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居民全科医疗服务需求调查分析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2期   作者:陈东明 任维存 贠荣倩 桑玉青
[导读] 目的 了解居民对全科医疗的服务需求,为全科医生服务农村基层提供依据。
        [摘要] 目的 了解居民对全科医疗的服务需求,为全科医生服务农村基层提供依据。方法 依据人类发展指数,抽取我省4个样本市,8个样本县区,24个样本乡镇,每个乡镇选取50名左右的居民,采用自行设计的《河南省居民全科医疗服务需求调查》问卷进行不记名面对面调查。采用Epidata3.1软件进行结果录入,采用SPSS20.0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居民认为全科医生应该具备的主要素质排在前三位的是出色的医疗技术(67.8%),全面的医疗知识(60.9%)和较高的责任心、爱心、同情心(59.4%);近70%的受访对象期望基层全科医生的学历在大专以上;居民对基层全科医生服务内容需求从高到低依次排序为希望进行定期体检和健康教育(60.5%),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58.2%),提供慢性病的防治与监控(55.2%);希望全科医生提供上门服务的占比56.7%,其中认为就医程序简单的有68.95%;认为上门服务贴近个人需求的有63.50%。而不希望上门服务的人员中50.37%是因为害怕个人隐私泄露。结论 看病依然是居民的最主要的卫生服务需求,居民对健康指导和服务态度的要求有了逐步的提高,高学历的全科医生认可度较高,在保障居民隐私等权利的基础上逐步提供上门医疗服务。
[关键词]河南省   全科医生    居民医疗服务需求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依据人类发展指数,抽取我省4个样本市,8个样本县区,24个样本乡镇,每个乡镇选取50名左右的居民,于2019年进行问卷调查。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河南省居民全科医疗服务需求调查》问卷进行不记名面对面调查。其中和本研究相关的内容有:(1)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居住地、受教育程度、医保类型。(2)对全科医生的需求,包括学历、素质要求。(3)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包括体检频次、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及影响因素。事先抽取3个样本乡镇社区预调查,进行信效度评价,问卷指标设计征求专家意见。调查前对调查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并实行调查过程控制,回收的问卷实行双录入校验。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300份,回收有效问卷1261份,回收有效率为97.0%。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Epidata3.1软件进行结果录入,采用SPSS20.0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基本情况  1261名调查对象中,男性数量612例,占比48.5%,女性数量649例,占比51.5%。其中绝大部分人员为青壮年,18-35岁人群有429例,占34%;36-59岁的人群数量有531例,占42.1%;其余的301例属于60岁以上人群,占比23.9%。居住在城镇和农村地区的居民分别由有474例和787例,分别占37.6%和62.4%。调查对象的受教育水平相对较低,以初高中水平为主。大专和本科及以上仅有124例和136例,分别占9.8%和10.8%;初中及以上水平人口数量最多,有391例,占比31%;其次为小学及以下受教育水平368例,占29.2%;最后为中专或高中水平,共有242例,占比19.2%。我国的主要三种医保形式,城镇居民医保,城镇职工医保和农村合作医保占绝大多数,分别有341例,322例,561例,各占27.1%,25.5%和44.5%,商业保险和公费医疗分别仅占1.9%和0.8%。
        2.2 居民认为全科医生应该具备的素质  依据调查结果显示,分别有856人(67.8%)、769人(60.9%)、748人(59.4%)认为全科医生应该具备以下三种主要素质:出色的医疗技术,全面的医疗知识和较高的责任心、爱心、同情心。此外,良好的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优秀的管理能力和完善的预防保健工作也是全科医生应该具备的素质。(见表1)
                        表1  全科医生应具备的素质





2.3 学历期望  在本次调查的居民中,402人(31.9%)对首次诊断的全科医生的学历没有要求,然而分别有490人(38.8%)和291人(23.1%)希望首诊的全科医生学历至少是大专和本科。希望首诊的全科医生学历水平至少在硕士以上的有78人,占比6.2%。
2.4 居民对医疗服务内容需求  居民对基层全科医生服务内容需求从高到低依次排序为764人(60.5%)希望进行定期体检和健康教育,734人(58.2%)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有需求,696人(55.2%)希望提供慢性病的防治与监控,希望能够提供对危重病人的现场救治及转诊和慢性病的术后康复指导的居民分别有592人(46.9%)和556人(44.1%)。仅有498人(39.5%),486人(38.5%),471人(37.4%)希望提供孕妇保健,大病转诊以及心理咨询服务。(见表2)
                           表2  服务内容需求





