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改造探析 张永兵

发表时间:2020/7/2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9期   作者:张永兵
[导读] 摘要:我国国土面积广大,农村众多,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固原市水利勘测设计院  宁夏回族自治区  756000
        摘要:我国国土面积广大,农村众多,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防止在农田水利工程中浪费水资源,大力推广节能减排发展理念,将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在农田水利工程当中,以此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经济效益,同时节省水资源。本文以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为着手点,针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行之有效的应用策略,促进我国农业经济长久稳定发展。
        关键词: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农田水利工程;应用
        引言
        水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当中的一个必需资源,同时也是一种紧缺资源。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较为不足,处于世界平均水平之下,而且地域分布不均。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关键,也是造福于民、泽及子孙的大功德。其中,伴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节水灌溉技术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更加突出绿色发展的理念,在不断改进传统农业灌溉方式,不断增加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基础之上,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发展。
        1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现状
        农田水利工程是相关部门为了支持和促进农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专门修建的水利工程事业。目前,从农田水利工程的整体现状来看,农田水利工程还拥有地域性、特色性的特点,在区域内地方农业发展、农业产量提高以及农民收入增长等多个方面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农田水利工程的整体应用不难发现,农田水利工程利用和建设的核心始终是农民的需求,在坚持传统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朝着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方向发展。而且从其本质上来看,农田水利工程是一项水资源利用工程,目前,对水资源的保护问题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都关注的热点问题。在这种现状背景下,农田水利工程只有将节水和节能作为建设理念,在水资源最大程度利用的前提下发挥水利工程效能,因此这就对灌溉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田水利工程只有因地制宜地使用灌溉技术,通过先进的灌溉技术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才能提高农业经济发展水平。
        2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2.1喷灌技术
        喷灌技术主要是通过喷灌机等各种管道喷洒装置,对农作物实现大面积灌溉。在应用该项灌溉技术时,由于灌溉区域不同,灌溉技术人员应对该项机械设备参数予以更改设计,将自动化技术与信息技术优化结合,依照农作物需水量对其进行自动化一体灌溉。喷灌技术操作简单,方便管理,其节水量与传统漫灌方式相比,可节约40%左右,显著提升水资源利用率。
        2.2微喷灌技术
        这个一种更加精准的灌溉技术。通过一些特殊的喷灌设备,将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精准地送到农作物的根部,让根部直接吸收水分,这样可以将灌溉的水源充分利用,并且减少农作物对于水分的吸收时间,减少了水分在喷灌过程中的损耗,让农作物充分吸收水分,茁壮成长,提高农业的发展。
        2.3滴灌节水技术
        滴灌节水技术,是指利用塑料管道,将水通过直径约16mmm左右毛管上的滴头,来送到农作物区域进行局部的灌溉。在一些干旱比较缺水的地区,滴灌有着比较全面的应用,滴灌作为一种有效的节水方式,其对水的利用率能够达到95%,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另外滴灌节水技术相比于喷灌节水技术来说,滴灌有着更高的节水增产效果,结合施肥进行灌溉利用,能够让肥效提高一倍。虽然滴灌有着较为明显的应用优势,但同时其也有着一定的应用局限性,比如滴灌的滴头容易产生结垢和堵塞,所以对水源的要求比较高好,一般都需要进行相关的过滤处理。滴灌按照管道的固定程度,也可以分为半固定式、固定式以及移动式三种,为各个地区的灌溉利用创造了有利条件。除此之外,按照水分来源不同,滴管节水技术主要有储水滴灌和低下滴灌两种。储水滴灌是指通过雨水集流来将水份流到水窖,形成一种小型移动水源来完成灌溉。

而地下滴灌则是把地滴灌管埋入到地下作物的根系活动层内,让灌溉水通过微孔渗入,从而让农作物吸收,都有着较好的灌溉效果。
        2.4井灌式节水技术
        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安装井灌式节水设备,充分利用地下水水源灌溉,技术关键在于打井工作,井灌式技术节约了运送水源到农田的时间,能够提供充足水源。井灌式特点可有效解决地下水位低的问题,一般情况下,井灌位置设定在农田中间,根据情况选择固定式或移动式灌溉,对地下水资源合理应用,缓解用水压力。
        3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3.1结合农田面积应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为了提升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效果,需要依照各地农田土质、面积大小、农作物种植种类、数量以及农作物水资源需求量等相关要求,科学合理控制农田灌溉水量。为此,农田水利工程应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时,应对种植地区进行实际调研,明确农田面积大小,了解掌握不同农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水资源灌溉需求量,只有掌握正确的灌溉方式,才能提升农作物浇灌的均匀性,避免出现水资源浪费情况。
        3.2设计科学灌溉方案
        首先要针对农田工程情况合理选择节水灌溉方式,不同地区类型和农田面积存在差异,使用节水灌溉技术前要充分了解农田数量、类型以及耕种面积,根据当前情况设计灌溉模式,从而提高灌溉全面性和均匀性。农田生长阶段,对于灌溉的要求不同,因此选择灌溉方式需要针对农作物生长全过程,科学设计灌溉时间。其次需要对灌溉时间严格控制,农田水利工程需要经过长期调研,进行科学设计,根据农作物生长周期,设计浇灌时间以及灌水量。设计自动化灌溉时,还需参考不同地区降水量以及气温变化,在雨季要适当减少灌溉水量,干旱季节适当延长浇灌时间。最后要对灌溉用水量严格控制,由于农作物所需水量不同,调节灌溉水量,也是保障农作物生长质量的需要。根据当地降雨量计算缺水量,并监控植物生长情况,减少水量对于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3.3统筹规范农田水利工程的节水灌溉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农业发展过程当中的一些理念与方法已经落后,同时在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推动之下,也为农业发展提供了一些新的发展方向。其中,为了更好地促进水利发展,更好地平衡保护水资源与发展农业二者间的关系,实现统筹发展,就必须开创一些新的方法。具体来讲,伴随着新时期物联网的不断发展,我们也可以将其逐步应用于节水灌溉系统当中,即物联网的节水灌溉网络系统。该系统网络包含检测区、采集区以及控制区,可以检测与传送作物的生产情况以及土壤情况,进而来控制灌溉的流量与时间,打造统筹规范农田水利工程。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农业的发展来说,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发展条件。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可以在极大程度上节省我国灌溉的水资源。通过对于节水灌溉技术进行全方位的剖析和研究,可以将现有的节水灌溉技术进行适当的改进,弥补目前的节水灌溉技术中的一些缺陷,从而可以在更大的程度上节省灌溉的水资源,并且还可以保证灌溉区域的农作物得到充分的灌溉,从而可以保证农作物的产量。节水灌溉技术中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可以大大促进农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潜.节水灌溉技术在水资源高效利用中的运用[J].四川水泥,2019,(12):159.
        [2]张勇,惠光宇.农田水利建设中节水灌溉技术的思考[J].科技风,2019,(34):181.
        [3]呼志礼.影响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应用的因素及注意事项[J].乡村科技,2019,(32):123-124.
        [4]赵卫群.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9,4(21):73-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