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输配电与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技术探讨 李锦艺

发表时间:2020/8/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李锦艺
[导读] 摘要: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优化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力自动化系统应运而生,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力自动化系统配置中得到广泛应用,电力自动化系统功能因此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太原供电公司  山西太原  030000
        摘要: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优化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力自动化系统应运而生,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力自动化系统配置中得到广泛应用,电力自动化系统功能因此得到了进一步优化。文章将系统论述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方案。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电力自动化系统;应用方案
        引言
        电力工程自动化技术可以主动的处置电力工程当中遇到的问题,为电力系统运行的过程中提供更加科学快捷的处理方法,现阶段随着社会发展的步伐,电力工程自动化技术因为产业的涉及面广泛和其研究方面投入力度大、研究频率多的优势在未来市场上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因此发展企业的电力工程自动化技术是非常的关键。这决定着一个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我国的电力工程自动化技术进程的速度与我国当下社会的实际情况密不可分,因为我国现阶段社会存在较多的矛盾因此出现了很多问题,因此电力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还需努力探索[1]。
        1.电力自动化系统建设原则
        从整体结构来看,优化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方案,加强电力系统自动化建设,必须坚持五项基本原则:
        1.1安全性原则
        该原则要求在设计电力自动化系统与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电力行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和《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注重加强自动化系统设备和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安全性,充分借助电子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自动化技术、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和云计算技术,防止信息化管理平台及其网络系统被非法入侵。其次,在设计和安装软件系统的过程中,应着重加强安全防御设置,完善安全登录与数据安全管理系统,做好数据保密工作,优化纵向防御模式,做好故障现场维持工作与最小特权分拨工作,及时隔离故障区。
        1.2功能化设计原则
        设计师应坚持求真务实的方针,注重优化电力自动化系统管理平台功能,做好各项功能模块的技术研发工作,结合标准要求,适当拓展业务,加强软硬件设备的开放性、通用性和标准性,扩大硬件存储容量,优化软件接口,以此促进系统升级与数据信息共享。第四,通信保障自动化原则。设计师应根据本地电网布局、建筑分布结构、气候特色、风力等级和风力资源容量构建电力自动化通信网络,科学配置通信网,并借助中心服务器促进平台网络的互联性,以此实现信息共享。第五,拓展性原则。该原则要求在设计电力系统自动化管理平台的过程中秉承模块化思想,充分利用OOP技术,依次设计分层结构,提前预留借口,全面优化电力系统自动化管理平台的内聚性能与耦合性能,加强电力自动化系统架构的拓展能力[2]。
        2.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
        2.1完善系统设计,强化系统压力测试
        从变电站电气自动化的实现过程分析可知,完善其系统设计,强化系统压力测试,对于后期变电站电气自动化的安全稳定运行,以及合理实现电力安全运行效果的意义重大。设计单位及建设单位应从多个方面完善和优化控制系统设计,加强需求沟通及造价成本分析,并落实需求文件编订以及可行性探讨,确保相关技术设计的可行性以及成本投资的合理性;加强现场实地勘察,基于既有电气设备现状、地质现状、现场环境现状、交通现状、网络通讯设施现状,进行基础数据勘察汇编,确保基础数据应用的完善性和准确性;建立信息沟通平台,及时通告相关设计进度、功能设计现状,直至最终完成控制系统设计。压力测试作业应该由模拟测试和现场测试两部分构成,实施模拟测试作业时,主要基于变电站模拟测试软件结合自动化控制软件,进行软件运行下的系统故障及异常现象测试,确保其软件应用的合格性和有效性,同时针对测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和修复,直至达到设计要求及应用要求为止;模拟测试结束进行变电站机组的实际运行控制测试,直至控制系统达到运行要求及控制要求,则进行最终的系统投用。


        2.2落实软件、硬件运行维护
        及更新落实软件、硬件的运行维护及更新,对于实现自动化技术应用效果及确保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意义重大。变电站应基于软件厂方的更新升级,定期删除软件冗余文件,规范软件设置维护程序,确保控制软件的运行质量。企业应定期进行设备检修维护,及时更新耗损配件,提升电气设备的运行性能,减缓因设备老化、损耗而产生的电力安全事故[3]。
        2.3强化网络通讯系统安防措施
        变电站电气自动化运行中网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对提升自动化控制效果及保证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效果显著,因此在实际发展中强化网络通讯系统的安全防护,则为变电站电气自动化运行管理中的核心内容。网络通讯系统开展安全防护工作时,管理方及设计方应从防雷接地系统设计、安全防护软件安装应用、操作人员等级权限设计方面,全方位开展网络通讯系统的安全防护,确保变电站电气自动化及电力安全运行。
        2.4加强系统的整体优化工作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完善工作应当将整体系统作为着手点,并将完善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作为现阶段的最高目标,不断提升系统中的各项功能以及系统的可组性,从整体上提升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的平稳性与安全性。与此同时,为了提升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运行还可以加强对可视技术的分析与应用。电力企业应该在电力调度中央处理单元中对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与管理,有效提升系统的可控性以及精准性。如此一来,不仅能够有效提升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运行质量,还能促进电力企业提升整体工作进度,促进电力企业经济发展[4]。
        2.5实现数据挖掘技术在电力自动化系统运行中的安全应用
        从根本上分析,数据挖掘技术是大数据技术的重要分支,该技术在电力自动化系统建设中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对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作业来讲,数据挖掘是收集和寻找数据的重要过程,其数据信息来源是数据库,数据挖掘技术能够从数据库中获取有潜力、有价值的最新信息。当前在电力系统自动化运行过程中,有大量的内部原始数据被沉淀于系统中,这些数据资源拥有巨大潜力,能在后期起到完善安全运行系统的作用。其次,这些数据对电力系统的自动化与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很多发电厂只能在系统中搜集和整理层次较低的信息资源,虽然能够满足最基本的使用,却无法深度挖掘更具价值的数据资源,缺乏信息系统整理、分享和预测功能。对此问题,必须充分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和数据分布规律挖掘深层次的数据资源,准确预测和分析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与此同时,工作人员能够根据数据挖掘技术所指定的范围做好数据网络和所有设备的重点监管工作。另外,数据挖掘技术能准确探索电力系统的运行规律,自动设置安全参数,从而使电力自动化系统设备处于安全运行状态,有效提高输电效率,降低能耗和设备维修成本[5]。
        结束语
        变电站企业在实际发展中要想切实有效提升电力安全运行质量,合理发挥自动化技术应用效果,实际发展中还应从完善系统设计,强化系统压力测试,落实软件、硬件运行维护,强化网络通讯系统安防措施,加强系统的整体优化工作,实现数据挖掘技术在电力自动化系统运行中的安全应用,全面推动变电站电气自动化技术稳定发展,确保变电站电力运行安全。
        参考文献:
        [1]张金奎.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应用[J].集成电路应用,2020,37(05):134-135.
        [2]邹媛.分析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技术问题与对策[J].建材与装饰,2020(10):219-220.
        [3]吴强.电力系统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智能化运用[J].农家参谋,2020(08):185.
        [4]赵芳谊,张明.电力系统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J].南方农机,2020,51(07):238.
        [5]廖得富.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应用[J].智能城市,2020,6(07):72-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