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以及核心素养的提升的关键环节,而且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阅读帮助写作积累大量的字词、语法结构以及写作思维的启迪,而写作能够将阅读中所看到的、所欣赏的尝试着应用在写作中,从而达到积累和实践相融合的目的,这也是现代化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即将语文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深度融合起来,来强化两者之间的联结,提高教学效果,切实让学生有目的的去阅读和写作,真正提高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这也是本文探讨如何融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意义和目的所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融合探究
小学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阶段,通过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练习书面表达的能力,来促进语文思维的形成,为以后学年段的学习夯实基础。语文学习中蕴藏着中华千年的文化传统与品德修养,只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不断开拓学生眼界,帮助学生积累优秀的字词和语法结构,从而最终在写作中尝试着实践与应用,完成写作检验阅读效果,阅读帮助提高写作水平的融合教学效果[1]。
一、小学阅读与写作教学融合的重要性
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融合起来,一方面可以增加自己的阅读量,带着学习和借鉴的目的去阅读,增加自身对文化历史的了解,提高对优美词汇和语言表达的审美能力。比如在很多写景的文章中,含有非常多的四字成语、优美语法表达以及很多生词,在积累词汇量的过程中,无形也提高了学生自我表达的能力[2]。像《听听“秋的声音”》、《秋天的雨》、《美丽的小兴安岭》、《赵州桥》等课文。并且在一些写人、寓人的故事中,学生也可以学习如何去描写人物形象和人物特点,厘清故事脉络,树立写作逻辑和中心思想的表达。像《槐乡的孩子》、《孔子拜师》、《狮子和鹿》等课文。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新课改革也规定了小学低年级学段课外阅读量应当大于5万字,而中学段的阅读量应当大于40万字,高学段学生阅读量应当大于100万字。这也非常直观的表明了阅读的重要性。
而写作教学和阅读相结合教学,阅读文章可以丰富写作的题材和种类,常见的就是读后感,以及写作和文章题目相同的一篇作文。同时阅读也能给写作提供写作思路,起承转合是写作中常见的文章结构,其中写作思维是多变的,比如可以先抑后扬,先扬后抑,写景寓人,平实和想象相结合写作等等,这些思维都可以被不同阅读素材所激发。小学生写作还需要注意标点符号的运用,阅读也可以补充这一方面的知识。
阅读和写作融合教学可谓是相得益彰,如果将二者进行分离教学,那么学生就无法明白积累字词的作用,写作中也就不会想起的阅读中看到的优秀词汇和语法结构,这对于语文教学效果而言是大打折扣的。
二、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发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虽然新课改已经普及和实施有一段时间了,但是还有些教师并没有非常重视的语文阅读教学,通常他们都会将阅读教学融入到课本教学中,而没有注重去开拓课外阅读量。同时对于优秀字词和语言表达,教师往往只是让学生摘抄下来就好了,而没有非常注重在写作教学中应用的。这与新时代课程改革教育对于小学生阅读教学的要求是不相符的,以下是阅读教学在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阅读兴趣不足,阅读量低
首先有一些教师非常重视对语法结构、课本知识、阅读理解、中心思想剖析、问题标准解答的教学,这就使得阅读教学非常的枯燥,教学流程也是千篇一律的,即先阅读课文----查找生字词-----分析课文的人物或者风景描写特点-----分析课文中心思想,然后就介绍了。这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枯燥的学习环节,机械式的学习流程,是不可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同时教师虽然会告诉学生们要多读课外书,但是没有身体力行的去带领学生去阅读,并且没有罗列和制定的好书阅读清单,导致学生们阅读的绘本和童话书都是比较浅显的,对于名著、经典读物也没有足够的涉猎。教师也没有和家长一起合作教育,因此学生不仅存在阅读量低的问题,还存在着好书读的少的问题,这需要教师的注意[3]。
(二)教学方法失当,阅读思维和习惯没有养成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师依然还是将自己作为教学的主导地位,而没有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的自主性和欲望,因此在教学中,依然还是以老师为主,学生思维完全跟着老师走,和教师思维一模一样,没有发展个性思维的教育。对于阅读理解的问题的解答也和标准答案一模一样。我们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4]。正是因为为了阅读而阅读的教学方法,而使得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浅尝辄止,既没有引起共鸣,也没有融入人文思想的教学。同时阅读习惯也没有很好的养成。现在的孩子因为受到外界电子产品和互联网的诱惑太大了,所以一回家就开始玩游戏,社交软件聊天,也很少去阅读。而教师也没有和家长取得统一的教育合作,在平时教学安排中也没有特别设立一堂阅读课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在家庭作业中只是让学生做题,而没有涉及到课外阅读的内容,等等教学方法的失当使得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效整合的优势
