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措施探讨 杨宗宾

发表时间:2020/8/6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杨宗宾
[导读] 摘要: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以及环保观念的改善让人们对于周边的自然环境格外重视。
        大连禹治水利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辽宁瓦房店  116300
        摘要: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以及环保观念的改善让人们对于周边的自然环境格外重视。自然环境的关注中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土地退化现象对我国的土地资源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损坏以及浪费,还会造成我国生态环境平衡性的破坏。因此,对于水土保持以及荒漠化的防治策略在当前的生态环境保护中是必不可少的,相关人员要结合当前的水土保持的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对应的改善的治理措施,在我国环境保护中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本文主要针对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措施进行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水土保持;荒漠化防治;措施;
        一、水土保持和荒漠化治理的重要意义
        针对国家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共同要求,对于环境恶化因素要及时发现,对水土保持和荒漠化的需着重防治,这样才能间接促进经济发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水土保持和荒漠化治理能够有效改善外在环境的经济压力,对缩小城乡贫富差距发挥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
        当前世界各国针对土地流失和土地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已经加以了重视,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防止水土发生流失。但是土地荒漠化的地区依然在不断地扩大面积。种子播种以后,由于沙土覆盖了幼苗,无法进行正常光合作用,使用的植物不能得到良好的维护,因此植物的减退让土地荒漠化更加严重,草场发生了退化,牧民无法正常进行放牧,很多农作物也随着水土流失以及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发生了减产,最终导致人们食物发生短缺。一系列恶性循环造成了生物环境、生态环境的恶化,最终危害的是人类的生存。
        不仅如此,当地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都会遭到重大的破坏。对于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产生的原因,主要从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方面进行论证。自然因素指的是气候土壤植被和地貌,例如山地丘陵和黄土地区,在植被保护缺乏的时候,更容易受到侵袭。而我国恰巧处在季风性气候,夏季降水较多,这种特殊的气候条件导致的水土流失现象更加严重。而人为因素是由于人为的对土壤进行破坏,生产活动规模过大,造成了气候变化异常,过度放牧,以及人类不合理开发,都带来了荒漠化情况日益恶化。
        三、我国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问题现状
        1、我国水土流失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地质地貌的观测数据可以发现我国的水土流失问题是十分严重的,我国水土流失的面积达到了356万平方公里,占到了我国国土面积比重的37%。
        2、我国土地荒漠化的现状
        我国的部分地区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过度放牧、乱砍乱伐等问题,对树木、草原的破坏巨大,导致当前我国的土地荒漠化问题十分严重。土地荒漠化会让土地变得不适合进行耕田种植,当地的居民无法在荒漠化的土地上栽种农作物,不利于当地居民获得收入进行生活,还对我国的农业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当前我国的新疆省、内蒙古自治区、青海省内的土地荒漠化问题最为严重,严重影响了这几个省、自治区内人民的正常生产生活,生活水平难以提高。


        四、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的思路或措施
        1、节水灌溉
        在我国人口十分密集的地区,农作物的种植面积都很大,退耕还林政策难以实施,所以,必须大力推广节水灌溉。目前,我国很多地区都面临着很严重的缺水问题,节水灌溉既能促进作物生长,也能充分运用水分,节约更多的水,有效防止水资源浪费。具体实施节水灌溉时要按照各类农作物需求特征,合理布置它们的种植区域,促进土地资源作用的充分发挥。另外,要注意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灌溉方法有所不同,要依据农作物生长特性进行调整。
        2、利用科学技术治理土地荒漠化
        土地荒漠化的治理工作涉及很多部门、学科及行业,必须运用科学技术,根据以往治理方法和效果,不断总结治理经验。根据目前我国土地荒漠化治理情况,我国整体治理水平还较低,仅有小部分地区运用科技来治理,并获得了良好效果,因此,要做好检测后记录工作,并在此前提下,构建便于开发资源的各种模式,根据科学技术总结切实可行的技术。尽量运用科技去开发新技术,把科技融进各项工作中。
        3、不断提高土地荒漠化防治水平
        一切生产都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做支撑,土地荒漠化治理工作关系很多行业及学科,必须运用科学技术,制定良好的质量方案,并不断总结以往的治理经验、治理效果。目前,我国的土地荒漠化治理水平还较低,仅有小部分地区能够充分运用科学技术进行治理,并取得较好效果,并做到仔细记录检测结果及治理经验。实际治理过程中,要不断尝试开发利用资源的各种新模式,并根据科学技术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运用科技武装新型技术,把科技真正融入治理工作中,并构建科学的管理体系,培养基层人员工作能力,广泛吸取国外成功经验。尽快构建全国的水土流失与土地荒漠化监测网络,方便有关部门及时了解荒漠化与水土流失扩展信息,为制定科学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加强监管力度
        水土流失一部分是自然因素,我们无法控制,一部分却是人为造成的。对于人为造成水土流失,一定要从根源去杜绝。人的思想决定着人的行动,以前人们在进行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可能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不强,在利益的驱动下,对这部分投入较少或者忽略生态保护,就是这种保护意识的淡薄导致生态环境一天天的恶劣下去。因此,要加强生态文明的建设,第一步就是要明确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明确发展必须和生态环境共存,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第二步,就是要加强监督管理,在开发发展时保护生态环境必然需要投入一定的财力,一些人为了眼前的利益可能会不顾生态环境,对于这种情况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强监督管理,对于为了节约成本扩大收益不顾生态环境建设的行为予以严惩。发展是必须的,保护生态环境也是必须的,二者必须共存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作,需要我国的相关工作人员坚持不懈,我国政府也要加大对于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工作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确保在工作人员能够熟练运用科学技术进行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工作,从而让我国的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最终保护我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刘鑫.浅谈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措施[J].科技经济导刊,2017(16)
        [2] 唐清亮,石铁玉,付秋萍.新形势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机遇与挑战[J].安徽农业科 学,2016(14):276-278.
        [3] 解丽敏.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措施探讨[J].江西建材,2016(02):124+1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