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分析

发表时间:2020/7/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第7期   作者:饶雪梅
[导读] 多形式教学模式来推进文学作品阅读教学,把所有的精力用于阅读教学上。
        摘要:如果语文教学中的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做到位了,那么学生经过长期的教育影响逐渐具备文学审美意识,在接受教育的时候就会培养相对应的文学素养。受传统模式影响语文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实际与预想之间形成了巨大的落差,教师身为学生学习路上的主要引导者要发挥个体作用,确保学生具有相应的知识和能力。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当打破原有格局,利用目前涌现出的多渠道、多形式教学模式来推进文学作品阅读教学,把所有的精力用于阅读教学上。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学作品;阅读教学
        前言:经过多元解读可以发现优秀文学作品中包含着情感,进行角色代入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人生与社会的感悟,所以说真正优秀的作品是具有“魂”的。优秀文学作品内容的引人入胜,情感的真挚细腻,阅读与学习文学作品是享受,在这期间学生会无形中具有高雅的审美情趣。初中语文文学作品阅读教学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在教学中一直寻找有关于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正确方法,一直在思考如何能够让阅读教学开展的更加顺利以保证能够影响学生,本人在长时间探讨与实践中获取了经验,下面则进行有关语文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经验之谈。
        1 文学作品概述
        文学作品的形式多样,在初中语文教材中设置有经典作品,其不局限于散文,诗歌、小说同样也是表达形式之一。三者之间存有共性和差异,相同的是散文、诗歌、小说以语言文字为工具,作品表达优美,具有足够的吸引力。不同的是形式特点有着明显的不同。我们不难发现优秀文学作品反映人生,作品呈现社会百态,具有温度。每一位作家都有着自身的风格,他们首先基于生活获得相应材料,接着再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材料熔铸,从而使得活生生的艺术形象展现在人们面前,起到反映社会生活的目的。初中教材中选用的文学作品非常经典,能够体现出人文精神。初中语文阅读中最灵动的内容莫过于文学作品,学生阅读与学习文学作品能够有大收获,为正确欣赏和理解各种文学现象以及发展各项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文学作品在初中阅读教学中的价值
        提倡学生进行优秀文学作品阅读完全是出于学生发展所考虑,回归文学作品引导学生用心欣赏,学生真正进入了艺术世界,在这一世界中学生感受到了美,将会获得前所未有的享受。读者发挥想象,将文字转换为画面,这一过程中读者精神愉悦。我们在初中阶段大力推进阅读教学的最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然而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能力的形成也需要一定的条件。文学作品具有艺术真实感,内容完全具有主观情理性,文学作品的美是十分突出的,学生近距离接触文学作品发掘其中的社会美、自然美以及其他美,学生的阅读能力势必得到培养。
        现实中不能够为了阅读而阅读,文学作品阅读教学还有更深刻的含义。初中阶段学生已经不再是嗷嗷待哺的孩子,其需要接受人生的洗礼,需要在成长的过程中掌握人生道理。阅读文学作品能够与圣贤对话,文学作品阅读让学生收获颇多,学生必将受到感染,获得人生大智慧。文学作品作者对现实人生进行思索,将会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能够学着做出人生中要规划。
        教师表示,部分学生在进行作品写作时往往表现得不够自信,过分紧张,所写出的文章用词用句毫无亮点,整篇文章内容吸引力不足。其实这完全是因为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不到位造成的。如果学生大量接触文学作品,能够获得语言素材,进行全视角分析能够慢慢掌握文章,这时学生在用词用句方面水平明显提升,学生在写作时就能够培养全方面的自信,不再对语文写作产生趋避、厌恶等内心倾向性,经过长期的锻炼学生必将具备言语素养。


        3 当前初中文学作品的教学现状
        虽然课程改革已经开展有段时间,要求全体教师要注意进行教学探索,让语文教学呈现出新的面貌。然而部分教师仍然未能够消除对文学作品阅读的错误认知,所选择的教学内容不具有合理性、所组织的教学活动不具有科学性。目前的问题还是非常突出的,下面我们进行现状分析,对当前实际情况有一个具体、全面的了解。
        之所以建议教师丰富教学内容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是因为学生才是主体,现阶段学生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若语文课堂不具有足够的吸引力那么学生必然不会投入相应的时间和精力跟随着教师的脚步。传统应试教育模式束缚了教师,教师在教学中过于突出自己,没有给学生相应的时间和空间。另外教师一直采用传统说教,没有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教学工作也就无法成功。教师将一些所谓专家学者的阅读答题模式视作珍宝,让学生进行模式套用,殊不知这时文学作品阅读已经失去了意义,学生是不能获得理想性发展的。
        4 初中文学作品的有效教学策略
        4.1 注重教学价值,确定教学内容
        一直以来我们提倡让教师在教学前进行思考,回答“文本有什么东西可教”这一根本问题,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教师了解文本的价值所在,接着再进一步确定教学内容。出现在初中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具有突出的特质,极具阅读价值。细心观察可以发现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具有双重价值的,分别是原生价值和教学价值。文章中所包含的信息非常多,但是教师不可能将内容全部托出,势必要有选择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则需要突出回忆特征,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配合言语技巧让学生进行角色代入进行深情的回忆。
        4.2 适当适量讲解,鼓励学生探究
        教师控制下的学生不具有自主思考能力,对于学生而言,对教师过分依赖绝对是百害而无一利的。我们评判教学是否成功的标准在于学生是否参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了肯定。教师应当一改传统做法,在教学中避免过于表现自我,教师在讲解文章时要把握时间,起到点拨作用即可。在学习《社戏》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学生自主讨论,每一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学生乐于探究思考。学生之间讨论的过程是思维碰撞的过程,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解读更加多样化。这样的教学方法下学生不再受教师的束缚,学生从被动接收转向主动学习,学习状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比传统说教来的更有价值和意义。
        5 结束语
        初中语文文学作品阅读教学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每个语文教学工作者都在重复着一句话: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太难了。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教育改革正在推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在不断发展变化,但是教师认识还停留在以往阶段。现如今教师要做的就是优化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从而让学生在作品欣赏解读中收获知识、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乃斌. 初中语文文学作品多元化分析教学实践[J].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沿(上), 2015(4):26.
        [2]贺颖弘. 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 (020):2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