2.5 居民期望体检频次  在对居民期望体检频次调查中,634人(50.3%)期望一年能够体检一次,486人(38.3%)在一到两年内会体检一次,75人(5.9%)会在2到5年内进行一次体检,66人(5.3%)体检与否会视身体情况而定。
2.6 期望的医疗方式  在本次调查中,希望全科医生的提供门诊医疗服务的有694人,占55.1%;希望提供上门医疗服务的有715人,占56.7%;希望提供电话诊疗和网络诊疗的分别有609人(48.3%)和527人(41.8%),选择其他的446人(35.4%)。
2.7是否希望提供上门诊疗服务及原因  希望全科医生提供上门服务的有715人,占比56.7%,其中因为信赖全科医生有278人(38.88%);认为就医程序简单的有493人(68.95%);认为上门服务贴近个人需求的有454人(63.50%)。而不希望上门服务的人员有546人(43.3%),275人(50.37%)是因为害怕个人隐私泄露,认为意义不大的有253人(46.34%),认为全科医生技术不足有209人(38.28%)。(见表3)
表3  上门诊疗服务态度及原因





3 讨论
调查显示,居民认为全科医生应该具备的主要素质排在前三位的是出色的医疗技术,全面的医疗知识和较高的责任心、爱心、同情心。这和李祎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受访对象期望提供医疗服务的全科医生具备出色的医疗技术(86.9%)和良好的服务态度(78%)。[1]同时和赵睿等[2]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这说明到医疗机构看病依然是居民最主要的卫生服务需求;随着健康意识的增强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居民对自己的健康关注度逐步提高,除了解决病痛以外更希望医生能够给自己解释清楚病情和提出一些健康指导,这对医生的医学知识面就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当前医疗纠纷事件频发,根据有关数据显示很多起因于医患沟通能力不足,医生的服务态度不到位,过度医疗依然存在,这让居民对医生的职业道德产生怀疑,出现彼此不信任的局面,因此居民对医生的责任心、爱心、同情心具有更高的期许。近70%的受访对象对基层全科医生的学历有要求,说明居民对学历教育的认可度较高,更希望为他们提供卫生服务需求的医生受过正规学历教育,那样更相信他们具备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能力,这和国家推行优秀的卫生人才下基层的政策是吻合的,有助于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实。
居民对基层全科医生服务内容需求从高到低依次排序为希望进行定期体检和健康教育(60.5%),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58.2%),提供慢性病的防治与监控(55.2%),希望能够提供对危重病人的现场救治及转诊希望能够提供对危重病人的现场救治及转诊和慢性病的术后康复指导的居民分别为46.9%和44.1%。这和姚卫光等[3]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同时和国家对基层卫生机构的服务定位是一致的,其中50.3%的受访者期望一年能够体检一次。这说明居民目前具备了一定的健康认知,对就医便利性还是有很大的需求,如果基层全科医生能够满足其卫生服务需求,会对当前医疗资源供需不均衡的局面有很大的改善。
调查显示,希望全科医生提供上门服务的占比56.7%,其中认为就医程序简单的有68.95%;认为上门服务贴近个人需求的有63.50%。而不希望上门服务的人员中50.37%是因为害怕个人隐私泄露。这说明居民对上门服务的需求占有较大的比例,这和老年人的服务需求以及当前在线购物生活方式有很大的关联性,足不出户满足需求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了当前中国居民的习惯,具有很大的便利性,而且在自己熟悉独立的空间和医疗机构相比舒适度较高,能够满足自己的个性需求;而因行动不便等因素的老年人或伤残人士,对上门提供医疗服务的需求度会更高。同时我们也发现不希望上门服务的居民更多担心自己的隐私泄露,不希望他人踏入自己独立的生活空间,这和居民的维权意识增强有一定的关系。同时上门服务还存在潜在的医疗风险,[4]如何既能满足居民的上门服务需求,又能保护居民的隐私等权利,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探讨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李祎. 太原市全科医疗服务现状及居民需求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7.
[2]赵睿,刘峰,朱坤,丁楠楠,庞雪蕊,陈克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的能力素质现况及需求调查[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9,41(06):698-702.
[3]姚卫光,崔华欠,李红,周光清.广州市城镇居民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现状及就医意向调查[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07):831-834.
[4]赵春艳,刘英杰,邵爽,王美荣,杜娟.北京市全科医生对上门医疗服务评价的质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8):3453-3458.
作者简介:陈东明,汉,(1981.09—)男,硕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健康政策与法律、基层卫生管理。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2019-ZZJH-061)——河南省全科医生服务农村社区的促进机制研究;2019年河南省高校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S201913505002)--全科医生全心全意服务基层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