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厂继电保护干扰因素及防范对策探讨 吕世禄

发表时间:2020/8/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吕世禄
[导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对电能的需求不断增加,发电厂建设越来越多。
        新乡中益发电有限公司  河南新乡  453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对电能的需求不断增加,发电厂建设越来越多。发电厂继电保护的主要作用是在第一时间检测电力系统的工作信号,并针对异常信号发出警报,达到报警、隔离和保护三位一体的作用,降低损失并保护电力设备安全运行。本文基于发电厂继电保护的重要意义,在分析影响发电厂继电保护的主要干扰因素基础上,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发电厂;继电保护;干扰因素
        引言
        继电保护对维持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完善,系统内所应用的继电保护装置类型在不断更新,对外部各种因素的抗干扰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一旦继电保护设备受到干扰,将会导致保护装置误动或者拒动,对电网运行状态有着较大威胁。因此需要提高对电力继电保护抗干扰措施研究的重视,通过多方面分析调整,来确保继电保护装置可以维持在最佳运行状态。
        1发电厂继电保护的重要性
        在电力是事业现代化发展的当前,继电保护的构建为发电厂的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充分体现出继电保护在发电厂安全运行中的重要作用。在发电厂的安全生产中,继电保护是重要的防护措施,能够在设备检测运行中,发挥到安全防护的重要作用。发电厂的运行环境复杂,各设备、各系统的安全防护,要求建立完善的继电保护体系,为发电厂的安全构建提供有力支撑。因此,继电保护装置能够在电力设备的运行中,通过异常信号的捕捉反馈,为安全故障的隔离、切断等措施的实施,创设良好的时间条件。对于电力生产而言,大量设备元件的有效保护,是保障电力安全稳定生产的重要基础。继电保护的构建,能够从安全生产的角度出发,保障电力系统与故障元件的隔离,以更好地避免大范围内设备元件的损坏。
        2发电厂继电保护干扰因素分析
        2.1雷击因素
        统计影响发电厂继电保护的各类因素,雷击是其中影响最为显著的一类,一旦出现累计故障,常引发大范围的电力设备严重损坏。感应雷击和直击雷是主要的雷击形式,雷击影响下会产生高频电流,伴随暂态电位急剧升高的现象,直接影响发电厂地网系统。在此情况下,继电保护的灵敏性和稳定性收到较大影响,严重时出现错误动作和继电保护失效等问题。在继电保护失效情况下,容易导致发电厂设备元器件的大范围损坏,直接影响电力生产。
        2.2断路器操作故障
        对于电力继电保护装置来讲,如果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电感线圈被切断便会造成直流控制回路中出现干扰电波,其为宽频电波,电磁频率为50MHz。并且,现代生活中所应用的电子设备不断增多,尤其是计算机、对讲机以及手机等通讯设备,在使用时也会产生频率不同的电磁干扰,其对电力继电保护装置也会产生一定影响。
        2.3静电放电干扰
        在各种电压等级的变电站中,为了尽量保证站内设备的可靠运行,防止设备锈蚀和提高空气击穿电压,通常将室内湿度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但是此种环境下又会造成因太过干燥而易产生静电的情况,工作人员在作业时的动作或操作,衣物摩擦就会很容易产生静电,静电将会对变电站设备的正常运行造成干扰。
        2.4直流电源干扰
        直流电源是继电保护系统受干扰的一个重要来源。变电所可能会因为某种原因发生接地故障,接地故障电流就会通过变电站的地网,然后经过变电站地网的电阻,从而使得大地电压低于故障后的地网电压,我国相关规定表明每千安故障电压的最大值可达10V,此故障电压的幅值是决定入地电流和接地电阻的。针对直流电路中电源中断情况,常采用修复直流电压的方法,但是改种方法的修复时间较长,继电保护装置内部电容分布会收到影响,引发系统保护电路电位差,进而影响继电保护设备。


        3提升发电厂继电保护干扰因素防范措施
        3.1提高装置自身抗干扰能力
        为排除外部因素对电力继电保护装置产生的干扰,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对功能不完善的装置进行更换,确保所用继电保护装置本身就具有较高的抗干扰能力,以此来保证装置能够最大程度上适应运行环境,维持稳定可靠的运行状态,为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提供保障。可以就电网建设实际需求,向继电保护装置生产厂家提出针对性要求,在原有基础上做出技术改造,增加继电保护装置的抗电磁干扰功能,并对变电站改换高抗干扰功能的继电保护装置。在实际建设中,对于抗干扰能力不达标的设备不得引入系统,例如保护装置本体所有隔离变压器的一二次线圈屏蔽层必须要功能完好;光耦开入动作电压需要控制在额定直流电压的55~70%范围以内。另外,可以配套应用先进的数据采集系统,对模拟系统和数字系统进行科学隔离,以此来进一步提高继电保护装置的抗干扰功能。
        3.2定期巡视与检查
        电力工作人员要定期地对电厂继电保护装置进行巡视与检查。巡视的内容包括对电气元件的标识的完整性,电气指示灯的状态,电气开关的状态以及各电气设备的位置进行仔细检查与记录。在检查过程中,要仔细地确认电厂继电保护装置是否有异常声响、异常发热冒烟等情况出现;检查保护、测控装置等设备的电源、指示灯是否有异常显示的存在;检查电气设备的连接是否有卡住、倾斜、脱脱焊等情况。若发现所以上异常情况出现,应及时进行记录并上报处理,检查继电保护装置的同时还需对灰尘进行清扫,避免造成其他故障发生的可能。
        3.3设置合理的继电保护电位面
        当前,我国变电站控制系统都采用微机集中控制的方式,使用中央控制器对变电站内的一次设备、二次设备、继电保护设备进行集中控制。但此种控制模式下需要所有的设备都要工作在统一的电位面下,这种模式下虽然能够实现所有设备的统一控制、集中管理,但也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在运行的过程中,若某一设备发生故障将会导致其他设备(包括继电保护设备)也出现故障,而继电保护设备故障时就会导致变电站不能进行故障隔离,进而产生连锁反应使事故范围扩大。
        3.4提升管理维护人员综合素质
        科学构建发电厂继电保护工作制度,提升继电保护能力对相关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为此建议发电厂进一步提升人才储备和人才培养工作,为继电保护工作提供扎实的人力资源保障。一方面应通过多种途径提升现有工作人员的综合技能,采取定期培训与专题提升等多种手段,强化业务能力的提升,帮助新员工尽快继电保护工作岗位;另一方面应加强人才引进,适当提升继电保护工作岗位薪资待遇,提供有竞争力的人才培养机制,特别是大力引进综合素质高的员工;最后,应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及考评机制,将职务晋升和职称评定工作与考核工作关联起来,使优秀员工尽快脱颖而出,同时发现和淘汰不求上进的员工。
        结语
        综上所述,为确保电力继电保护装置功能可以充分发挥出来,前提是必须要消除内外部各类因素产生的干扰,即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总结出的各类干扰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进行调整优化,争取从根源上来消除干扰。并对保护装置进行更新,提高其自身抗干扰能力,为电力系统的可靠运行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侯苏育.发电厂继电保护干扰因素及防范对策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30):110–111+113.
        [2]赖筱锋.发电厂继电保护干扰因素及防范对策分析[J].门窗,2019(13):197+200.
        [3]李晓文.发电厂继电保护干扰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机电信息,2014(24):73–74.
        [4]陈连军.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装置抗干扰措施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2):146–147.
        [5]高玉岩.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抗干扰措施[J].科技风,2010(19):2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