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也面临着巨大的改革困境。在建筑工程中,土建施工作为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一旦出现问题便会直接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对此,本文将针对当前建筑工程中土建施工技术的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如何优化施工技术、加强施工管理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建筑工程;土建施工技术;施工要点
1 建筑工程中土建施工技术现状分析
1.1 缺少相应的技术人才
针对于建筑土建工程的技术人才不足,相应的对于新技术的应用能力有限,在具备高素质专业技术能力较少的人员的支持下,必然使得整个建筑工程土建技术的发展受到了人才不足的限制;而且在不具备自身专业知识和有效管理技能的基础上,不能很好的满足技术管理的实际需要,部分管理人员自身的专业知识不足,技术管理的效果不佳,技术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不高,使得建筑土建施工整体无法达到高效开展的效果。
1.2 缺少对技术管理的有效机制
由于建筑土建施工过程中技术管理上的不足,必然使得整个管理机制的建设呈现混乱的现象,而且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层出不穷的施工顺序调整问题,严重制约这个建筑土建施工的效率,甚至影响整个建筑施工的质量。对建筑工程图应用带来众多不利的影响,不仅是建筑土建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的风险管控意识薄弱,而且风险管控缺乏足够的辨识能力,必然使得整个施工现场的违规操作现象越发的严重。建筑工程土建施工质量的影响,使得整个企业的经济效益水平以及信誉发生了重大的影响,甚至影响其经济损失。由于材料设备的管理以及土建施工技术的复杂性,不仅使得新型施工材料不断的出现问题,整个施工设备制度化的约束不足,加大了建筑土建施工质量管理对难度。因此,只有不断的完善技术管理机制,才能有效的掌握整个施工过程的质量,完善材料的购置和放置过程,尽量减少资源上的浪费,从而使得建筑施工过程的资源达到高效利用的效果。
2 如何优化建筑工程中土建施工技术的管理
2.1 明确高支模的安装与拆卸要点
2.1.1 安装
为了提升土建工程高支模施工质量,确保高支模安装的有序进行,施工人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土建工程高支模施工期间,为了确保施工效果,施工作业人员要妥善处理回填土,可采取分层回填施工方式,回填一层,夯实一层,避免工程出现大面积沉降,减少高支模施工安全隐患。(2)在高支模安装前,施工作业人员要对重要材料进行检查,重点检查钢管是否出现变形与生锈现象,若发现高支模施工材料质量不符合施工要求,要及时淘汰。同时,针对钢管规格,要进行有效检查,禁止质量不达标材料投入到施工中。(3)定期检查支撑体系,若土建工程中的支撑体系发生松动,要及时进行加固处理,防止出现坍塌现象。(4)提升高支模施工的规范性。若房屋建筑土建高支模施工人员专业技能水平较差,施工操作不规范,会增加施工安全隐患,所以,施工单位要对作业人员进行全面培训,不断提升高支模施工作业的规范性。
2.1.2 拆除
房屋建筑土建工程高支模拆除要点如下:(1)合理确定高支模拆除时间,施工单位要结合土建工程高支模施工情况,科学确定拆模时间,结合混凝土施工强度,以及土建工程施工进度情况,有效确定拆模时间,从而确保拆模工作能够顺利进行。若梁板长度超过 8m,并且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 75%及以上时,方可进行拆除作业,剩余部分均需要在混凝土强度达到 100%时,再进行拆除。(2)在土建工程高支模拆除环节,为了提高施工安全性,减少人员伤亡,要求施工作业人员认真按照施工规范要求,按照拆除顺序进行拆除,按照“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原则开展作业。在土建工程施工场地,施工单位还要设置安全警示牌。(3)及时清理施工场地废弃材料。土建工程高支模拆除结束后,针对废弃材料,要立即清理,避免给周围环境带来较大污染。房屋建筑土建工程高支模拆除结束后,要及时检查,如果发现质量不达标现象,要立即处理。
拆模结束后,各项材料严禁随意堆放,施工作业人员要结合材料类别,有针对性地堆放,提高材料使用次数,延长模板材料的使用寿命,降低房屋建筑工程的整体建设成本。
2.2 做好施工技术的交底工作
