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轨道交通发展有限公司 广东佛山 528200
摘要:地铁轨道交通系统中,地铁站的运营管理工作尤为关键。地铁换乘站在地铁客流组织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是地铁网络联动的重要节点。伴随着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地铁出行,地铁换乘站客流量也愈来愈大,这就对换乘站客流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某通道换乘式地铁站为例,对其运营管理工作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地铁换乘站大客流的组织方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地铁;换乘站;运营管理;客流组织
城市地铁轨道交通系统的使用极大地方便了市民的出行。某城市由于目前地铁线路依旧较少,导致该城市地铁在客流强度方面一直保持在全国较高水平,尤其是一些换乘站的客流更是频频达到了饱和状态,不仅有可能引发大客流事件,更对地铁安全运营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因此有必要对换乘站大客流组织方法进行探讨,解决这个潜在的问题。文章正是在此背景下,探讨了地铁通道式换乘站的运营管理的方法,期望能够在提升换乘站客流效率方面有所帮助。
1 地铁线网类型与换乘方式
1.1地铁线网类型在进行对地铁换乘站的线路网格进行规划设计的时候,一定要确保设计的合理性,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保障人们的出行方便,达到地铁施工建设最主要的目的,因此,在进行地铁的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全面的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确保每条交通网线之间的连接都是有着科学合理的关系。地铁交通网线的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地铁的运营以及对客流的组织,只有合理的设计,才能够为乘客节约时间,减少换乘的次数,地铁网络主要分为两大类:分开的线路网络和组合的线路网络。为了使得交通更加的快捷,因此很多的城市都是设计出了很多的混合路线,能够方便地铁乘客的换乘。
1.2地铁换乘方式的不同,他们的通行路线都是不一样的,这就使得换乘站的结构也是有所区别的,在实际中,依据人们出现换乘的需求不同,主要的换乘方式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同台换乘、节点换乘、站厅换乘、通道换乘、异地换乘和联合换乘。以上六种换乘方式可组合为同一站台换乘方式,辅以车站大厅或通道换乘方式,以及岛类型节点传输平台,辅以信道变化的多种形式,如有各种方式的人改变,是一个复杂的交通流,为了确保人们出行方便和快速,合理做好换乘站的设计,全面提高传输效率。
2 地铁通道式换乘站运营管理原则
2.1 按级组织原则
在换乘站遇到大客流事件时,首先应当遵循的就是按级组织原则。具体来讲,就是在遇到客流超高峰时,按照本车站层面首先进行客流组织措施的实施,通过客流组织措施提升车站各出入口通行效率,提升扶梯、自动闸机等精简设备的通行效率,解决本站遇到的大客流事件。在本站进行努力后还是无法缓解大客流事件,那么就启动本线路层面的客流组织措施,如果大客流事件依旧没有解决,那么就启动第三个层面———线网层面的客流组织措施。按照影响由小到大的顺序响应大客流组织,不仅提高了各级客流组织的能力,也尽量减小了该站大客流事件对整个线网的影响。
2.2 统一协调原则
在按级组织原则的基础上,还需要遵循统一协调原则。地铁换乘站是地铁线网之间连接的节点,是影响整个地铁线网的关键点,因此在进行换乘站客流组织的过程中应当遵循统一协调的原则,由OCC值班主任统一协调指挥,这样一来就能够从整个线网运营效率的大局出发,合理解决好某些换乘站的大客流事件,降低换乘站大客流事件对整个地铁线网运营效率的影响。
3 某地铁通道式换乘站运营管理方法