(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阅读和写作其实就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只有先建立理论体系,掌握理论知识,才能更好的提高实践效果。阅读和写作融合教学也是如此,阅读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在浩瀚的文章中肆意徜徉,咀嚼优秀优美的字词和语句,学习人物性格的描写,借鉴写作思维和逻辑,最终通过和阅读素材相结合,在写作中将这些词顺理成章的应用其中,并且模范阅读素材的人物描写和写作思维去练习。我们说“所有的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5]。”小学生将阅读素材中可借鉴的部分搬到写作内容中,即使是照搬,对于小学生而言都是非常大的帮助。一方面可以为作文增色不少,学生也能够由此增加写作的信心,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平时的阅读中更加注重去摘抄和记忆优秀的词句,从而在一点一滴的积累中逐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三)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阅读和写作教学的融合还非常有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我们说语文素养包括语文思维、情感态度个性表达、字词句文的积累、三观的形成、知识视野的扩大、口语和写作表达水平、阅读理解水平、文化品位以及审美兴趣的提升、道德修养和人格品质的健全等。阅读优秀的文章,如饮甘泉食佳蜜,在无形之中就会被人物高尚的品质、优秀的道德修养、智慧的处事方法、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所影响。比如小学年级课外阅读中有蕴含哲理的《伊索寓言》、教人德行的《三字经》、《论语》、《世说新语》等,包罗人生百态和智慧的长篇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名人传》、《骆驼祥子》、《鲁滨逊漂流记》等。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融合策略
(一)实施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
只有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果。因此首先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学习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创造多元互动的阅读和写作教学,让阅读和写作都可以在有趣轻松的教学氛围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其次教师要结合多媒体的手段来形象模拟阅读文章的情景,或者组织学生对文章中人物对话进行情境表演,从而突出阅读理解中的“理解”和“感知”,只有让阅读“活起来”,才能真正实现阅读教学多功能的作用。
比如在讲到《听听,秋的声音》时,教师可以精心准备课件,整理关于秋天里“不同声音”的视频和音频,比如秋雨的声音、秋蝉的叫声、落叶簌簌下落的声音、秋风或温柔或呼啸的声音、秋天山溪中潺潺而过的声音、秋天果实掉落的声音、农民伯伯的丰收的喜悦声等等,由此来对文章内容进行一个意境上的延伸,增强学生对于自然景观的感知力和审美力。在讲到《她是我的朋友》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扮演医生、阮恒、小女孩,扮演“阮恒”的学生要演出“沉默一会,一只小手颤抖地举了起来,忽然又放了下去,然后又举起来”、“抽血的时候一动不动,一句话不说”、“突然啜泣,全身颤抖又突然用另一只手捂住脸”、“摇摇头告诉医生不疼”等情感表达的肢体动作,亲身体验和感受“阮恒”当时的情绪转变和心理想法,由此来领悟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表达。
(二)培养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
小学生对于事物产生学习和探究的欲望都是源于兴趣,因此教师要让阅读和写作有意思起来。而提升阅读兴趣的教学方法有很多,比如组织游戏、情境模拟、讲故事、成语接龙、朗诵和唱歌等[6]。比如教师在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读物的时候,可以先给学生讲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但是不告诉学生故事结尾,或者不告诉学生想要知道的问题的答案,反而告诉他们是来自哪一本书的,让他们自主去翻看,并且在下堂课的时候在对这个问题进行指点和分析,从而提高学生对阅读的探究欲。教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还可以引入歌谣,让学生们动起来,知道阅读不只是一篇课文,其中还有我们看不到的好玩有趣的事物。比如在讲到《一面五星红旗》一课时,教师可以引领学生一起唱国歌,提高民族荣誉感,还可以播放天安门升旗仪式的视频,让学生感受五星红旗对于我国所代表的骄傲和民族使命。