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提高林业生产中苗木质量的有效策略

发表时间:2020/8/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曾维建
[导读] 摘要:林业的生产与发展是各行各业比较关注的内容,林业生产技术在这种环境中得到了优化与完善,林业生产期间苗木的管理手段也越来越多,想要提高苗木质量,则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培育技术和管理技术,为保证苗木质量提供技术支撑。
        身份证:43052519760320xxxx  广东省河源市  517000
        摘要:林业的生产与发展是各行各业比较关注的内容,林业生产技术在这种环境中得到了优化与完善,林业生产期间苗木的管理手段也越来越多,想要提高苗木质量,则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培育技术和管理技术,为保证苗木质量提供技术支撑。目前林业生产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苗木品种质量无法得到保证,而且缺乏对苗木的科学化管理,这就无法保证苗木的生长质量。需要针对以上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措施,保证每个生产环节的标准化,有助于苗木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林业生产;苗木质量;提高策略
        引言:
        苗木质量与林业生产效率有着密切联系,为了保证苗木的成活率,整体整体的生产效率,一定要做好基础环节的工作。苗木树种的选择是林业生产的基础环节,要加强对该环节工作的重视,提高苗木的质量,做好育苗环节的管理的工作,这是提高林业资源产量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可以促进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对林业生产中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升有着积极的影响。
        1林业生产存在的问题
        1.1苗木品种质量有待提升
        我国林业行业处于发展阶段,国家对林业生产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林业行业的发展水平也得到进一步提升。但是从林业生产总体情况来看,该项工作还处于基础环节,苗木质量有待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林业资源的产量与质量,与国家的林业生产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苗木品种质量有待优化是目前林业生产中面临的基础问题,树种的选择是一切生产活动的基础环节,想要保证树种的成活率也需要从这方面入手。只有改善这一问题,才能保证林业生产作业的有序开展,有助于林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达成。
        而导致苗木品种质量低的原因主要就是培育技术和管理技术水平比较低,苗木市场存在不规范的行为,从而影响苗木品种质量,而且在苗木采购时存在许多劣质品种,不能保证苗木的生长效果。
        1.2苗木培育管理水平低
        苗木培育工作对苗木的生长质量也存在着较大的影响,采用科学的培育技术,对苗木生长期间进行规范化管理,是提高苗木质量的重要手段。但是从目前的林业生产来看,培育技术水平比较低,管理系统有待完善,每个生产流程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影响整体的培育效果。这就需要采用科学的培育技术体系,对苗木的生长环节进行规范化管理。
        总之,影响苗木质量的原因有很多,保证苗木质量对加强林业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在培育和种植的过程中,需要对多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考虑,不断对培育技术和管理手段进行创新,以此保证苗木质量。
        2提高苗木质量的有效对策
        2.1科学利用苗木品种
        要想提高幼苗质量,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提高幼苗品种质量。通过大量的生产实践和经验积累,才能有效地提高苗木质量,这还需要相关人员不断地深入探索。这一努力不可能在短期内产生明显的效果。因此,必须以苗木品种质量为根本,进一步提高林业生产苗木的质量。要充分考虑当地林业的发展状况,制定发展战略。发挥本地苗木资源优势,在因地制宜和因地制宜的基础上,大力培育本地优良树种。生长在自然环境中是本地树木的绝对优势,因此本地气候条件与土壤条件之间并无排斥关系。对于本地树种的培育也有丰富的经验,可充分利用优良树种资源,提高苗木质量。本地资源具有资源丰富、成本低等特点。这也是大批量培育树种最有利的条件。要提高苗木的品质,必须引进更多的优质品种来补充本地苗木的品种和范围。


        2.2合理选取育苗地
        要做好育苗工作的前提就是要选用适合的苗圃用地。育苗场要保持排水良好,避免积水。土壤肥力应有利于幼苗生长。苗圃地点适宜,交通方便,可缩短运输时间,提高成活率。适宜于幼苗生长的土壤类型可分为沙壤土、浅壤土和壤土三种。提高土壤质量,为幼苗提供生长条件;应平衡土壤、水分、温度和光照,以确保幼苗的生长。另外,苗圃地也要有完善的配套设施,建筑、排灌系统和道路要合理配置,苗圃内的道路要保持通畅,能满足机械设备和人员进出的要求,便于机械化操作,符合苗圃苗的发育。
        2.3处理土壤
        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完全符合苗木生长要求的育苗地一般较少,如普通土壤酸碱度过大,土壤含有较多的粘土等,需要对育苗地土壤进行改良处理。在土壤微碱性条件下,对腐蚀性泥炭土、松林土进行杀菌处理,并与土壤混合,以提高其贮藏水分和贮藏肥料的能力;在土壤微酸性条件下,加入石灰、草灰等碱性物质中和酸性物质;在土壤微粘性条件下,加入砂土、中和土;在土壤微沙化条件下,加入搅拌泥炭土;在土壤肥力不足时,加入有机肥。另外,土壤病害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也有影响。所以在育苗前要对土壤进行消毒。当存在地下害虫时,应在播种和耕作过程中使用杀虫剂进行杀灭。使用硫酸亚铁等药剂,可清除土壤中的病原菌,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2.4播种
        要给幼苗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气候和降雨量条件,以利于幼苗生长,应选择春季播种。播种期可灌水,覆膜可保证种子萌发温度,有利于种子生长。当播种期遇干旱时,要增加灌溉次数,保证种子水分充足。
        2.5施肥
        化肥施用可保证幼苗营养充足,创造萌发生长的良好条件。秧苗生长过程中,应定期定量施肥,确定肥料种类和用量,避免因施肥量过大而烧伤秧苗。成熟期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可作为基肥增肥,并可根据幼苗生长情况进行追肥。出苗后30天左右第一次追肥。这时以施磷为主,氮肥为辅。在尿素用量为1hm2时,每次施用10~12 kg,15 d后追肥。
        2.6苗期管理
        幼苗的抗病性较差,应加强幼苗的管理。搞好病虫防治,避免病虫对苗木造成伤害;设置护栏,防止倒伏;出苗前及时栽植,改善土质,同时用除草剂除草。初次种植后,每月除草一次。
        2.7规范苗木市场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林业逐渐进入了市场化经营的轨道,其规范化程度对苗木生产质量的影响越来越大。为此,必须加强林业苗木市场的管理,引导其健康发展。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管理,根据市场运行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还应根据市场变化,制定有关林业生产的法律法规,保证苗木市场的严肃性和规范性,促进我国林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结束语:
        结合以上内容可知,通过林业生产,可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资源质量。种苗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林业生产的效益,因此,必须对种苗质量问题予以应有的重视。要从每个细节入手,进一步优化林木生产苗木质量,尤其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出客观的措施和对策。重点是苗木品种的科学利用,引进先进栽培技术,规范苗木市场。
        参考文献
        [1]孙锋.林业生产中提高苗木质量的几点思考[J].吉林农业C版,2012,(8):176.
        [2]袁志兵.GPS在林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运用[J].农技服务,2017,(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