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水利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发表时间:2020/7/2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9期   作者:李敬文
[导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有了很大进展,水利事业发展迅速。
        黄河河口管理局利津黄河河务局  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  2574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有了很大进展,水利事业发展迅速。我国水利事业在改革中逐渐实现了机械化与科技化,并且在水利工程管理中推行智能化、信息化。而相对于科技的突飞猛进,水利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显得跟不上时代发展,解决水利管理人才问题迫在眉睫。论文主要分析了当前水利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常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水利事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水利;人才
        引言
        没有科学合理的培养计划难以真正落实应用型水利人才培养。应用型水利专业人才的培养应主动适应水利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从水利工程实际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构建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强化岗位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加强以操作技能、实习实训等为主的实践环节,形成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
        1水利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常见的问题及成因
        1.1从业人员参与管理的意识不强
        大部分水利企业管理人员认为为老板记好账就完成了自己的工作,而在预算编制过程中随意性很强、没有统一的规划,导致预算结果与实际效果差异较大。另外,大多数水利企业管理人员没有参与到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
        1.2知识层次差距略大,专业能力参差不齐
        由于历史原因,很多单位的工作人员学历层次低、知识水平不足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在科技化、智能化、信息化日益发达的今天,显得尤为突出。例如,水利工程、水力设备的管理运行已经完全趋于机械化、智能化,以前效率较低的传统手动模式逐渐被淘汰,而部分老同志由于年龄较大、知识层次不高、学习速度缓慢等原因不能适应目前岗位,有些人员甚至提出换岗的要求。虽然一部分水管单位现在已经逐步招聘新生力量,但能够招到专业对口的人才很少,且新进人才的能力参差不齐。事实证明,专业能力强的管理人才做起事情会事半功倍,从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比如,水利工程管理人员,如果能够清楚工程管理过程中的各项程序、管控要点、资料档案等,工作起来会得心应手,从而保证工程能按质量、水利、进度按要求完成,参建各方之间的配合也会更加积极、和谐、系统,共同促进工程建设。
        1.3水利人才总体素质偏低
        目前,大部分企业的水利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理想。一是学历偏低。从建筑施工企业来看,从事现场水利管理人员普遍学历较低,部分为高中生。二是职业道德水平低。许多水利管理人员水利专业水平较低,忽视水利,自己就不遵守水利法律法规,因此现场水利管理不当,甚至引发生产水利事故。三是专业素质低。水利知识储备不足,不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知识,难以满足现场水利管理,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职称等级较低。部分从业人员无职称或职称等级较低。
        1.4岗位设置不尽合理,人才激励政策缺失
        现阶段,行政单位职级并行改革已基本完成,而事业单位改革刚刚开始。当前水管单位人员管理模式是,行政领导“双肩挑”,既做行政管理兼任专业技术岗位。然而专业技术岗位比例设置不足,不能满足专技人才的需求,形成了行政领导身兼数职,专技人才岗位不足的矛盾,从而影响专技人才的工作积极性。水利管理事业不缺人,而是缺少人才,特别是高水平人才。水利行业环境差、待遇低,因此,流失不少人才,“水利人”改行去交通、房建、造价等条件好、待遇高的行业和单位已经屡见不鲜。随着社会的发展,改革的深化,有不少地方和行业先后出台优秀人才引进政策,用来吸引、留住、稳定地方和行业人才队伍,而水利管理人才激励政策尚不完善。
        2水利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常见的问题的对策
        2.1强化战略认识,加强企业高层专业领导,构建卓有成效的水利管理体系
        水利生产管理,领导重视是关键,责任落实是核心。充分认识到创新意识在水利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和积极意义。传统水利管理手段往往只能治标不治本,只有重视学习,不断发展水利理念,善于改革,勇于创新,才能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解决水利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目前,水利生产已成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标准更高、要求更严、责任更大,企业高层领导应充分重视水利管理工作,加强水利管理知识学习,必须适应新时代水利生产工作要求。要充分认识到水利发展对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到水利红线关乎生产水利和员工安康,关乎员工的水利感、幸福感和获得感。企业高层领导要牢固树立水利发展理念,不断强化水利红线意识,并贯穿到想问题、做决策、干工作的全过程,真抓实干,坚决防范生产水利责任事故的发生。
        2.2提升知识层次结构,加强专业能力培养
        老同志要发扬“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不抛弃、不放弃,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知识层次结构,提高学历、学识不仅能满足工作科技化、智能化发展的需要,更是自身素质的提升,是跟上社会发展步伐的一个标志。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尽可能地提供水利管理人才的学习平台和机会,并出台一定的激励措施。水利管理人才招聘时应合理设置相关专业,控制专业性人才招聘比例,新进人员进入水利管理单位后不仅要从书本上学习业务知识,同时要在平时向老同志、老前辈学习实战经验。只从书本学习远远不够,还要经常去实地、现场中去学习、去体验、去摸索,比如,采用一对一传帮带方式传授实践技能、工程施工工艺到实地观察、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其流程、工序,从而更好地掌握施工流程和管理要求、控制质量、工期、成本,为成为合格的水利管理人才奠定基础。