某地铁通道式换乘站是3号线与4号线的换乘车站,3号线与4号线都是城市地铁轨道交通系统的干线,在目前的地铁线网中承担着重要的客流运输任务。因此客流量一直非常大。
3.1 车站级的客流组织方法
车站级的客流组织方法主要是在本车站级将客流进行合理的限制和引导,进而保证站内运营平稳有序安全。车站级的客流组织应当按照先内部后外部,先下部后上部的次序一次进行客流组织,具体来讲就是按照"站台——站厅付费区——站厅非付费区——各出入口及通道"的顺序进行客流组织。当站台迎来大客流时,应当在站台与站厅两个层面之间设置客流控制,减少站厅层客流向站台层的进一步涌入,一般而言可以将自动扶梯的运行方向由站厅向站台运行改为站台向站厅运行,在必要的情况下应采取站厅工作人员及时进行客流管制的强制措施来限制客流继续流向站台层。当站厅付费区迎来大客流时,此时应当在进展闸机处进行客流的控制,一般来讲可以关闭一些进站闸机或者将双向闸机改为出站闸机,此外由于目前地铁可以使用移动支付的方式直接进站,因此售票环节已经无法限制进站客流的增加。另外当前地铁站都设置有安检程序,因此可以在安检过程中降低安全检查速率,达到延缓旅客进站的目的。当站厅付费区和各出入口及通道发生大客流事件时,应当在地铁各出入口设置客流组织设施,例如在入口处设置迂回型的隔离通道,通过这些添加的人为设施来控制进站速度,降低进站客流量,此外在必要的情况下还可以采取分批放行的措施进行客流限制。
3.2 线路级的客流组织方法
线路级客流组织方法主要是利用与换乘站关联的两条线路来进行,对于某地铁站讲主要是针对3号线与4号线两条线路而言。如果车站级客流组织的效果还不能取得降低车站客流的预期效果,那么就需要进行线路级的客流组织,这就需要行车调度员上报控制中心值班主任并取得同意,之后就可以启动线路级的客流组织。一般情况下,4号线向北客站上行方向的客流远远大于往航天城方向的客流,在行车间隔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利用一些上行方向车站的存车线增加上行方向的区间列车来缓解该车站的客流。对于3号线而言,也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法增开区间车。如果行车间隔不允许增开列车,那么就需要对4号线上行方向之前的车站例如曲江池西、航天大道等车站进行车站级客流控制,减少这些车站的上车旅客来缓解该车站的客流强度。3号线也可采取这样的方法来缓解通道式换乘站的客流强度。通过相关的两条线路的客流组织,可以在线路级层面上极大缓解换乘站的客流强度。
3.3 线网级的客流组织方法
如果在线路级客流控制启动之后仍旧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那么就需要进行线网级的客流组织,通过整个线网的联调联动来分散换乘站的客流。在进行3号线与4号线的线路级客流控制后,如果改通道式换乘站的客流强度还是没有得到有效降低,那么就可以对临近线网的线路进行线路级客流组织,减少由临近线路途径车站换乘的客流,例如在节假日期间可以通过限制2号线由北客站开往该车站方向的客流强度来降低通向改换乘站的客流总量,从而达到降低换乘站客流强度的目的。
4 结语
地铁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公共交通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随着地铁的不断建设和发展,各线路联网之后更加体现出了地铁这种交通的快捷便利优势。地铁在发挥线网优势的过程中,换乘站发挥着重要的联系节点作用,因此对于地铁换乘站大客流组织的研究就非常有必要。文章以地铁某地铁通道式换乘站为例,探讨了地铁换乘站大客流组织方法,分别对车站级、线路级和线网级的客流组织方法进行了探索分析,期望能够为地铁换乘站大客流组织提供解决思路和方法,提升地铁换乘站应对大客流事件的能力,更好地发挥地铁线网的作用,服务好地铁乘客。
参考文献:
[1]郭召芬, 王军. 通道换乘式地铁站运营管理分析[J]. 智能城市, 2019, 005(004):71-72.
[2]湛忠强. 地铁运营安全中的车站管理举措浅析[J]. 电子乐园, 2018(5):0183-0183.
[3]周海平, 崔长萍. 浅谈地铁运营生产管理系统[J]. 城市地理, 2018, 000(004):238-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