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研究多样化培训模式对抗疫一线护士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的影响。方法 以2020年2月8日-2020年3月28日我院雷神山抗疫一线的86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3名接受多样化培训模式的护士作为研究组,另43名接受常规培训的护士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种培训方式对其疫情防控培训效果的影响。结果 两组理论成绩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研究组临床实践成绩、总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SDS、S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研究组认知能力、防控意识、判断能力、抗压能力评分高出对照组(P<0.05)。研究组沟通技巧、操作能力、人文关怀的满意度评分均高出对照组(P<0.05)。结论 多样化培训模式运用于抗疫一线护士培训中效果明显,能够显著提升培训的效果,不仅提高了护士的考核成绩,同时也增强了认知功能,减轻负性情绪,增加了判断及抗压能力,改善了沟通及人文关怀的能力。
【关键词】多样化培训模式;培训;一线护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2019年12月我国各地区陆续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病例,给人们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危害。护理人员作为抗战疫情的一线人员,上岗前培训显得尤为重要。但在应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的工作中,常规培训方式效果有限。为支持一线护理人员的临床工作,根据以往的经验,多样化培训模式成为一种更好的选择。多样化培训模式是针对不同年资护士的多样化、多途径培训方式,由护士长根据护理人员的能力及特点,制定完整的培训目标与计划的一种培训方式[1-2]。为探索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多样化培训对一线护士培训效果的影响,我们对2020年2月8日-2020年3月28日我院在雷神山抗疫一线的工作的86名护士进行了分组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2020年2月8日-2020年3月28日派往雷神山医院的86名护士根据性别分别进行随机分组,其中43名接受多样化培训模式作为研究组,另43名接受常规培训作为对照组。研究组男性护士8名,女性护士35名;年龄21-44岁之间,平均年龄(35.18±1.26)岁;工作年限1-7年之间,平均工作年限(4.39±1.01)年;文化程度:中专10名,大专18名,本科及以上15名;职称:中级7名,初级36名;对照组男性护士7名,女性护士36名;年龄21-44岁之间,平均年龄(35.42±1.19)岁;工作年限1-7年之间,平均工作年限(4.52±1.01)年;文化程度:中专12名,大专20名,本科及以上11名;职称:中级8名,初级35名。两组基本情况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纳入标准[3]:(1)所有护士均签订知情书;(2)均获得护士执业证书;(3)所有护士的基础信息齐全,参与完整研究过程。
剔除标准:(1)培训过程中出现无故旷工者;(2)工作年限不足一年者;(3)培训期间持续请假超过两周者;(4)实验结束前离职或者退出本次研究者。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培训,1.首先创建抗疫一线小组,由护理部主任作为组长,负责工作安排,同时与各组护士长制定对抗疫情的具体培训方案与内容,其中需要考虑新冠肺炎的疫情状况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保证每个组相互配合并正常运转。另外应合理安排护士的轮班工作表,给予充分休息时间,保持体力。2.组织小组内成员进行集中授课,详细介绍新冠肺炎相关知识,其中包含新冠肺炎的传染途径、自我防护的重要性、面对不同严重程度患者的护理措施、与患者沟通及处理问题的方式、康复护理方式及注意事项等,制作并发放相关知识手册,便于随时翻看与学习。3.理论课程结束后,组织所有护士进行实践课,现场演示防护服正确穿戴方式、洗手消毒方法等,同时讲解并演示对病区的消毒方式,学习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方式,针对恢复期患者可提供呼吸康复指导,要求护士掌握不同呼吸功能的训练方法、上下肢主动活动方式、出院居家肺功能锻炼方式等。4.对所有护士进行心理评估,了解其心理健康程度,针对心理问题应尽早给予疏导。同时应告知护士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的重要性及方式,在既往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爱心护理,由于患者需要隔离治疗,因此需要为患者提供舒适、温馨的病房环境,提供支持与鼓励的同时使其感受到家庭温暖。5.