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1期   作者:黄淑梅
[导读]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在学科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而语文学科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理应担负起这一重任。

黄淑梅   广西南宁市横县平朗镇中心学校
【摘要】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在学科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而语文学科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理应担负起这一重任。
关键字: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0)08-013-02

        2018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共青团中央国际联络部曾发布的《中国青年发展报告》显示,我国17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中约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全球儿童心理障碍还会增长50%,将成为致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几年,我国青少年因学业压力过大等原因而离家出走或自杀身亡的极端事件常见报端。特别是去年年底至今年以来,因爆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广大中小学生不得不采取线上学习的特殊方式进行学习,但长期使用手机网络学习也为青少年的心里健康埋下了隐患,仅仅广西就发生了多起青少年出走及自杀事件,这些铁一样的事实,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实施素质教育,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刻不容缓,这就要求学校肩负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担,但是就目前学校的师资、场地现状来看,却并不乐观,似乎不太可能把心理健康教育单独作为一门学科来系统地进行教学,在现有的条件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加强在各学科中进行渗透。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指出:“在学科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而语文学科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理应担负起这一重任。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下面我就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谈谈我的几种做法:
        一是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元素,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多彩,是学生学习的百科全书,一篇篇课文就是一个个生动的例子,有的富含哲理,有的情感丰富,有的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这些都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资源。例如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搭石》表现了乡里之间美好的情感,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学会尊老爱幼,互相谦让,这和五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和《互帮互助人人乐》这两课的主题是一致的,因此,在教学《搭石》这一课时,我在最后一个环节设计了一个拓展练习:出示一组身边一些人正经历的困境图片,让学生交流内心感受,并说说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有哪些施以援手的行为呢?孩子们纷纷发表意见,印象最深的是有位学生说:“同学热水卡丢了,我将自己的借给他。”我问他怎么想到这样做呢?她陷入回忆:“有一次我的热水卡丢了,没有热水洗澡,很希望有同学能借给我用一下。”这不就是将心比心的含义吗?我灵机一动,又设计了个小练习:遇到困难时,我希望,当我帮别人解决了困难,我感觉。在这样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孩子们,潜移默化的受到了教育,领悟“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真谛,让心灵得到洗涤,让人生变得有意义,深切体会互帮互助人人乐,达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境界。又如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安排了《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三篇体现父母之爱的文章,这不失是渗透感恩父母教育的好资源,于是在单元小节课上,我设计了一个亲情小测试:1.每年过生日时爸爸妈妈都为你做了什么?2.你知道爸爸妈妈生日是哪一天吗?3.爸爸妈妈过生日时,你为爸爸妈妈做了什么?4.爸爸妈妈平时最喜欢吃什么?5.爸爸妈妈最喜欢什么颜色?6.爸爸妈妈有空时喜欢做什么?测试结果显示,第一题几乎每个孩子都回答爸爸妈妈为他们买了蛋糕、礼物或做了一桌美食等,而后面五道题大部分孩子的回答是不知道或没有关注过。看到这样的结果,我追问为什么你们的爸爸妈妈记得你们的生日,并为你们买蛋糕礼物,做好吃的过生日,而你们却不知道他们的生日是哪一天?也从没有为爸爸妈妈做过一件事,也不知道他们平时的喜好,你可知道它们的每根白发都是因你而生,孩子们听了都低下了头。


趁热打铁,我又设计了“说出你的爱”的活动: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劳累一天的父母,此刻就在你的眼前,你最想为父母做什么?请写在纸条上,孩子们的答案很令人欣慰,有的写:我想为爸爸妈妈倒杯茶;有的写我想为爸爸妈妈洗衣服,捶捶背,按按        摩;有的写:我想为爸爸妈妈做一顿饭,让他们回家能吃上香喷喷的饭菜;有的写:我想从今天开始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不让父母为我操心。我适时总结:多关心爸爸妈妈,好好学习,不让父母操心是我们报答父母最好的方式。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发现孩子们学习自觉认真多了,也从他们的课余聊天中听到孩子们说今天我为爸爸妈妈做了某一件事,感到很开心......这不正是教育所期待的吗?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如执教《梅花魂》,可将教育学生做个坚韧不拔的人渗透其中,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执教五下第四单元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军神》、《清贫》时让学生细细品味文中对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等句子的描写,以文中革命先辈做榜样影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又如执教《手指》这一课,旨在让学生明白“人的全体就如同五根手指,团结才有力量”的道理,可以与心理健康第16课《我的班级我的家》结合起来,让学生读《十兄弟折箭》的故事,开展“我为班级做贡献”的活动,从而感悟“人心齐,泰山移”的含义,明白只要大家团结一心,这个团体就能发挥出极大的力量。语文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元素举不胜举,只要善于挖掘,定能找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合点。
        二是在习作、日记等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疏导学生积郁的情感。人总会有各种消极的心理体验测,如果能通过某种方式宣泄,是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的,所以在教学习作《XXX,我想对您说》,《今天我真.....》时我要求学生在习作中要讲真话,表达真情实感,写完组织开展了一次交流会,很多孩子都说写完这篇习作心情很畅快,因为我把积在心里的话一吐为快了。我还鼓励学生多写日记,随时记录自己的真实情感,在受到不良情绪影响或干扰时,及时在日记中宣泄出来,从而摆脱消极的心理体验,使自己的心境始终保持活泼、开朗、稳定。记得我班上一位学生因父亲意外去世而沉浸于痛苦之中,悲伤难抑,时常偷偷哭泣,老师同学安慰开解效果不明显,于是我鼓励他,让他试着将自己的这种心情及想对父亲说的话写到日记中去。他写完后主动跟我说:“写日记真的能让我的悲伤情绪有所缓解,以后我要经常写日记,记录我的酸甜苦辣。”这是一次多么珍贵的体验呀!
        三是丰富语文实践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语文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愉悦性、自主性和活动性的特征,他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语文实践活动中同样蕴含着许多心理教育的契机。在教学中,我以“活动”为“教材”,敏锐的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让学生在活动中愉快地感悟体验。例如我组织学生开展“汉字真有趣”综合实践活动,先指导学生分好实践小组,并拟定活动计划,然后学生按计划分工合作进行资料的搜集、分类、整理、汇报。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在这个过程中,我引导学生体会实践感受:学会技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学会合作缩短了同学之间的距离,促进同学之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更重要的是在这样愉快的学习过程中,孩子们更深入地了解了汉字的文化,感受到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又如,口语交际《我是小小讲解员》,可通过让学生搜集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向大家讲解某一处遗产的特点,引发大家为这些宝贵的遗产而骄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口语交际《父母的爱》可通过说说生活中父母的爱,感受父母之爱,在活动中学会感恩父母。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到,国家的发展本质上是人的发展,人的发展离不开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学生全面素质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和开发智力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思想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适时的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去,使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融合,发挥“先入为主”的积极效应,学生定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染和引导,定能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而教育也能真正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