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探讨 黄耀发

发表时间:2020/8/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黄耀发
[导读] 摘要: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高层建筑和大体量建筑的出现层出不穷,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
        身份证号码:36253219900220xxxx  河南安阳  455000
        摘要: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高层建筑和大体量建筑的出现层出不穷,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容易出现裂缝现象,影响建筑的质量和安全。施工单位要重视施工技术的优化和管理,加强施工过程控制,提高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水平,保障整个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建筑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满足安全性与稳定性要求,还要满足方便性与美观性的要求。因此,建筑工程结构正在向着更加复杂的方向发展,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应用也更加广泛,如何做好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已经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对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进行研究,掌握施工技术要点,对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1.1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概念
        从理论上分析,大体积混凝土主要是指体量大、几何体积大的混凝土,因为受到水泥水化热而产生的影响,所以极易出现裂缝,如果不及时处理,那么则会制约建筑工程的安全性与整体性。此外,大体积混凝土因为表面系数并不高,但是内部温度提升比较快,所以需要对其全方位的研究。依据ACI的规定可以了解到,在受到相关因素下大体积混凝土如果发生裂缝,那么对于施工人员而言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采取相应的措施,进一步遏制裂缝的发生。
        1.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特点
        在建筑工程中,与普通混凝土施工相比,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最显著的特点是结构厚、体积大,施工技术要求高。因此,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施工过程复杂。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由于会受到现场环境的复杂性与施工要素多样性的影响,施工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确定因素,这些因素会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与此同时,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对环境温度以及养护措施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相应的配制与浇筑等技术标准,进一步增加了施工过程的复杂性。此外,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需要使用更多高品质的材料,对于施工技术的要求也有所提高。第二,容易出现裂缝。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由于混凝土结构的体积增大,结构出现裂缝的概率也显著提高,成为影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我们需要对施工中的所有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有效的防止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在混凝土结构体积增大后,凝固过程更容易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内部出现的水化热聚集现象更加显著,导致更多的热量难以散发,如果无法及时的采取保湿措施,就会因存在温差效应而出现裂缝。此外,对于大体积混凝土裂缝而言,其对建筑工程造成的危害更大,并且更加难以控制,进一步造成裂缝补救成本升高。
        2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2.1混凝土材料配比
        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主体依然是混凝土材料,需要对混凝土材料的配比和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如果无法有效的进行配合比的控制可能会导致混凝土出现很多质量问题,另外除了需要对混凝土进行质量控制之外,还需要依照大体积混凝土的方案要求、设计标准等合理地进行配合比的控制,并且加强施工前的试验。通常而言以混凝土的耐久度和强度为衡量的标准。在配合比确认时需要注意对大体积混凝土水化反应进行抑制,让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难度降低,还需要注意合理的使用新材料,比如说粉煤灰,矿渣,水泥等。这在提高混凝土性能方面帮助较大。在合理使用材料的条件下,注重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的控制,能够有效的保证混凝土的稳定性。


        2.2混凝土浇筑技术
        建筑工程施工中,技术人员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是需要加强对浇筑速度和用量控制,尽量保证连续施工。在浇筑混凝土中,可以采用分层的方式作业从而避免内部水热化严重和外部形成较大温差,导致出现温度裂缝。所谓分层浇筑,主要是在全部完成第一层浇筑作业后在其初凝之前浇筑第二层混凝土,按照这种方式反复操作,直到将所有混凝土浇筑完成。混凝土浇筑中要合理设置施工缝,避免对结构整体性产生不良影响。在浇筑大体积混凝土过程中,应当有序地、规范地进行分层处理,并且尽量在浇筑时从短边开始施工,然后顺着长边浇筑好大体积混凝土。
        2.3混凝土振捣技术
        通常而言,依照大体积混凝土特点合理的选择振捣设备。通常可以采取斜插入或者垂直插入等方式保证振捣器插入点的分布的均匀性,在进行振动时需要对插入速度进行严格控制,使用快插慢拉等方式,保证振动频率的稳定性。在分层浇筑时,振捣器插入深度需要控在50厘米以上,让分层间隙减少,在振捣过程中需要注意防止振捣区域混凝土或者模板碰撞,以免影响混凝土的结构。
        2.4温度监测与控制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要点是控制有害裂缝的产生,而产生有害裂缝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里表温差过大等因素引起,因此必须加强对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的监测与控制。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前应拟定好温度监测方案,确定监测点数量和位置。通过在混凝土内预埋温度传感器的方式,可以实时、准确监测到混凝土各个点位具体时刻的温度数值。根据监测到的温度数值可采取减小混凝土的里表温差或减缓混凝土降温速率等措施,预防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对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的控制还包括:选用水化热低的通用硅酸盐水泥、掺入适量外加剂、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等措施。还可以在混凝土内预埋冷却管,采用水循环冷却系统对混凝土内部进行降温,降低混凝土温升峰值,减小水化热引起的温差。采用水循环冷却系统降温时,应控制好降温速率,不应大于2℃/d。
        2.5大体积混凝土的拆模
        根据实践证明,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会出现温度差,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是因为混凝土散热速度比较快,如果不处理那么会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拉应力。同时,假如后期的保护工作不到位,那么因为表面温度下降比较快,所以混凝土会出现裂缝,还有在拆模的过程中需要多角度的分析,比如根据浇筑施工过程中的温度与环境,针对性的分析是否需要采取保温措施,这样才能避免混凝土表面发生裂缝。
        2.6混凝土养护控制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要做好混凝土温度的检测与记录,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采取针对性的养护措施,有效的提高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在对混凝土温度进行检测时,需要统计每一层的温差,并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对于大体积混凝土而言,养护工作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养护时间不应小于14天,养护过程中应保证湿润度满足相关要求,有效的降低混凝土凝固过程中产生的温度应力,避免混凝土裂缝的质量问题的出现。
        结语
        总而言之,在目前的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应用十分广泛,为了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满足工程设计要求,必须根据其施工特点掌握整个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要点,对施工中各个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妥善的处理,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有效的降低质量问题的发生概率,促进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孙庆民.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8(06):55.
        [2]王晓伟,行宏,罗少强,石峰,薛涛.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控制与分析[J].施工技术,2019,(10):20-22.
        [3]邵国钦.对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的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21):19-20.
        [4]张鹏.浅析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9(17):121-1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