在课堂结束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编写一个关于保护五星红旗的小故事。在讲李商隐的《嫦娥》诗文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去查询嫦娥与后羿的故事,可以编写一个关于嫦娥和后羿的小故事,然后教师在课堂上挑选几篇有意思的故事来读,并且给与赞扬。然后再开始的讲解这篇比较难的古诗词,相信就更加事半功倍。在教学结束以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创设性的问题:“嫦娥一个人在月宫里都是怎么生活的,她和后羿还有可能见面么?是怎么见面的?”,然后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嫦娥和后羿的番外故事,通过这种和阅读素材的相结合写作训练,根据假设条件,来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写作风格。
(三)勤于阅读积累,注重写作实践
阅读要带着借鉴和学习的目的去阅读,才能逐步为写作积累更多优秀的写作词句和素材。因此教师在平常的阅读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学会灵活使用这些优秀字词。
比如在教学《白鹅》的时候,文中有非常多生动的字词,像“左顾右盼”、“雪白”、“严肃郑重”、“傲慢从容的步态”、“吃相”、“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狂吠”、“局促不安”等,还有非常鲜活的比喻,像“鹅大模大样、从容的步调,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鹅从容不迫的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伺候,就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教师可以在讲解这些难懂的词的时候,用肢体表演或者视频播放来为学生展示,比如“饭馆里上下忙活的堂倌”、“净角霸气出场的姿态”。除了让学生知道这些词句,还要让学生当堂掌握它们的用法。比如“左顾右盼”,教师可以先举个例子,“当我不在写板书的时候,你们就在下面左顾右盼,交头接耳。”学生听完肯定是偷乐,然后在教师鼓励下进行造句。有的学生会说:“鸟儿在树枝上左顾右盼”、“我正在左顾右盼等公车”等等。再比如“厉声呵斥”和“厉声叫嚣”的不同意思表达。有的学生会造句:“每次我数学成绩考不好,我爸就会厉声呵斥我”、有的学生会造句:“我家楼下的小狗每次看到我就对我厉声叫嚣着”等等。通过当堂的造句练习,然后在解释其意思,就可以增加学生对于字词应用的灵活性和理解。然后教师可以布置一篇动物题材的作文,可以随意起名,比如“我有一条‘大白’”、“小精灵”等等,培养学生对于动物的想象力和观察力。
(四)鼓励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经验
写作就是对生活的提炼和想象,阅读其实就是阅人世百态,读品格修养,因此生活是学生写作的基本素材,因此教师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要与生活中的事物紧密结合起来。学生最常见的人就是父母、教师、亲戚、同学和朋友。每周有一篇写作训练必然要设置一个关于写人的题材,比如“最 的教师/同学/父母/朋友等”、“我的 ”、“我爱 ”,这些都是比较常规的写作素材,但是重点训练的是学生如何更鲜活生动的描写人物的特点。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就要特别关注人物特点描写的讲解,然后让学生去仔细观察所写人物。教师可以给学生两天的时间去搜集所写人物的特点,其中包括走路姿势、衣着习惯、手势动作习惯、说话用语习惯、做事干练还是懒散、严厉还是宽和等,由点成线,由线成面,让学生在平日就养成人物特点描写的多种思路,从而在写作中灵活应用。比如有的学生就会写道:“我的爸爸头和肚子好像一小一大的西瓜,整个身体像一个北极熊一样的十分可爱。他常常带着黑框眼镜,因为一拿下眼镜他就不认识我和妈妈了。每天放学我都能看到他窝在松软的沙发里抽烟看电视,电视里播放着帅气的军事坦克,我猜爸爸的梦想就是有一天开坦克去打仗。”这样一个憨态可掬的爸爸形象就跃然纸上。
关于写物类的题材,教师可以拓展课外教学,比如带领学生去踏青、秋游、夏吃雪糕、冬天赏雪等,在这些过程中,让学生有目的的去观察春天的柳树、阳光、花儿;夏天吃到雪糕的感受、太阳的炙热、炎炎烈日下的众生百态;秋天的风、桂花香、秋高气爽的景象;冬天的腊梅、雪花、室内和室外的气温差、冬天的树等等。虽然生活是简单的,但是只要善于发现和探寻,总有惊艳时光的美丽等着我们。
(五)开展多元化教学,提高学生兴趣
上文说了如何创新阅读教学方式,现在来谈谈如何开展多元化的写作教学,以此来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我国著名作家余秋雨曾经说过,“写作课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如何写作,还要培养学生表达对外部世界的一切情感和态度,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在写作教学中,要最终将他们培养成一个善于发现外部世界的真善美和表达自己的充满希望的人[7]。”因此教师要通过创建多元化的写作教学环境来增强学生写作水平、激发情感和态度表达的欲望,培养对生活和社会百态的感悟,做一个有思想、有个性的新时代学生。
