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的危害及护理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2期   作者:赵静
[导读] 本文主要和大家分享心力衰竭相关知识,包括危害性、护理方法及预防方法,旨在为人们提供一定的参考。
        心力衰竭为心内科疾病,是指在静脉回流正常下,因心脏功能障碍,导致静脉回心血量不能充分排出心脏,在静脉系统血液中淤积,致使动脉系统内血液灌注缺乏,机体组织细胞代谢需求难以满足的综合征。心力衰竭非独立疾病,为心脏疾病终末阶段。心力衰竭根据病情缓解分为急性、慢性2种,根据发病部位分为左心力衰竭、右心力衰竭、全心衰竭。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呼吸困难、咳嗽、乏力、心悸等症状,危害性大,病情严重者甚至会危及生命安全。因此,知晓心力衰竭患者的危害性,加强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干预,做好日常预防工作,对减轻心力衰竭危害,降低心力衰竭发生率起到关键性作用。本文主要和大家分享心力衰竭相关知识,包括危害性、护理方法及预防方法,旨在为人们提供一定的参考。
1心力衰竭的危害
        心力衰竭以老年人为好发群体,对人体危害极为严重,甚至会危及生命安全。那么心力衰竭究竟有哪些危害呢?下面对心力衰竭危害分析如下:
1.1诱发多种并发症
   心力衰竭的发生能诱发多种并发症,具体如下:(1)肺栓塞:心力衰竭严重患者需长期卧床休息,容易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一旦血栓脱落,则会增加肺栓塞风险。(2)呼吸道感染:心力衰竭患者会造成肺部淤血,进而造成肺炎、支气管炎的发生。(3)电解质紊乱:心力衰竭患者多需应用利尿剂治疗,若用量控制不佳,则会导致低血钾、低钠血症等发生,致使电解质紊乱。(4)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患者其心脏结构也会发生改变,影响心脏电活动传导,致使心律失常的发生。
1.2影响人们的生活及生命安全
     心力衰竭患者初期以心悸、气短为主要表现,随着病情加重,活动力明显下降,如果病情至晚期,其活动则会受限,因此,该疾病的发生给患者生活造成极大不便,降低了人们生活质量。此外,心力衰竭病情严重,心脏泵血功能逐渐下降,严重时会诱发低血压休克发生,如抢救不及时,则会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2心力衰竭的护理
        对于发生心力衰竭患者,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加强患者的护理干预,对症状改善,病情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下面对心力衰竭的护理措施进行阐述。
2.1基础护理
        评估患者心功能症状,监测患者血压、心率等指标变化,观察水肿、呼吸、肺啰音变化。为患者提供舒适、清洁、安静的病房环境,叮嘱患者保持充足的休息,初期以卧床为主,随着病情好转,可以适当增加活动量,防止卧床时间过久诱发压疮、肌肉萎缩的发生。对于病情严重需要长期卧床患者,要加强其皮肤护理,定期对患者进行翻身,涂抹润滑剂等,避免皮肤因压迫而破损。对原发疾病积极治疗是防止心功能进一步恶化的关键,对于存在心血管疾病的人群,需要遵医嘱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在治疗期间,用药剂量、方法不可随意更改,定期进行复查,调整用药方案。


2.2饮食护理
        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初期以低热量饮食为主,病情好转后,可以增加热量摄入,但仍以清淡、少盐、容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适当增加高维生素食物摄入,减少产气食物摄入,少食多餐,保持大便通畅。
2.3用药护理
    用药治疗期间,观察患者是否存在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应用利尿剂治疗患者,尽量白天用药,防止夜间用药出现尿频影响患者休息。对于应用血管扩张剂患者,需要观察其血压、脉搏水平,掌握输液速度,预防肺水肿发生。
2.4运动指导
   根据患者身体耐受力、病情程度制定运动计划,鼓励患者主动活动,在活动中要有人陪伴,并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呼吸困难、大汗、头晕等症状,一旦出现不适,要及时停止运动。
2.5心理护理
   情绪直接影响病情改善情况,大部分心力衰竭患者多存在不安、烦躁、焦虑等症状,在护理中,要耐心安抚患者、患者家属情绪,主动与患者沟通,态度和蔼、语言通俗,取得患者信任,提高患者依从性。此外,还可以通过宣教疾病知识,分享治疗成功案例等,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3总结
        由此可见,心力衰竭危害性极为严重,在对心力衰竭积极治疗、护理的同时,小编认为加强心力衰竭患者的预防干预,可以降低心力衰竭发生率,意义重大。那么,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预防心力衰竭的发生呢?第一,监测病情变化:观察记录体温、呼吸、血压等体制变化,一旦指标异常,及时就诊,同时,积极治疗各种基础心脏疾病,例如心悸、心痛等,从而达到预防目的。第二,预防感染:减少感染的发生能明显降低心力衰竭发生率。临床发现,感染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出现心力衰竭的主要诱发因素,尤其是肺部感染,一旦患者肺部发生感染,会出现发热、心跳加快等症状,加重了心脏负担,且感染后体内产生的各种毒素能对心肌造成损伤,进而诱发心力衰竭。第三,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夏季是心力衰竭的高发期,在炎热的季节,心力衰竭患者要保证体内液体摄入量。对于存在浮肿症状患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利尿剂用量,调节水盐平衡。此外,饮食方面,要清淡饮食,不可暴饮暴食,戒烟戒酒,保证饮食卫生、安全,不进食刺激性食物、腐败食物,防止引起胃肠道感染,加重病情。同时建议心血管疾病患者多进行新鲜水果、蔬菜、鱼、豆制品等,少食甜食,控制热量摄入,多饮水,减少钠盐摄入,不喝浓茶,保证饮食的均衡性。睡眠方面,不熬夜,避免过度劳累,保证睡眠的充足性。第四:改善心功能:心脏负荷过大会加重心脏负担,且增加心肌消耗,因此,选取合理的药物,改善患者心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一般情况下,多采取高压氧治疗对患者组织供氧予以改善,通过予以葡萄糖、能量合剂等,改善患者心肌代谢水平。对于存在心脏舒张功能障碍患者,可以应用正性肌力药物提高其收缩性,或者选取适当钙拮抗剂,降低钙离子浓度,从而使心肌舒缩性功能得以改善。
   总而言之,明确心力衰竭的危害性,对心力衰竭患者积极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症状,减轻患者痛苦,对患者病情改善具有促进作用。最后,希望本文可以为大家提供一定的帮助,让大家对心力衰竭有更深入的认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