        2.3建立健全薪酬激励机制
        要深化水利监管机制的改革和创新,逐步建立起重奖重罚的体制机制。要坚持 “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的用人机制,坚持 “能者上、平者让、庸者汰”的用人理念,通过绩效考核、教育培训、轮岗等手段,形成良好的用人环境、良好健全的激励机制。首先,对于领导人员,要以 “水利生产责任制”为抓手,建立分层管理、分级负责的领导责任体系,强化水利红线意识,只罚不奖,灌输抓好水利生产是本职,出现水利事故是失职的要求;同时,责任制落实情况评价结果与领导人员的薪酬、晋升、培训、轮岗等密切挂钩。其次,在职位等级划分时,水利管理部门相关职位的薪酬水平应与企业行政办公室、人力资源部、部等类似重要岗位一致,突出激励导向性。最后,加大项目管理考核评价中 “水利生产”责任制的权重,水利生产重在预防,基层一线的执行能否到位才是关键,这是企业水利生产责任制的纵向延伸,根据考核结果既要重罚也要重奖,这样有利于稳定基层一线水利技术和水利管理从业人员队伍。
        2.4重点工程建设为平台,培养锻炼建设管理人才
        随着水流域生态系统建设保护、南水北调、胶东调水、治淮东调南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国家重点水利工程相继开工建设,各水管单位也紧紧抓住重点工程建设带来的良好机遇,实施工程带人才战略,努力做到建一批重点工程,培养一批优秀人才。一是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部分紧缺人才,充实在重点工程建设一线工作;二是从相关单位选拔部分同志到流域生态、建设、南水北调等重点工程挂职锻炼,让其在工程建设一线经受磨练,增长才干,为相关单位培养各类人才;三是加大建设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以适应大规模水利建设的需要,培养大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德才兼备的水利建设管理人才。同时,结合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等重点工作的实施,培养造就了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防凌防汛、水资源管理保护与工程管理方面的专业技术和技能管理人才。
        2.5提升水利企业管理人员的责任感
        新时代下,企业必须确立管理工作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地位,水利企业主应转变观念,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管理工作,使管理工作人员有归属感,从而增强其责任感;管理人员应为企业制定正确的管理目标,细化管理工作,并逐步渗透到企业的各个领域及部门,从而达到业务的高度融合,提高工作效率。只有这样,管理工作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管理,帮助企业管理层更好地进行预测决策。
        2.6健全水利专业人才职业发展通道
        水利技术人才队伍,既要懂水利生产的专业化人才,也需要懂企业生产的复合型人才。首先,坚持持证上岗原则,要求从业人员应取得注册水利工程师执业资格,这是高素质、专业化的水利生产技术人才队伍重要标志之一。其次,建立纵横相通的 “水利人员”职业发展通道:一是建立水利技术、项目水利总监、部门水利总监、企业水利管理部门负责人、企业水利总监等相关岗位任职评价体系,对从事水利技术和管理工作经历的人员根据从业年限、能力水平、相关执业资格等指标进行评价,划分水利岗位不同职位等级;二是打通水利管理、项目管理、部门负责人、企业经营管理者等不同职位系列相关岗位的横向发展机制,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最后,对于兼职基层的水利生产从业人员,如低风险的职能管理类部门水利员、企业基层工会水利监督员等,可以试行水利岗位津贴、补助等激励措施。建立并完善责权利一致的制度机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水利队伍,拓宽职业上升通道,解决好力量不足、心思不稳、能力不强等问题。畅通水利人员纵向晋升、横向流动的职业发展通道等多渠道发展模式,通过培训、轮岗等方式,多方位锻炼,提升综合素质,调动工作积极性。
        结语
        综上所述,人才是水利事业的基础,水利事业的健康发展需要新时代的水利管理人才。加快培养和造就结构合理、适应科技水利、智慧水利需要的高素质的水利管理人才队伍,是振兴水利事业的根本保证。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用伟大的事业凝聚人才,用合理的待遇留住人才,用有效的措施激励人才,切实加强水利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局面,为新时代科技水利、智慧水利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
        参考文献:
        [1]陈楚.坚持以人为本探索创新型水利人才培养机制[J].人民长江,2009,40(7):94-96.
        [2]蒋水华,潘嘉铭,宋固全.拔尖创新型水利人才培养途径及方法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7,26(6):27-31.
        [3]王美生,欧阳球林.应用型水利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15-16,18.
        [4]崔德芹.新形势下水利水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3,22(4):27-30,56.
        [5]孙兴民,路梅,王庆河.突出工学结合创新水利人才培养模式[J].河北水利,2008(11):31-32.
        [6]钟亮.卓越水利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教学研究,2016,39(4):100-104.
        [7]姜艳,龚文峰,王笑峰.水利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11):146-148.
        [8]卢孔宝.基于校内生产性数控加工实训教学改革探索:以浙江水利水电学院为例[J].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5,27(2):95-98.
        [9]王龙,杨蕊,龚爱民,等.复合应用型水利人才培养目标内涵的递进思考[J].高教学刊,2017(3):156-157.
        [10]张璇,邵凤莲,金芳.论新经济时代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J].中国集体经济,2018(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