施工或者路过的人带来安全威胁,同时造成了财产上的损失。
        2.3泥石流及其成因
        泥石流一般是受暴雨、冰川、积雪融化所产生的一种特殊性洪流,在出现泥石流之后往往还会继发出现大量的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从发展实际情况来看,这种具备较高浓度固体和液体混合形成的颗粒流一般出现在沟谷或者山坡地区,同时,岩土工程施工中不合理的开挖施工、弃土、弃石、滥砍乱伐等也会导致泥石流的出现。


        3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
        3.1锚固施工技术
        近年来,锚固施工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尤其是针对边坡地质存在的隐患治理方面,发挥了突出的作用。将锚固技术运用到岩土工程中,可以通过调用岩土体能量,调用岩土的自身强度和自承能力,使得结构自重得以减轻,从而保障施工安全。在锚固施工中,施工人员需要掌握实际的地质情况判断该地质是否可以运用锚固施工。从工程地质学出发,锚固技术适合运用在硬质土层中。运用锚固施工技术需要钻孔,所以需要考虑施工使用的机械设备。钻孔机分为全液压履带式钻孔机和轻型液压钻孔机,前者主要运用在钻孔深度大、需要孔径大、地质条件相对复杂的地质环境中;后者由于本身灵活轻便的优势,更适合运用在峡谷或者是山谷地区施工。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材料,锚固施工对材料强度要求很高,需要具备耐腐蚀性等性能,注浆的材料有水泥砂浆、水泥浆等,必须确保这些材料的强度和原料达到质量要求之后才可以正式投入使用。
        3.2泥石流的防治技术
        我国部分地方非常容易出现泥石流问题,需要相关人员制定好恰当的避绕措施。如果无法避开这些地区,那么就需要采用以下几种防治措施:第一,排导。在经常出现泥石流的区域,需要在其下游修建出排导沟,借此更好的阻挡泥石流,使其能慢慢改道;第二,拦挡。在经常出现泥石流的区域中,可以在沟道的上方修筑出拦砂坝,这样才可以拦截下泥石流中的固体物质,最大程度减少泥石流所带来的危害;第三,储淤。相关人员可以在泥石流的下方修建停淤场,借此合理控制泥石流的流量,避免泥石流影响到下游人们的安全以及建筑。
        3.3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地质灾害进行分析
        在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综合预警工作中,群众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响应群众的力量能够进一步扩大观察面,及时获得地质灾害信息。为此在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综合预测工作中需要发挥出通信技术在灾害信息捕捉、整理和应用方面的作用,即应用先进的仪器设备来全方面的收集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同时发挥出传感器和手持移动终端作用,实时性的获取地质灾害监测数据,并使用系统进行辅助决策,实现对地质灾害的及时预警,为搬迁转移工作的有效展开助力支持。
        3.4加强生态环境建设防治灾害
        岩土工程项目中地质灾害的突然发生主要是由土壤质量和绿色植被等因素引起的。因此,改变生态系统环境中的生物防治方法,也可以有效减少岩土工程建设中地质灾害的发生。具体措施包括种植树木和保护自然植被的边坡,以及增加地质灾害风险高的地区的绿色植被的总体覆盖范围,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生物防治技术的常用方法不仅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而且投资很少。它不仅增强了生态系统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而且降低了经济的总体成本。在完成生物防治之后,可以产生多年的效果。因此,生物防治的方法是长期有效且总体上具有节约成本、适用性强的优势。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质灾害的发生会对周围的自然环境以及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影响,需要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通过对地质灾害的研究,明确地质灾害形成的原因,采取科学的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与防治措施,可以使防治工作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将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参考文献:
        [1]邹青峰.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解决方法探究[C].《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2019年12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北京恒盛博雅国际文化交流中心,2019:137-138.
        [2]高崇.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策略探析[J].科技风,2019(34):107.
        [3]麻江涛.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9,46(20):123-124.
        [4]冷明玮.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成因及防治技术探析[J].世界有色金属,2019(12):272+274.
        [5]梁龙.几种常见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成因及防治技术[J].有色金属设计,2018,46(02):100-1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