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建设中生态设计的运用与分析 巴丽敏

发表时间:2020/8/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巴丽敏 付少研
[导读] 摘要:水利工程建设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也是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松辽水利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吉林省长春市  130000
        摘要:水利工程建设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也是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水利工程建设会改变周边环境,甚至破坏生态环境。因此,必须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开展相关研究,找到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点。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各种技术保护生态环境,减小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基于此,本篇文章对水利工程建设中生态设计的运用与分析,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设计;水利工程建设
        引言
        我国是农业大国,水利工程是农业发展的命脉,其建设不仅关系到蓄水、发电、防洪领域,还涉及养殖、灌溉等农业领域,对促进我国经济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任何一项水利工程的建设都避免不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如果仅仅从人类的需要角度来发展水利工程,而无视对周边生态以及河流生态的保护,那么,长远来看,必然会危害到人类自身利益。所以水利工程的建设,应该从工程的规划入手,明确河流、周边的生态平衡关系,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代水利工程生态设计理念,达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
        1生态水利工程的内涵
        生态水利工程,顾名思义,指的是以生态理念为指导、强调生态保护、生态修复以及生态治理的水利工程活动。生态水利工程的出现最早可追溯至都江堰水利工程,其所蕴含的生态思维仍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借鉴。而近现代的生态水利工程则是在传统水利工程的基础之上逐步演进而成的,现代生态水利工程的出现主要是为了满足现阶段时代发展的需要,在以生态理念为指导的同时,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一方面用于满足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则为了维护生态水域的健康。生态水利工程在注重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更强调对水资源生态环境的保护,这就对水利工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创新和应用要求。
        2进行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基本原则
        2.1保障工程的科学合理
        我国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是要在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来进行相应的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相关的社会服务发展。在进行相应的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时,要根据建设当地的实际境进行相关设计,提升水利建设工程的质量与稳定,在进行设计方案选择时需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这其中主要包括了工程成本以及相关的经济效益,最大程度降低工程投资风险。
        2.2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原则
        在设计过程中,应该考虑到科学的发展观,把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相结合,改变传统观念,促使水域生态的持续发展。同时,为了达成水利工程防洪涝的作用,还要构建水安全体系,增加非工程项目强化生态抵御能力。例如,生态河道的断面设计,为了使河道能够适应流过的不同水量,如当水位较高时,不会对周边居民生命财产造成威胁,水位较低时,能够满足河流的生态需水,使水生生物能够赖以繁殖。一般会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边坡与护岸的整治,使得河道横截面能够满足设计者要求。
        2.3自然形态的基本保护原则
        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用水,保障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人类开展任何活动都会对周围的自然环境和自然风貌产生影响,所以水利工程建设时,应要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从而减少人工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在传统水利工程建造过程中,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并未对截流和引流做合理的划分,使得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自然河流经过常年累积形成自然水系系统,但在建设水利工程中,由于受到不合理规划设计的影响,破坏了河流的天然走向和整体性,形成直线性的人工河道,破坏了河道的自然环境。另外,在水利工程建设完成之后,会出现拦截河流,导致河流上流有水,下游无水,从而影响了河道整体的基本生态需水量。因此,在小型水利工程规划设计过程中,应要充分考虑生态水利规划的合理性。


        3水利工程建设中生态设计中的问题
        3.1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方法和评价标准不合理、不明确
        地域性和特定性是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及其服务目标的主要特性,即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及建设是在某一特定地域展开,并需要考量经济和生态之间的一系列特定要求,才能最终实现生态系统健康和水利经济效益的双赢局面。具体而言,不同地域中的生态系统会呈现出明显的地理趋于差异性,这就要求生态水利工程能够相应地适应当地的地理区域差异性特点,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满足当地在地质、水文和生物等多生态领域上的功能性需求。
        3.2不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加剧了水生态环境问题
        水利工程调蓄水资源、承泄洪水、供水灌溉等必然会改变自然河流湖泊下垫面状况及水文循环过程,也可能对动物的迁移造成阻隔,对生物栖息地等造成不利影响。一些地方无序建设大坝造成河流生境破碎化,过度引水造成河流减水过大或脱流,渠化硬化河道造成河湖健康受损和地表地下水交换受阻,缺乏生态考虑的调度造成河湖基本生态流量和敏感期生态流量不足等。这些问题对部分地区生态系统的生境结构产生不利影响,导致河湖水生态系统损害,成为制约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
        3.3水文环境严重恶化
        由于水土流失携带大量泥沙冲入库塘、河道之中,导致水体浑浊,同时,水土流失携带的泥沙中也含有大量的垃圾以及农药残留等物质,严重影响了水质,对当地的水文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此外,由于库塘淤积等现象造成了水流不畅,调节能力减弱,最终导致水体自净能力大幅下降,而水环境的恶化又进一步加剧了水土流失,这样的恶性循环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4水利工程建设中生态设计的运用与分析
        4.1工程总体布置
        应尽量维持河道天然形态,充分体现自然、生态的河道治理理念,易弯则弯、易滩则滩,避免裁弯取直、围河占滩、渠化河道,对局部不合理的河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局部调整。
        4.2强化河道综合利用率
        在进行相应的河道设计的过程中,要大幅提高河道的综合利用率,首先就要确保河道的防水以及排水功能的正常,同时可以通过合理利用周围生态环境的自然资源来对整体的河道设计进行相应的美化,载记能够保证生态环境质量的基础上,提升河道设计的美观性。另一方面,要最大程度的发挥河道设计的作用,不仅要将生态自然环境保护的观念融入到河道建设中,同时也需要将城市建设理念加入河道设计中,保障河道设计的质量与观赏性。
        结束语
        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必然要求,统筹解决新老水问题的必然要求,是推进高质量发展、完善现代化水利基础设施网络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生态经济体系、生态安全体系、生态文化体系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强化水资源的节约保护、促进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相均衡、维护河湖水系健康、传承弘扬优秀水文化等,因此要进一步开展生态水利工程标准规范体系、评价指标体系、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注重对优秀水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与精神文化需求。
        参考文献
        [1]刘欣.试论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江西建材,2019(12):77+79.
        [2]杨赟.论述生态理念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标准化,2019(24):136-137.
        [3]刘派.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在水利建设中的应用分析[J].南方农机,2019,50(07):221.
        [4]李俊.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在水利建设中的运用分析[J].陕西水利,2018(06):275-276.
        [5]于英学.分析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在水利建设中的运用[J].科学技术创新,2018(20):95-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