介绍饮食管理对患者的重要性,指导护士科学安排饮食的方式,同时告知护士可组织患者进行运动,演示不同运动的正确方式等。6.要求所有护士尽早上报不良事件,并组织小组内成员进行讨论分析,共同制定解决方案。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执行多样化培训模式,1.根据不同年资护士制定不同的培训方式,①其中针对低年资护士,主要培养其基础护理操作,由护士长带领进行基础护士培训,利用演示法、讲授法介绍晨晚间护理、安全管理、出入院护理、疾病检查、工作环境与流程等,同时介绍隔离病房内各类仪器的使用、保养、消毒、监护、抢救配合等方式,同时培养护士急救意识,并举例典型病例进行分析,快速掌握疾病常规护理方式。②针对中年资护士,应加强疾病专科理论与技能的培训,科室内制定完整的培训计划与目标,并由护士长详细实施培训环节。同时重点培养护士的临床实践能力,锻炼其动手操作能力、创新与思维功能。加强护士基础护理技能与急救操作的演示,护士长在一旁进行指导,并及时指出错误,要求所有人掌握护理操作的要领。随后可进行分组讨论与训练,由护士长抽查。另外邀请相关专家进行授课,详细介绍疾病相关知识与护理关键,同时透彻分析病例,告知急救护理的重要性。工作期间对低年资护士进行指导,增强自身业务能力,同时锻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③针对高年资护士,以自主学习为主,加强对病例的分析能力,定期选择一例典型危重患者进行分析,并组织中低年资护士进行讨论,根据护理步骤中评估、实施、评价与反馈等内容抒发自己的观点,并提出相关问题进行总结概括。若出现不良护理事件后,全面了解完整步骤,并总结后进行反馈,组织组内护理人员针对问题提出针对性解决方式。2.邀请经验丰富的护士长演示正确的职业防护操作流程,完全掌握正确的六步洗手法,与患者血液、分泌物或者破损的皮肤黏膜接触时,应戴双层手套,减少病毒传播;同时正确穿戴护目镜、口罩、面罩等防护用品,有效预防传染性物质伤害护理人员;掌握正确拔针、安瓿以及注射器的使用方式,增强自身操作能力;同时应注意在清洗、分离锐器时加倍小心,稍有不慎出现锐器伤后,应立即处理,清洗后进行冲洗,尽早上报,并给予跟踪随访。
1.3 观察指标
每次培训结束后,对所有护士进行考核,其中包含理论、临床实践与总成绩,每项满分100分,超出80分优秀,60-80分良好,不足60分不及格。
每次培训后,发放SDS(抑郁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认知能力、防控意识、判断能力、抗压能力评分调查表,每份调查总分10分,其中SDS、SAS评分标准:不足50分:无抑郁/焦虑,50-60分:轻度抑郁/焦虑;60-70分:中度抑郁/焦虑;超出70分:重度抑郁/焦虑[4]。认知能力主要调查护士对疫情护理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防控意识是调查护士对疫情防护的观念,判断能力是指对护理风险事件的判断力,抗压能力是指对待工作压力的承受能力,每项总分10分,分数越高提示其各项能力越强。
每次培训后由两名护士长对所有护士的沟通技巧、操作能力、人文关怀的能力进行满意度评价,每项总分10分,分数越高提示其每项能力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研究中选择SPSS19.0系统计算数据,其中x±s表达计量数据,选择独立样本t检验,而百分比表达计数数据,选择χ2检验,P<0.05认为两组数据存在差异。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考核成绩
两组理论成绩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研究组临床实践成绩、总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考核成绩(分)
3 讨论
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造成的肺部炎症,临床症状以咳嗽、发热及全身乏力为主,人群普遍易感,且通过呼吸道飞沫及接触传播,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且新冠肺炎存在1-14天的潜伏期,若未能够尽早发现并及时选择有效干预,随着疾病持续发展,患者症状不断加重,甚至可能引发脓毒症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代谢性酸中毒等,给人们带来严重后果[5-6]。疫情爆发时,我国患病人数不断增加,一线的医务人员的工作量明显增加,尤其是护理工作,每日都需要与患者进行密切接触,如果对疾病了解少,稍有不慎就可造成感染,从而危及生命安全[7-8]。而护理人员作为抗战疫情的一线人员,不仅需要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同时还需要承受较大心理压力,加上当时部分护士对疫情相关知识的了解不充分,可能直接影响其护理能力与防控意识,从而增加感染风险,甚至降低护理水平[9-10]。因此若能够加强对护士的培训工作,则可有效提升其实践操作能力,增强防控意识,避免感染风险,保证院内护理水平。
