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好传统文化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0/7/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第7期   作者:彭品嫣
[导读] 本文将针对传统文化渗透高中语文的重要影响进行阐述,并给出具体教学方式以供参考。
        摘 要:在课程教育改革中,对高中语文学科有了更高的教育要求,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高中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传统文化教育则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传统文化进行渗透,通过阅读文学名著营造文化氛围等方式了解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民族自豪感的培养,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本文将针对传统文化渗透高中语文的重要影响进行阐述,并给出具体教学方式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引言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对自己的民族文化有着更多的了解体会,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高中这样一个关键的成长阶段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念。另一方面,也充分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使语文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对语文的学科热情,不仅加强了学习能力,还提高了文化修养,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营造一个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是很有必要的。
1传统文化渗透高中语文的重要意义
1.1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素养能力
在素质教育改革中,对学生的语文培养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基础的听说读写等学科能力,而是要加强素养如审美能力、文化思想、思维方式等较高层次的培养。所以教师也应对教学模式做出及时的创新,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不只把目光局限于课本上的一亩三分地,而是要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中国传统文化历久弥新,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其中蕴含的优秀精神和美好品质,对学生的培养大有裨益。应在教学过程中润物细无声地让学生去体会感悟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在增强民族自豪感的同时提高了对于文化的审美鉴赏能力。
1.2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中华民族历经磨难,却始终自强不息,在这片土地上逐渐生长出具有顽强生命力的中华文化。我国有着几千年深厚的文化底蕴,需要新一代年轻人继承传扬,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对其有全面性系统性的了解,从而在传统文化中,汲取优秀养分,继承民族精神,另一方面还可以时时刻刻从传统文化中感受到国家与民族的强大与美丽,增强文化自信心,提高民族自豪感,从而对语文这一学科的学习更加热情高涨
2传统文化渗透高中语文教学的教学方式
2.1以教材为重点进行传统文化知识拓展
高中语文教材是对知识点进行浓缩后的精华,其中要学习的古诗词、散文小说以及文言文的,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都是历经时间考验的经典。

所以要以此为重点,以点带面,进行知识的拓展延伸,教师要在语文教学的点点滴滴中,拓展知识的深度,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不只是讲授传统语文教学中的字词、翻译、语法等基础内容,而是向上拓展,深入到教材中所体现的思想情感、文化背景与道德修养,例如在进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的讲授中,教师可在通读全文之后介绍词人辛弃疾的写作背景和人物生平,让同学更加深入的理解这首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而且词中多次用典,如“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等,教师便可以通过这一篇词展开大范围的研究和讨论,一方面可以将它作为文学作品欣赏其遣词排句,让同学们学习写作技巧,另一方面,文学作品大多是反映当时的时代环境或者诗人的思想感情,可以通过对其进行分析加深对于民族和国家的情感,做到全方位多角度地对一篇文学作品进行品评,不能仅限于简单的解释和了解。
2.2利用课外诵读扩大学习范围
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内容仅仅是九牛一毛,只依赖课堂学习不能做到对传统文化的完全渗透,要加以课外诵读的辅助。语文教师要挑选合适的诗文,细心指导学生进行传统经典文章的阅读,比如教师可以定期举行读书会和交流会,在每堂课上,让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古典诗词或散文,谈一下作品的文化背景和思想底蕴,说出自己的感悟,不但可以让学生有展示的空间,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文化的交流,陶冶情操,提升文化素养。也可以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例如语文教材中有很多长篇美文的节选,如屈原的《离骚》,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完整版的《离骚》,感受其文体的浪漫飘逸,体会诗人的心境感悟,真正沉浸于传统文化的庄严美与优雅美。
2.3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
在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中,一方面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讲授,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与掌握,另一方面则要提高其文化素养,有良好的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课内课外两方面进行文化氛围的营造,一方面,可以对教室进行一些布置,在墙壁上贴一些激励学习的传统名篇,如《劝学》等,或者挂一些意境深远的水墨画,使同学们感受传统文化的氛围,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旁征博引,例如在进行《荷塘月色》这篇散文的教学中,可以根据荷花这一意象延展出与荷花有关的诗词,如李商隐的《赠荷花》周敦颐的《爱莲说》等,让学生感受不同诗人在不同心境下对同一意向创作的异彩纷呈的作品,还可以用清雅悠扬的古典乐曲进行辅助教学,从视觉听觉上进行沉浸式感受,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自主性,也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加深民族自豪感。
结语
传统文化是我国重要的精神财富,时代不断变迁,科技不断发展,但文化的力量历久弥坚生命旺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渗透是对学生大有裨益的。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于本民族文化底蕴的了解。在传统文化润物细无声的滋养下,学生能够充分吸收其中蕴含的精髓,提高综合素质,最终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任务。
参考文献
[1] 仇丽妍.高中语文教学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探究[J]. 考试周刊. 2019(39)
[2] 张治国.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J].  考试周刊. 2019(28)
[3] 曾智峰.高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研究[J]. 中学教学参考. 2018(27)
[4] 王进平.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探析[J]. 考试周刊. 2018(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