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浦县沙岗镇农业和扶贫服务中心 536131
摘要:针对当前水稻规模化种植过程中,容易出现的病虫害问题,本文主要从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及物理防治等角度出发,对相应的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运用要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并结合如何提高水稻规模化种植质量,提出一些相应的技术控制措施,以便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水稻;规模化种植;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随着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水稻种植模式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由原有的人工单一种植方式发展成当下规模化种植方式,不仅大大提高了水稻的种植效率和生产产量,而对于促进地区农业经济发展也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规模化种植水稻,却很容易导致水稻受到病虫害所威胁,进而使其整体种植质量大大下降。因此,为了改善这种现状,当务之急,就是要结合国家相关政策,对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进行不断的创新和研究。
1.技术应用要点分析
1.1农业防治技术的应用要点
1.1.1合理选择抗性品种
该防治技术主要是指在对水稻进行规模化种植时,相关农户要结合实际对水稻品种进行合理的选择,尽量选择优良、抗性较好的水稻品种,这样才能避免稻瘟病、稻飞虱等病虫害问题的发生。
1.1.2深水灭蛹技术
该防治技术是指在每年初春季节,对稻田进行深水处理灌溉,尽量反复进行5-8次,以便可以利用水淹的方式来消灭大部分幼虫和蛹,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在稻田里进行养鸭,这样起到的病虫害处理效果更为良好。
1.1.3稻草处理技术
该防治技术是指要及时清理稻田中的杂草和稻桩,并对其进行翻耕处理,采用齐泥收割的方法,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病虫浸染源,为确保水稻种植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1.2物理防治技术应用要点
1.2.1灯光诱杀技术
该防治技术是指在稻田中合理设置频振式杀虫灯,来达到最佳的诱杀效果。在实际操作时,必须合理设计杀虫灯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以及灯与灯之间的距离,使之分别保持在1.5 -1.8 m之间及2.5 - 3.5 hm2之间。同时,还要注重灯光诱杀的最佳时间,尽量在每年的5月-10月范围内开展实施,这样才能有效控制二化螟虫、稻飞虱等害虫对水稻质量的影响。
1.2.2性诱剂技术
该防治技术主要针对二化螟虫的诱杀,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尽量选择二化螟虫羽化初期,在稻田中放置诱捕器,并在羽化末期进行回收。为了确保最终的诱杀效果,诱捕器的设置必须符合相应的规范要求,不仅要每500-800 m2之间设置一个诱捕器,保证其高度大于始终大于水稻植株10-15 cm,而且还要在诱捕器内部设置一个诱芯,且每隔一天更换一次诱芯,这样才能有效的控制二化螟虫对水稻的侵袭,最大化提高水稻种植质量。
1.3生物防控技术应用要点
1.3.1天敌防治技术
该防治技术主要包括两种技术方式,即稻螟赤眼蜂防治技术和稻鸭共育控虫技术。其中,前者是指在稻纵卷叶螟、二化螟虫羽化的初期,将赤眼蜂放出在稻田中,尽量每隔7-10 小时放出一次,保证每hm2有15万头赤眼蜂。而后者则是指在稻田中放入鸭子,尽量每hm2 放入雏鸭50-100只,且为了鸭子对水稻造成伤害,要在水稻孕穗末期把鸭子赶出稻田,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1.3.2生物药剂防治技术
该防治技术是指在稻田中喷洒相应的生物药剂,如:苏云金杆菌、阿维菌素、枯草芽抱杆菌、井·蜡芽、春雷霉素等,来达到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效果。
效防治稻瘟病。
1.4化学防治技术应用要点
1.4.1水稻种子处理技术
该防治技术是指在水稻播种前,通过消毒处理技术来提高水稻的抗性,即将杂交水稻种子采用25%的咪鲜胺乳油稀释2 000倍浸泡24 h以上,这样才能避免各类病虫害的侵袭。
1.4.2水稻虫害化学防治技术
该防治技术主要包括三种技术形式,即二化螟虫防治技术、稻纵卷叶螟防治技术和稻飞虱防治技术,因为这三种害虫是水稻规模化种植过程中,最易产生的病虫害问题,所以,必须对这三种防治技术要点进行全面的掌握,这样才能达到绿色防控的目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相关农户,必须结合各类害虫的生理特征以及稻田面积等,按照相应的技术要求,合理调配化学药物,尽量确保适量、适度,这样才能达到最佳防治效果,保证水稻的健康生长。