临床对护士的培训方式有很多种,既往多以常规培训为主,在突发疫情时虽然仍可以应用,使护士了解针对疫情的护理方式,但效果较为局限,增强护士的护理能力和疫情防控意识的作用有限。而多样化培训模式主要针对不同层次及不同级别护士的学习能力进行多样化、多途径培训,为其制定明确的护理目标及护理步骤,从而在护理工作中发挥各自优势。其中要求高年资护士掌握护理管理的能力,同时可指导中低年资护士;而中年资主要培养其专科及综合护理能力;低年资护士则需要完善自身基础护理的操作能力。既往在儿科重症监护室级手术室等护士培训中获得过一定应用价值[10-11]。在针对此次疫情中,我们在多样化培训模式中增加了职业防护操作流程的演示培训,进一步提升护理人员在针对特定疫情中的自我防护能力,控制疾病传播。经过临床研究分析,发现多样化培训模式效果更好,不仅能够提升院内的护理水平,同时增强护士面对疫情的防控意识,保护自身与患者的身心安全[9]。本研究结果表明:多样化培训与普通培训相比,两组理论成绩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研究组临床实践成绩、总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SDS、SAS评分无差异(P>0.05),但研究组认知能力、防控意识、判断能力、抗压能力评分均高出对照组(P<0.05)。研究组沟通技巧、操作能力、人文关怀的满意度评分均高出对照组(P<0.05),提示研究组在认知功能,护士心理状态稳定性上高于对照组,增强了护士判断力及防控意识。通常护理工作的强度较大,其精神长时间处于紧张及与焦虑状态,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对护士的心理素质要求极高,需要护士拥有较强应对能力及判断力,因此加强护士培训至关重要。而在多样化培训模式中首先创建抗疫一线小组,制定并完善护理方案,合理分配护理工作,从而保证护士具备充足的休息时间,让他们有充足的体能,保证自身抵抗能力。再开展针对性理论与实践课程,其中理论培训能够增强护士对疫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使其完全掌握应对疫情的护理方式及自我保护意识。体能和知识上的充分准备有效的支撑了其心理状态,提高了应对疫情的心理素质。随后通过实践培训,进一步加深护士的护理能力,学习正确穿戴防护服及洗手消毒的方式,同时经过全方面、针对性的培训,培养护士的沟通技巧、操作能力及人文关怀能力,使其产生知识系统化及专业科学化意识,最终提升护士的考核成绩和护理患者的能力,在抗疫一线的临床工作中也得到了检验。
综上所述,多样化培训模式运用于抗疫一线护士的工作中成效明显,能够提升其应对疫情的防控意识,不仅提高了护士的考核成绩,更能增强其防控意识及认知功能,减轻负性情绪,促进判断及抗压能力的增加,改善沟通及人文关怀的能力,更好的为临床患者服务。因此多样化培训模式是在紧急疫情情况下对护士培训的良好方法,值得在临床一线推广。
参考文献
[1]张莉红,刘迪.多样化培训方式对新入职护士岗位胜任力的影响[J].中国急救医学,2018,38(z1):288.
[2]林栋羚,郭静,卡丽比努尔·力提甫,等.多样化传染病应急培训模式的教学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8,15(28):170-173.
[3]Skela-Savic, Brigita,Kiger, Alice. Self-assessment of clinical nurse mentors as dimensions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the capability of developing ethical values at nursing students: A correlational research study[J].Nurse education today,2015,35(10):1044-1051.
[4]周小玉.强化培训联合护理教学查房对普外科护士医院感染知识认知和行为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21):127-128.
[5]严杰,李明远,孙爱华,等.2019新型冠状病毒及其感染性肺炎[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20,40(1):1-6.
[6]朱耐伟,赵平,戚中田,等.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研究现状[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20,40(1):7-10.
[7]河南省心理学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时期的河南省民众社会心态[J].心理研究,2020,13(1):3-7.
[8]南征,王檀,仕丽,等.吉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诊治思路与方法[J].吉林中医药,2020,40(2):141-144.
[9]李敏,宁艳辉,张弘炎,等.多样化培训对消毒供应中心护士职业伤害及满意度影响性研究[J].社区医学杂志,2019,17(4):229-231,235.
[10]郭子君,胡千桃.运用多样化联合培训模式培训手术室骨科专科护士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8,34(33):2629-2633.
[11]施春柳,李艳青,胡君红,等.分层次、多样化培训模式在PICU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1,25(11):1026-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