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学在河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8/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严英
[导读] 摘要:探究河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内景观生态学的应用具备着重要意义,本文从景观生态学有关理论出发,对河道整治工程内广泛应用的理论基础及评价方法进行分析,评价河道整治工作完成后的生态效益及环境效益。
        云南国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661100
        摘要:探究河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内景观生态学的应用具备着重要意义,本文从景观生态学有关理论出发,对河道整治工程内广泛应用的理论基础及评价方法进行分析,评价河道整治工作完成后的生态效益及环境效益。
        关键词:河道整治工程;景观生态学;环境影响评价
        引言:
        河道整治又名河床整理,主要在于对河道的改造及控制。调查可知,河流中的淤积和冲刷现象较为常见,在该类问题影响下,部分河道因淤泥堆积等原因,最终易引发水害。但河道整治工程的开展会导致河道生态受到影响,以下解析在河道整治的环境影响评价中,景观生态学的具体应用。
        1 河道整治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理论基础及评价方法
        1.1理论基础
        1.1.1生态位理论
        在生态学的研究过程中,生态位即指群落内某类生物具体的物种分布范围,以及它的物理地位[1]。在开发及保护生态系统时,管理人员需对群落内各物种间生态位、适应性进行充分考虑,选取适宜当地环境的物种保持对应生态系统的和谐稳定,尽量避免让新物种出现在修复生态系统的过程中。
        1.1.2生态经济学理论
        对经济系统、生态系统复合系统结构以及其发展规律进行研究,是生态经济学的主要研究目标。该理论重视对生态经济系统内发展规律及结构的探索分析,存在着层次性、综合性以及地域性等特征,生态系统内的物种平衡性,以及可持续的发展思想是其发展的重要理念。
        1.1.3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这一理论在环境保护领域内的应用,要求在以发展建设满足当下人们建设需求的同时,也要对后代的生态环境需求以及发展资源进行保护。在一般的使用及研究中,主要蕴含了以下内容:第一,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第二,对国家发展时内部的环境问题持续关注及思考;第三,国际环境支援性等等。总而言之,该理论是协调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类发展理念。
        1.2评价方法
        1.2.1生态制图法
        该方法在于记录各时间段下生态环境内的生态信息,并根据信息进行制图工作,再利用图纸间表现的环境变化状况,分析生态环境所受到的影响[2]。此方法具备着分析过程更为形象直观且易于理解等优点,但图纸的绘制存在一定的不准确性,为此它仅能称为一类定性分析方式,并无法开展定量评价,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有限。当部分工程项目建设会导致区域性的生态环境变化时,此时便可利用生态图法对工程环境影响进行分析,例如在河道修复工程、水利枢纽等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中便可利用该类方式。
        1.2.2列表清单法
        该方式是一类定性分析法,针对性较强及使用过程相对简单是该方式的主要优点。它的具体应用,可筛选整治工程内评价因子以及生态影响,在评价环节中对开发活动会导致的影响因素、影响因素进行分别列举,再开展逐一分析,能清晰表现整治工程会导致的生态环境影响。
        1.2.3类比分析法
        该方式介于半定量及定性分析之间,在应用过程中,主要在于类比整体生态环境、环境问题以及生态因子等等。在应用中一般首先识别生态环境的影响因子,再将原始的生态环境看作对比对象,评价生态环境的实际质量,最后定性分析及评价生态因子、生态环境的影响。


        2 河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中景观生态学的应用
        2.1工程实例
        云南昆明市的船房河整治工程是本文在分析研究中所运用的工程实例,该河道全程约5公里,河道两岸是昆明市辖区,本次整治的目标在于对河道水体、河岸进行杂物、垃圾清理,以此保障河道的排水通畅,以及河道景观的美观性。
        2.2应用影响
        2.2.1生物资源影响
        本次整治中,因施工环节会存在一定的项目占地,而施工区域内自然植被则是生态系统自然体系的一个构成部分,因而在施工环节中的施工作业活动、占地行为都会导致施工区域内的植被数量受到影响,影响到植被的正常生存,导致其丧失原本生态系统所具备的自然性,使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出现降低状况[3]。而在本工程的实际施工中,因主要的占地区域为河道周边护脚、堤坝等等区域,而该类区域内植物种类相对单一且数量有限,因此并未对区域内的生态系统造成稳定性的影响。
        此外,整治工程施工会影响到周边环境的动物种类及数量。工程内的材料运输环节、施工环节以及永久性的占地等等,都会导致野生动物本身的生存空间受到影响或破坏,最终改变动物栖息的环境,对其生存带来了一定负面影响。而施工会产生的机械噪声也会对野生动物造成惊扰,一般在施工中会导致动物数量受到较大影响。而施工完成后,工程区域内植被渐渐恢复,施工区清理会促使动物数量的逐步回升,因而河道清理不会导致区域范围内动物数量及种类受到明显影响。
        2.2.2生态完整性影响
        整治工程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会带来一定影响。因在工程施工内所需的占地一般为草地,而施工完成后,区域内不同生态系统实际的面积都产生了变化,最终区域内生态系统的和谐稳定便受到了影响,引发了生态完整性变化的问题。生态系统在发展中其稳定性及不稳定性呈现相对变化的关系,而在实际的研究过程内,生态系统内生态因素呈现不断变化的状况,最终系统本身便呈现一类动态的平衡状态,当该类平衡被打破时,生态系统便会出现反弹,最终造成生态破坏。而当外界因素造成的破坏超出了系统本身的阻抗性时,生态系统具备的完整性便会受到影响。为此在河道整治的生态改造时,也要利用阻抗稳定性、恢复稳定性这两个因素,对生态影响的具体程度进行衡量。而在上述两类因素中,前者意为生态系统的变化抵抗能力,项目施工占地类型是灌草丛及阔叶林,当施工完成后,两类生物种群所下降的数量均约为1%,表示施工建设并未影响到自然系统具备的阻抗稳定性;后者指生物量、物种变化后,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项目建筑占地的面积仅占整体生态系统不足0.35%,并未带来较大影响。因而本工程建设所导致的生态系统干扰基本可实现自主恢复,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带来的负面影响较小。
        2.2.3生产力及生物量影响
        河道整治时生态系统内的生物数量以及整体生态系统原本的生产力均会受到影响。在船房河的整治后,河道周边的已损失生物量约1.1t,其中损失量更大的植被种类为阔叶林,灌草丛的损失量其次。工程完成后,施工区域内部分植被被取代为建设用地,植被的生产力会出现永久性降低的状况,工程区域土地利用格局也发生了变化,水域开发的优势上涨,工程实施及改造带来了生态系统内生物量以及景观均匀度的变化,但并未对区域内生态系统生产力及生物量产生较大影响。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环境影响评价中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十分重要,目前一般采用系统分析法等方式来评价。在生态学领域中,景观生态学十分活跃,是生态学原理的进一步、更高层次的发展,是一类综合性,具备定量评价以及系统分析的生态学研究方式,在河道整治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中进行景观生态学的应用,相信会成为未来的一个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刘一.景观生态学在河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8,v.38;No.301(08):215-216.
        [2]林娇红,阮仁增.浅析景观生态学在河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000(021):4029-4030.
        [3]叶振北.基于景观生态学的河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应用研究[J].区域治理,2018,000(036):2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