2.控制水稻种植质量的相关技术策略
2.1完善水稻种植配套设施
在对水稻进行大规模种植时,为了确保水稻种植质量,关键任务就是要对水稻种植配套设施进行全面的完善。基于此,当地政府及相关种植户就要在设施经费投入方面加大力度,引进先进的农机设备,尤其是在土地翻新方面,应构建科学完善的水稻种植体系,并合理设置排水系统,以便可以保证稻田的充分灌溉和排水需求。另外,为了便于规模化种植,还要对稻田周边道路进行相应的平整,以保证农机车辆的畅通运行。与此同时,还要对各类种植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与更新,及时排除故障问题,这样才能确保水稻规模化种植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其获得最高产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2.2加强水稻优良品种的推广
水稻规模化种植是一种现代化的水稻种植方法,其能够很好的提高水稻的产量,降低水稻种植成本,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因此,在种植过程中,为了确保最终的种植质量,相关农户就要对水稻品种的合理选择给予高度的重视,不仅要选择抗病虫性较强的水稻品种,而且还要引入先进的种植技术和农机设备,这样才能提高水稻种植效率,保证其最终的生长质量。另外,在水稻生长期间,还要按照相应的规范要求,对水稻进行科学施肥和杂草处理,并结合区域气候特征,定期对稻田进行灌溉和排水,这样才能满足水稻的正常生长需求。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2.3强化水稻种植技术
尽管水稻规模化种植,能够大大提高水稻产量,增加农民的经济效益,但是在其种植过程中,却也会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病虫害问题,对水稻的产量和质量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为了避免这些问题的产生,相关种植户就要对自身的种植技术进行不断的强化,不仅要在水稻种植之前,对相应的稻种进行浸种处理,增强水稻的抗病虫性,培育无病虫害水稻,而且还要采用先进的农机设备,安排专业操作人员进行设备操作,并对现有的种植技术进行创新,这样才能切实的保障水稻种植质量,使其规模化种植效果达到最佳标准。
2.4合理实施绿色病虫害防控技术
在对水稻实行规模化种植技术时,为了确保水稻的种植质量,除了要保证水稻品种,掌握相应的播种技术,还要对传统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不断的创新,尽可能使其达到绿色防控的标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相关农户可结合水稻容易产生的病虫害问题进行认真分析,进而在此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技术方案,如可采用物理、生物、化学等绿色防治技术,同时,还可以利用太阳能杀虫灯、香根草、放鸭等方式来进行杀虫。但是在采取药剂杀虫方式使,一定要确保药物成分不会对水稻及人体和周围环境等造成任何影响,避免选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并严格按照农药施用需求来合理控制农药的浓度、用量、施药次数以及间隔时间等,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病虫害防治效果,提高水稻的种植质量和产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稻种植是一项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农业生产活动,为了进一步保证水稻生产的安全性,提高其产量和质量,在对其进行规模化种植的同时,还要对水稻病虫害的有效防治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不仅要采用无毒、无害的绿色防控技术,掌握其具体技术应用要点,还要制定一系列科学有效的种植技术方案,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水稻种植质量,促进当地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丽华,罗晓燕等.规模化种植促进水稻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应用[J]. 农业与技术,2018,10,:109-110.
[2]鲍康阜.推行规模化种植,促进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J].安徽农学通报,2017,09: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