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弹力线套扎术在轻中度内痔治疗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8/6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5期   作者:唐云舟
[导读] 分析轻中度内痔患者中,应用自动弹力线套扎术的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分析轻中度内痔患者中,应用自动弹力线套扎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6例轻中度内痔患者,随机将所有的患者等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将两组术后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经分析,与常规组相比,治疗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P<0.05);与常规组相比,治疗组的疼痛评分明显低(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03%)较常规组(18.18)低(P<0.05)。结论:自动弹力线套扎术应用于轻中度内痔的患者中,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痛苦,且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身体的恢复。
        【关键词】并发症;轻中度内痔;自动弹力线套扎术
        随着微创观念的深入人心,肛肠科在治疗痔疮中,也逐渐引用了微创技术,自动弹力线套扎术是在传统的结扎方法上发展而来,在手术时结合了静脉曲张以及肛垫下移学说两种痔疮形成的原理,通过利用弹性橡胶圈对提肛垫血供进行阻断,从而导致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1]。本文就传统治疗方法与自动弹力线套扎应用于轻中度内痔患者的效果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66例轻中度内痔的患者,收治的时间为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随机将所有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各33例。治疗组中,男20例,女13例;年龄22~68岁,平均(40.12±2.14)岁。常规组中,男19例,女14例;年龄21~69岁,平均(40.23±2.06)岁。两组的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常规组接受常规的外剥内扎术,术前给予患者开塞露进行肠道的清洁,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协助其取左侧卧位,在局麻下进行治疗,术者使用钳夹法将痔顶部夹起后向外牵拉,之后在痔的外侧边缘做一个V型的切口,并将曲张静脉团以及结缔组织在内外括约肌以及静脉丛之间向上进行剥离,直至痔根部,随后用10号泰丝线进行缝扎,并且在结扎外的0.5厘米处将痔组织切除。术后均给予凡士林纱布条引流,并用无菌辅料进行包扎,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在24小时内控制排便,且每日均需要坐浴与换药。
        治疗组采用自动弹力线套扎术治疗,前期准备等与常规组一致,术者在消毒铺单后观察痔上黏膜、内痔的分布情况,并采用自动弹力线痔疮套扎器,将抽吸系统、吸引器等与外源负压器相连,将套发射头向着痔体瞄准,之后将负压释放按钮开启 转动驱动轮360°,直至红色点回归原位,用弹力线换套即刻被发射,转动推线管释放轮至数字“1”,释放第1根推线管,将数字推至“2”释放第2根推线管,直至低3根推线管释放,之后助手持推线管,并捏紧弹力线尾部用力做对抗牵引,将目标组织扎紧,打开释放负压开关释放套圈,依据上述手法重复进行,直至内痔全部套扎。术后在24小时内控制排便,且每日均需要坐浴与换药。
1.3 观察指标
        (1)统计并分析两组治疗后当天的疼痛评分(采用数字评分法进行评定,其中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烈疼痛)以及住院时间。
        (2)对比分析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2.0分析数据,两组的计数、计量资料n%、(±s)、行χ2、t检验。P<0.05表示有差异。
2 结果
2.1对比两组的住院时间、疼痛评分
        经分析,与常规组相比,治疗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P<0.05);与常规组相比,治疗组的疼痛评分明显低(P<0.05),见表1。

2.2对比两组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治疗后,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03%)比常规组(18.18)低(P<0.05),见表2。

3 讨论
        痔疮在肛肠科较为常见,患者发病后可表现为脱出、便血、疼痛以及肛门潮湿等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身心健康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临床上治疗该疾病的方法痔疮切除术,但是该手术对患者的创伤比较大患者术中以及术后的疼痛程度比较明显;且常规的手术方法由于医源性的损伤较大,患者术后需要延长住院观察的时间,无疑增加了经济负担[2]。
        自动弹力套扎技术属于微创疗法,该项操作的疗效判定指标为胶圈内孔径以及胶圈弹性回缩力,上述标志性的条件决定了患者术后痔核脱落的程度以及痔血管闭塞程度[3],相比于传统的手术以及橡胶套扎法,具有更大的弹性力与回缩力,术后的疗效更加确切,且操作简便,患者术后的疼痛感轻微,也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03%)比常规组(18.18)低(P<0.05)。
        综上所述:给予轻中度内痔的患者自动弹力线套扎术进行治疗,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的痛苦,且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身体的恢复。
参考文献
[1]谢刚, 苏其玲, 罗美清,等. 自动弹力线痔疮套扎术辅以黏膜下注射对轻中度混合痔的临床疗效[J]. 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 2018, 38(10):2129-2133.
[2]胡迪波. 自动弹力线痔疮套扎器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4(A4):20531-20532.
[3]沈杰. 自动弹力线套扎术联合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在轻中度内痔治疗中的应用[J]. 现代实用医学, 2019, 31(2):34-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