阅读与写作教学模式的融合多元化教学创新的根本,只有学生饱读诗书,才能不断提高写作思维和能力。所以教师要开展以读促写的教学方式。比如说开展“古诗词阅读工程”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理解的基础上,还能尝试着让小学生来加强对古诗词的熟练应用。比如在描写粮食的珍贵的时候,能够引用“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在描写鸟儿鸣叫的时候,能够引用到“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在写道母亲对自己缝衣的时候,可以引用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诗句等等。还可以开展“成语专题应用工程”,以成语恰到好处的应用为评价目标,让学生熟练灵活应用成语,和自己的文章的天衣无缝的融合在一起。
还可以开展“古诗写作专题工程”、“现代诗写作专题工程”,比如让学生模仿李白的《静夜思》写一篇对仗工整、内容得当的诗词。还可以让学生尝试写现代诗文。教师可以做示范,提供一些写作思路给学生。其实不要小看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水平,只要得到好的引导和激发,就会迸发出比成人还要优秀的诗文。比如:一个八岁的小学生写道:
“我的眼睛很大很大,
装得下高山,
装得下大海,
装得下整个世界。
我的眼睛很小很小,
有时遇到心事,
却连两行泪水,
也装不下。”
还有的小学生这么写道:
“我站在人群中,
孤独得
好像P上去的。”
有的学生这样写道:
“夏天真热啊!
青蛙喝了一肚子水,
都不觉得凉快。
唉,要能吃个瓜就好了,
难怪他每天都在喊:
瓜!瓜!瓜!”
教师还要创建有效的作文教学评价,可以让同学之间互评作文,让学生发现对方写作中出现的错误,并且学习借鉴同学优秀的写作思路和遣词造句。学生之间能够起到互相促进学习的效果,让同学互相帮助,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教师在一对一批改作文的时候,要注意批改用语不能模式化和笼统化,要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评价,并且多给与鼓励和引导,重在激发学生写作思路。
(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创新教学形式
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是提升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团队精神,提高语言交流能力,激发主动学习和探究的欲望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的互进互助。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阅读理解。比如对于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摘抄字词本互相传阅分享,写作互相评价等。由此来活跃课堂学习氛围,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度,学会分享学习成果,互相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还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对阅读文章内容进行情景表演,比如《将相和》的情景演出,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懂得合作与专注的品质,另一方面还能够增加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游戏等方式来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能力。比如可以组织进行成语接龙、你画我猜、造句竞赛、语法结构灵活应用竞赛等活动,来让学生们提高对佳词丽句的记忆频率,促进对写作素材的积累。比如说成语接龙,教室可以以第一列开始进行接龙,最后一列最后一个同学结尾,不断可以提升学生的反应能力,还能增强学生对成语的积累能力,在平时阅读中更加注意多种成语。对于表现好的同学,教师可以用红花或者文具作为奖励,来激励学生好好阅读,好好应用,好好写作。
结语:
以读促写,是阅读和协作教学相融合有效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切实让学生有目的的去阅读和写作,真正提高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练习书面表达的能力,来促进语文思维的形成,为以后学年段的学习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牟剑芒.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融合[J]. 天津教育,2019(22):6-8.
[2]张玉丛. 论如何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的融合教学[J]. 写作(下旬刊),2018(18):120+122.
[3]李碧. 小学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策略初探[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5):64-67.
[4]谢玉玲. 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融合策略[J].科普童话,2019(12):23-24.
[5]李丽萍. 小学阅读与写作教学有效契合的路径[J]. 语文天地,2020(03):4-6.
[6]徐慧萍. 小学阅读与写作高校课堂建构策略分析[J]. 才智,2017(12):86-88.
[7]马奋军. 实现小学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共存共荣-----论小学语文读写一体的教学策略[J]. 考试周刊,2018(05):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