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教育教学手段的快速发展与日渐更新,越来越多的先进教育技术逐渐走进了基层教育工作者的视野范围。微课技术便是其中一种。微课最显著的特点为短小精悍、主题突出,其恰当运用使得学科教学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蓬勃活力。作为一名基层语文教师,我在自身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积极引进了微课技术,现将个人认识与看法简单总结、陈述如下。
关键词:微课;初中语文
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推动微课应用的策略
(一)保留自身教学风格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与人交流模式,教师也应当如此,保留自己的教学风格,开拓属于自己的教学天地。首先,一个人按照自身熟悉且适应的模式做事会格外得心应手,也能发挥出自身最大的潜力,教师也是如此,按照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课堂教学往往可以发挥出最佳水平,得到较高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1]。因此,在微课教学模式的应用过程中,教师应该保留自己的特点,使自身的微课视频与众不同,并且脱颖而出吸引初中生观看学习的欲望。对于处在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在对微课充满兴趣的前提下,学生不需要任何人的督促和管教,即可积极主动地开展对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语文知识水平。
(二)实现课堂情境结合
微课的拍摄背景往往只是千篇一律的黑板和讲桌,学生观看微课的工具也大部分是手机或电脑,其课程背景和播放模式都较为单一,长此以往,很可能导致学生对微课学习兴趣的减退,从而对初中语文课程的学习产生逆反心理,造成学习成绩的下滑。因此,教师在微课视频的拍摄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入情境化教学方法,带领学生走进初中语文的丰富世界[2]。
(三)深化课堂内外教学
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绝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的短短四十五分钟之内,教师更应该从课程学习前、课堂教学中和教学结束后这三个阶段同时着手,推动微课教学模式的应用,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水平。
对于一些内容较多或含义难以把握的文章,学生很难仅靠课堂时间对其掌握透彻,需要对这些文章进行有效的预习,在此教师可利用微课为学生展示文章的教学重点,并设置一些引导性问题,方便学生根据这些提示完成对文章内容的把握,有助于课堂学习的进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的播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还包含对已学知识的巩固,而学生在知识复习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课后复习过程中与教师的交流沟通会产生时差,不能及时解决问题,因此学生可以利用微课自主学习未完全掌握的知识点,实现高效率的课后复习。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推动微课应用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中,主要采取教师一对多的教课模式,在教学任务紧张的时候还会出现应试教育中经常发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这些枯燥乏味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往往会逐渐消磨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浇灭学生内心中求知的火苗[3]。
同时,这种以教师为课堂主体,学生只起到被动聆听作用的课堂教学模式也违背了新课程的要求,导致初中语文课堂氛围较为凝重,学生很难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这也造成学生的课堂反馈情况较差,教师难以通过课堂反馈正确把握学生对初中基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造成教师教学计划与学生学习情况存在差异的不良后果,因此,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效率,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加深学生知识理解
初中语文课程是一门人文性学科,也是宣扬我们母语文化的重要学科,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也为学生其他学科及在社会中与人沟通交流打好基础。同时,初中语文课程中存在部分章节知识点难度较大的问题,学生语文课程的学习压力也比较大。然而,在传统初中语文课程讲授过程中,学生获得语文基础知识的主要来源仅仅是教材课本,这类纸质教材更新换代的速度较慢,内容形式也较为单一,难免会造成初中生接受知识范围狭窄的问题,使学生对大多数语文知识点的掌握了解也仅仅停留在较为粗浅的程度。而学生理解能力提升缓慢,也会导致学生在初中语文的课程学习进程中越来越难以把握文章的内涵主旨,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学生语文素养不高,不能符合社会的要求[4]。
(三)培养学生自主能力
在传统应试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往往只能顺着教师的讲解思路走,很少有时间或机会通过自己思考来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学生会逐渐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成为只能被动接受知识教学的“学习机器”。然而,现代社会的环境不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每天都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因此一个人如果没有独立思考、善于思索的习惯和能力,他就难以适应社会的不断变化,最终被社会、时代所抛弃。
一个人的自主思考能力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后天锻炼而慢慢养成的,而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能力的最佳时期,因此初中生不应该被局限于应试教育的枷锁内。教师可以通过微课教学模式,突出学生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和融入度。同时,由于微课往往会对一到两个难度较大的知识点进行解读,所以教师在播放微课视频时可以在适当时间点暂停播放,为学生设置悬念,并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学生可以选择独立思考问题,也可以选择与同学进行沟通探讨,实现彼此间的思维碰撞。当然,不论应用哪一种推动微课教学模式的方法,教师的最终目的都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使其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成为新时代的初中生。
三、结语
总而言之,微课教学模式的发展正体现了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所以教师更应该积极响应教育部门发展微课教学模式的号召,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上加以改进,有效推动微课教学模式的应用,调动课堂氛围,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实现优秀教资共享,最终高效完成初中语文的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丁雪影.初中语文微课设计及应用策略[J].新课程(中),2018(7).
[2]王建木.初中语文微课教学特点与应用策略探究[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7(3):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