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水电建筑工程公司 广西桂林 541004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有了很大进展,水利工程的维护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灌区是我国农业生产增产增收的保障,是农民致富的基础,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灌区属于农业水利的一部分,本文主要分析了灌区水利工程的维护与管理,以提高灌区的配水效能,提高灌区的利用效率。
关键词:灌区;水利工程;维护管理
引言
灌区主要是指可靠水源以及引、输、配水渠道系统以及相应排水沟道的灌溉面积,是人类经济活动的产物,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灌区中有一半以上为人工生态系统,主要是以自然环境所提供的光源、热源和土壤资源等作为基础,加上人为选择的作物以及安排作物种植比例等作为主要调控方式。
1水利工程渠道维护管理及保养的重要意义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基础建设设施投入的不断加大,国家对于水利工程建设的投资也越来越多。我国水利工作重心由建设转为“工程补短板行业强监管”,必须要改变重建轻管的思想,对水利工程后期的维护及管理工作也需要及时跟上。水利工程的维护及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关系到渠道供水调水工作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同时也能够应对水利工程的突发状况。水利工程渠道通常面临的问题有几个方面,在日常的维护保养过程中要应用新技术、新方法进行渠道的维护保养,促进水利工程整体的经济效益的提升。而且做好水利工程渠道的维护与管理还能够确保供水系统的良好运行,发挥灌溉、防洪、抗旱等作用。
2灌区水利管理信息化
2.1合理开发信息化管理模式
在进行灌区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合理开发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这也是近年来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的重要改革与优化方向。就目前而言,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十分复杂,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程管理质量与管理效果,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为水利工程管理质量与管理效率的提升起到很好地支撑效果。例如,GIS技术与RS技术就是灌区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技术应用方向。在GIS与RS技术的支撑下,灌区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开展,无需管理人员进行现场勘查,就可以通过技术的有效应用而实时明确工程问题,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以便于更加及时有效地开展管理工作。在信息化数据系统逐步建立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对灌区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如灌区的年降雨量、灌区工程建设情况等,最后对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有效整理,将这些数据利用电子档案的方式进行合理保存,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
2.2重视专业人才培养
人才队伍的建设是灌区水利管理信息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只有确保人才队伍的专业性和可靠性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水利工程建设工作。这就要求水利部门应该积极引进现代化先进人才,为在职人员提供更多的专业培训机会,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同时灌区最好和相关科研机构紧密合作,充分利用科研机构的优势资源提高工作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水平,确保灌区水利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
2.3灌区水利工程的技术创新与改造
就我国目前情况来看,灌区水利工程建设和维护管理过程中比较常见的问题有:水源问题、泥沙问题以及作物生长问题几大类。想要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对灌区水利工程建设技术进行不断改造和创新。比如,在灌区水利工程泥沙问题解决过程中,将混凝土U型断面改造成弧形低梯形断面就是一种比较常见而且效果也不错的方式方法,通过这样的改造可以很好地保证水流的匀速性,将泥沙均匀带到田地当中。
2.4加大管理维护的资金投入
对于水利工程渠道的管理维护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如果维护管理资金不足势必会影响到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要采取措施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多渠道增加资金的来源。首先需要政府部门加大维护管理资金的投入,制定详尽的维护管理措施和计划,为渠道的管理维护提供资金支持。其次水利部门也要多方面筹措资金或者动员社会资源比如采取公益募捐的形式或者组建水利基金来筹措资金。另外要加强对于新技术、新材料的研发及应用,提高水利工程渠道养护的质量和效率,降低养护成本,缓解资金的紧张。
3灌区水利工程建设与维护管理策略
3.1灌区水利工程建设目标设立
灌区水利工程实际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对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综合考虑分析,不管是工程建设还是维护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灌区水利工程综合效益的最大化。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单位应该充分根据灌区实际管理状况,结合工程建设和维护管理情况,坚持一切都为灌区服务的工作理念,确保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不断提高灌区水利工程建设效率和质量。
3.2做好渠道的防冻维护措施
经过多年的渠道工程建设经验进行分析,对于水利工程渠道的防冻措施维护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比如对于渠道的规划、基土土质的处理以及提高施工质量等方面。如果对原有的渠道进行改建或者渠道的流量在1m3以内,为了确保渠道具有良好的防冻胀效果最好使用矩形断面而不是梯形断面。对于基土土质环境的改善可以通过种植树木的方式来进行,可以在在渠道沿线种植能够改善土质的树木,树种的选择上要确保树木的根系发达以达到能够防冻胀的作用。不过,对于已经出现冻胀现象的渠道来说,可以使用消减冻胀法或者换填法来进行解冻。换填法也就是说将原渠道的基土换为戈壁的砂石土壤,不过这种方法实际施工起来比较困难,而且只能在冻土层之下使用,对于北方地区来说,由于气候相对来说较为寒冷,冻土层的厚度比较大,所以北方地区不适用这种方法。对于换填法的应用要考虑具体地区的适用性,避免事倍功半,增加了施工成本而效用并不大。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科学及时的不断发展,已经研制出了某些新型材料,这些材料具有优良的保温功效,比如新型材料苯板,苯板的保温功效相当于普通戈壁层的10倍左右,应用苯板进行保温能够有效的减小工程施工的强度,同时也能够节约施工成本,可谓一举多得。
3.3加强灌区水利工程的配套设施建设
在对灌区水利工程进行建设与管理维护的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灌区水利工程的配套建设,不断夯实灌区水利工程基础,加强对于土地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充分利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进一步加强灌区水利工程财政补贴机制的有效落实,减少灌区水利工程施工作业的成本投入。在工程建设与管理维护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利益驱动模式,有效调动施工团队与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灌区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维护,需要做好协调与组织工作,充分调动各方面人才,发挥人才在工程建设方面的巨大作用,同时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思想,根据灌区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实际需求进行管理模式的调整。
结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时代,灌区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工作也需要切实进行信息化建设,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与管理理念,进一步保障灌区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维护质量,确保灌区水利工程能够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另外,在实际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维护过程中,还需要充分考量现实因素,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开展灌区水利工程的管理与维护工作。
参考文献:
[1]赵会军.灌区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及应对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8(16):209.
[2]职轶.水利工程项目质量监督管理研究[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8(7):121-122.
[3]龙志军.水闸运行管理及日常维护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9):203-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