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模块化教学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中国电气工程学报》2020年3期   作者:肖伟
[导读] 科学技术的发展迅速,我国的电力行业的发展也有了提高。模块化教学兴起于上世

        摘要:科学技术的发展迅速,我国的电力行业的发展也有了提高。模块化教学兴起于上世纪70年代的技能培训领域,通俗地讲,就是将学生要学的知识划分为主题集中的几大模块,进行针对性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因为职业院校是依据企业的用人需求来培养人才的,根据岗位标准制订教学内容且注重实操的模块化教学很受欢迎,尤其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中,模块化教学将其教学内容划分为两大模块:基础知识教学模块、定岗培训教学模块,并在大模块下设计了若干个小模块,具体实践过程如下。
        关键词:职业院校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模块化教学与实践
        引言
        “电力系统自动化”是电气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这门课程涵盖电力系统控制、自动控制理论以及网络通信技术等多方面的电力知识。通过理论与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全面了解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相关内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电气问题的能力。现阶段,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改造升级,也就增加了“电力系统自动化”课程的内容。院校应该科学分析电力系统自动化旧有知识与新增知识之间的联系,对“电力系统自动化”课程内容体系进行有效的改革,为培养电力高级技术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1“电力系统自动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1与时俱进,更新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改造升级,极大增加了“电力系统自动化”课程知识内容。“电力系统自动化”课程中的一些旧有内容已经与时代脱节,必须要解决课程教学内容与时代之间的联系,不断与时俱进,才能培养出更加现代化的电气人才。
        1.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电力系统自动化”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是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实际应用、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所以,“电力系统自动化”课程不仅包括了必要的电气理论知识,而且还涵盖了实践课程。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既扎实了学生的电气理论基础,而且还显著提高了学生的电气实践应用能力。
        2基础知识教学模块
        这一大模块是针对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所有学生开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人文知识和通用的专业常识,为以后的专业技能学习奠定知识基础和素质基础。(一)人文素质模块这一模块主要包含语文、英语、计算机等课程,要求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要掌握基本的人文知识和计算机知识,一方面是对学生人文精神和道德情操的熏陶,另一方面是帮助学生掌握现代年轻人必备的信息技术,为以后的专业学习奠定基础。当然,英语和计算机都要参加国家组织的等级考试,符合要求的才能准许毕业。对此,有些学生不理解,认为自己是来学习专业技能知识的,学这些有什么用处呢?这些知识不仅是职业素质的有益补充,还是形成职业道德的必经之路,只有经历了人文精神的洗礼、高尚道德的熏陶、多元化语言和技术的塑造,学生才能具备更丰厚的思想基础、更有底蕴的道德品格,受益终身。(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模块职业院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的学生,择业范围多在发电厂及其相关系统、工业企业的用电安装及调试等岗位,虽然职业选择不少、工作内容重点不同,但其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有重合点的,将这些专业通用知识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所有学生都必须要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模块。这一模块包含电工基础、计算机应用CAD、电气制图、计算机综合实习、电工测量、生产岗位认识等内容,只有掌握了理论基础、认识了专业技能,才能理智地选择自己以后的就业方向,并为以后的工作做好准备。
        3优化措施分析
        3.1课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以往的教学过程受到技术条件的限制,无法开展实验环节。

但是随着技术水平的发展和院校资金力量的增强,各大高校逐渐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了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实验平台,可以将“电力系统自动化”课程中的理论内容与实践部分进行充分结合,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增加实验教学环节,这样就可以有效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印象,而且实验环节还能充分激发出学生对电气知识学习的兴趣。此外,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实验平台还具有承担本科创新实验的重要功能,此实验系统的可靠性和综合利用率比较高,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型思维和综合实践能力,能够为“电力系统自动化”课程的开展提供更大的服务。
        3.2专业知识技能模块
        教师要根据工种职责来设计具体的模块内容,让学生能够精准地掌握本工种的专业技能,成为“专精”人才。例如,学生的职业方向是变电站的值班员,因此在“电气运行”课程中就主攻变电站的变电运行知识以及变电值班员涉及的具体工作内容,对于发电厂、水电站等知识就不用过多学习。当然,专业知识技能模块的内容并不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而是要根据工作内容的变化随时重组、删减,或是对模块内容进行灵活组合,或是根据形势变化更新知识点。如近年来电力系统数字化程度的加深,使得电子技术的相关知识点必须要调整,否则就不能适应相关的工作岗位。同时,为了使学生所学知识与职业能力无缝对接,需要按照国家规定的工种技能证书的要求进行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取得国家承认的职业资格证书,为将来工作创造条件。
        3.3顶岗实习模块
        所谓顶岗实习,是指学生真正走进企业,作为企业的一名员工履行岗位职责,遵守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按照正式员工的岗位要求来要求自己,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务。只有在这种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才能真正磨炼学生的专业技能,发现平时学习时很难发现的问题,才能在解决一个个问题中不断强化自身素质,成为企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当然,这需要学校和企业进行有效沟通,双方大力配合,共同搭建一个真实高效的实习平台。
        3.4科学整合教学内容
        因为教学课时所限,再加上“电力系统自动化”课程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适当删减一些过时的内容。电气专业中多门课程中的教学内容存在相互重合的情况,对于这种问题应该专门开展教学研讨会,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整合,比如可以保留直流潮流法的概念和原理,将其中的计算内容改到“电力系统分析”课程中去,让两门课程既相互联系又有各自的重点内容。除了定期开展教学研讨会之外,电气专业的任课教师还可以经常开展听课活动,大致了解一下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这样在上课的时候才能做到突出重点内容以及简化不必要的内容。
        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系统自动化”课程是电气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这门课程主要涉及到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各方面内容。要想让学生学好这门课,就必须要与时俱进,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突出教学中的重点问题,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统一起来,不断拓展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才有利于培养更全面的电气人才。
        参考文献
        [1]夏明超,高沁翔.“电力系统自动化”教学中实施创造性教育的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08,(11):35-36.
        [2]杨立明,任恒杰.论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运用及其发展趋势[J].机电信息,2013(9):162-163.
        [3]杨丽娟.基于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的相关探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21:263.
        [4]黄肇,黄满花,罗庆跃.“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28):101-103.
        [5]贺秋丽,黄盼,许梅.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实验课教改探索[J].广西大学学报,2003,(S1):139-1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