施工技术交底主要针对现场施工人员而言,交底的具体内容与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有着必然联系,通常包括单位内部的各项规章管理制度、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施工图纸、施工技术类型与措施、安全控制措施、质量控制标准、正确的操作规程等。如果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采用了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管理人员需要将具体应用方法与范围与施工人员予以分享。如果按照岗位职责权限划分,技术交底工作主要由企业的总工程师负责,向下一级子公司、分公司技术负责人进行交底,然后再下设机构的技术负责人向一线质量管理员、安全员、各个班组长进行交底。
2.3 推进当前土建工程管理结构的创新发展
管理结构的创新传统的土建工程管理方式普遍都是纵向的层级式管理结构,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这种管理结构开始制约土建工程的发展,其中对土建工程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造成土建工程管理决策落实的速度较慢;②层级式管理结构对基层人员的限制作用不足,导致在实际的管理中,管理水平低下;③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普遍不高。以上几种问题对土建工程的管理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相关的土建单位和管理人员要及时进行管理结构创新。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转变传统的层级式管理结构模式,应用科学有效的扁平化管理模式,将土建工程的管理内容进行细致的划分,明确管理内容和责任,将责任落实到土建工程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中,同时,各个土建工程的管理部门要明确责任,协调配合,形成扁平化的管理网络,进而有效激发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土建工程管理工作的效率,实现管理资源的有机应用。
2.5 迎合行业发展趋势,加强智慧工地技术的应用
智慧工地技术的应用如下:①设备可视化系统。现代化土建工程施工的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贯彻智慧化工地理念,引入设备可视化系统,比如塔式起重机作业监测预警系统,不仅为设备安全管理提供支持,还能够为工程质量控制监督提供支持,督促操作人员规范作业。②现场视频监控系统。从现场的整体角度来说,搭建视频监控系统,支持远程监控。管理实践中,工作人员通过手机APP管理软件,领取工作任务和内容,执行质量控制监督工作,现场实施反馈监督数据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和问题处理效率,实现质量的动态化管理,进而获得高水平的管理效益。③PM2.5监测系统和扬尘检测系统。按照当前土木工程施工作业的标准,很多工程现场都配置了污染监测装置,动态采集大气信息和噪音信息等,为功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与参考,把关现场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2.6 开展有效的现场巡查工作
土建工程的质量问题主要发生在施工现场,所以监理单位要重视监理人员对于现场的巡视和旁站监督,除了要有专业监理工程师在现场旁站监督以外,总监也要不定期的对现场进行巡视和抽检,一是检查监理人员的工作情况,有无按照监理岗位要求对施工方的施工质量进行监管;另外就是以更为专业的角度来抽检施工方的施工质量是否满足要求。专业监理工程师在现场巡查时,要认真负责,熟悉图纸和规范,及时发现施工单位存在的质量问题。在现场进行验收时,要先要求施工方做好自检工作,这样可以进一步保证施工质量,提高监理工作效率。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建筑工程中土建施工技术水平,施工单位既要明确高支模的安装与拆卸要点,又要强化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举措;既要做好施工技术的交底工作,又要注重对施工建材的有效管理;既要迎合行业发展趋势,加强智慧工地技术的应用,又要开展有效的现场巡查工作。
参考文献:
[1]毕研军. 高层建筑土建施工关键技术的应用探究[J]. 建材与装饰, 2018, 000(009):25.
[2]许志民. 解析土建施工中关键工序的技术质量控制措施[J]. 居舍, 2018.
[3]梁飞. 土建施工建设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初探[J]. 中国住宅设施, 2018(4).
[4]陈永清. 土建施工中关键工序技术质量控制[J]. 河北企业, 2018(4): 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