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刘伟

发表时间:2020/8/6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黄印民 刘伟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为有效缓解我国水资源日渐紧张的局面,围绕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已然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也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有效举措。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垛庄水库管理处  山东济南  2502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为有效缓解我国水资源日渐紧张的局面,围绕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已然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也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有效举措。节水灌溉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旨在进一步优化水资源配置,有助于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水资源耗费,提高农产品效益。换言之,围绕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应用的研究与实践,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此,本文结合日常工作经验及实践,对节水灌溉技术及其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以期为今后的工作提供有益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节水灌溉技术;农田水利工程;问题;优化;应用
        引言
        随着我国耕地面积的不断扩大,如何解决对于耕地的灌溉问题成为了一种重要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国也兴建了很多农田的水利工程。通过这些农田的水利工程来进行耕地的灌溉。在农田的水利工程兴建完毕后,又带来了新的问题,就是对于农田的灌溉水源问题。农田水利工程就是通过一些特定的水利设备,将固定地方水引入到农田之中,满足所种农作物的生长需要。对于我国而言,水资源也是一种短缺资源,不可随意浪费。因此,为了节省水资源又能较好地解决农田灌溉问题是极为重要的。节水灌溉技术开始逐步应用到农田的水利工程中,通过对于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既能在最大程度上节省使用到农田中的水量,又可以很好地满足农田的灌溉需求,一举两得,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让农业可以得到更加持续的发展,让农田出产更多的粮食,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1节水灌溉技术概述
        节水灌溉技术是结合区域气候环境、地下水文环境以及农作物生长状况等,优化水资源调配,达到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目的。合理运用节水灌溉技术,可以有效缓解淡水资源供应匮乏的现状,保障农业生产综合效益。目前,国内农田水利工程中的节水灌溉技术主要包括喷灌、低压管道灌溉以及小管出流灌溉等。
        2当前节水灌溉技术应用中面临的问题
        2.1推广力度不够
        纵观节水灌溉技术在我国的研究与推广,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但不可否认的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节水灌溉技术的相关研究及具体实践上仍存在较大差距,仍有诸多不足。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和气候条件复杂,很多地区至今尚未研究出适宜本地区农业发展的节水灌溉方法,有些地区甚至至今还保留着传统大水漫灌的方式,在农业生产过程当中造成了大量的水资源浪费。与此同时,也并未形成一套严格、完整而系统的制度与体系。由此,使得节水灌溉技术在实际推广过程当中,存在力度不够、效度不强的问题。
        2.2人为干扰
        节水灌溉技术尽管具有高度自动化特点,但在实际中应加强必要的维护。一般情况下,在水源处由于灌溉用水直接对水资源进行汲取,丰富的矿物质含量,灌溉设备长期使用易形成不同程度的水垢而堵塞水管,一般处于露天环境的灌溉设备不具有较强的抗干扰性,易受人为破坏。而且管理人员对设备操作没有熟练掌握,若在灌溉过程中发生误操作,容易影响灌溉设备的正常使用。
        2.3灌溉量和灌溉时间不合理
        在传统的节水灌溉中,更多在乎的是节水的情况,但是对于一个特定区域的所需的灌溉水量以及灌溉的时间来都缺乏细致的研究。从这样的角度来说,这是对于灌溉水资源的一种极大的浪费。因此为了更好的实现节水,应该对于灌溉区域的农作物的灌溉量和灌溉时间进行仔细的研究,从而合理安排灌溉区域的灌溉量和灌溉时间,避免出现水资源的浪费,造成农作物的灌溉量不足。


        3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策略
        3.1合理选择节水灌溉方式
        在农田水利工程运行过程当中,要合理选择节水灌溉的方式,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出节水灌溉技术的作用。举例来讲,比如喷灌技术,通过压力作用,将水资源均匀地喷洒于作物表面,既可以使作物获得充足水资源,满足作物生长需要,也能够节约水资源;比如渠道防渗漏灌溉技术,由于施工人员施工不规范,或者管道腐蚀以及维修不到位等导致农田灌溉渠道发生严重渗漏而导致水资源浪费,对此可以采用农田灌溉渠道土料防渗、砌石护面防渗以及混凝土护面防渗等技术方法,来开展农田灌溉渠道全面防渗,减少水资源浪费,实现节水灌溉;再比如田间灌溉节水技术,在传统的灌溉方式中是地面全面润湿的方式,这样能够保证所有农作物获得水源,但是这样会造成大量的水资源浪费,在节水技术中倡导采用局部润湿的方式进行灌溉,降低传统的深层渗透的方式,促使灌溉均匀度的有效提升促使农田灌溉节水效率的提升。这样在提高农田灌溉节水能力的基础上,还能有效地避免杂草的生长,积极地推动农田产量的提升。
        3.2加强工程维护管理
        农田水利工程多建设在野外,极易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再者,部分地区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不到位,频繁遭到人为破坏。对此,一方面,要进一步明确农田水利工程的维护管理责任分划,通过分级管理的模式,将维护管理责任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各基层政府部门要组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小组,面向社会聘请高素质的水利管理人才,优化管理人才队伍配置。
        3.3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节水灌溉技术
        由于存在着很多一刀切的现象,导致很多灌溉水资源的浪费,因此,对于农田灌溉来说,要先分析灌溉区域的当地实际情况,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选择合适的节水灌溉技术,来保证节水灌溉技术的合理应用。在研究当地的实际情况时,要结合当地的水利情况、土壤情况、农作物情况、天气情况等各种情况,恰当地选择合适的节水灌溉方式,从而保证灌溉区域的农作物得到恰当的灌溉。
        3.4滴灌技术
        渠道灌溉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水资源消耗量较大,不利于地区长久发展建设,并存在一定负面影响。为此,在农田灌溉过程中,可以采用滴灌技术提升水资源应用率。在应用时只需将滴灌口与土壤连接在一起,这样水资源就可以直接滴灌在农作物的根茎部分,让农作物根茎直接吸收水分,使其在充足的水资源中茁壮成长。在运用滴灌技术时,水利人员应根据农作物的实际需水量,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分配,以此保证农作物土壤处于良好的湿润状态。与其它灌溉技术相比,滴灌技术水资源利用率高,灌水器在低压条件下使用5~15m水头,且水头重量应在0.5~1.5kg,耗能率低,灌溉均匀度良好。
        3.5井灌式节水技术
        井灌式节水设备的灌溉利用地下水层的水源,打井地基的选择比较重要,选取适宜位置可确保水资源比较充足。井灌式特点可使过低的地下水位得到有效解决。一般情况下,井灌位置应选在农田中间,应用移动或固定式灌溉设备,对地下水资源使用应科学合理,以进一步降低用水压力。
        结语
        综上所述,节水灌溉技术能够明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所以,节水灌溉技术尽管在应用中具有与一定优势,但还要结合实际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为农田灌溉质量提供重要保障。设计节水灌溉设施前,应结合农作物种植实际深入研究,在种植面积和种类等方面予以明确,采取适宜灌溉方法,在对作物生长不造成影响情况下,使节水灌溉设施不断提高灌溉效率。
        参考文献:
        [1]王丽梅.农田灌溉模式和节水技术措施应用[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0(01).
        [2]杨浩动.农田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发展研究[J].农业与技术,2020(01).
        [3]张勇,惠光宇.农田水利建设中节水灌溉技术的思考[J].科技风,2019(12).
        [4]杜强.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江西农业,2019(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