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血压患者的临床内科治疗-

发表时间:2020/7/23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5月10期   作者:王蕊
[导读] 探究对于高血压患者的临床内科治疗措施。


王蕊
(峡山区太保庄街道卫生院;山东潍坊261325)
摘要:目的:探究对于高血压患者的临床内科治疗措施。方法:将2018.10~2019.10在我院就诊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中选取98例作为主要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9例。对照组是采用常规的治疗方式,观察组则是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延续性内科治疗,如饮食治疗、用药治疗、院外治疗等。将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化和生活质量评分作为主要的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有明显的改善,且生活质量评分有显著的提升。两组患者之间的数据有较大的差异,表示为(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患者的临床内科治疗,需要注重延续性质量措施,能够对患者的血压值和生活质量有较好的改善。
关键词:高血压;内科治疗;生活质量
前言: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内科疾病,主要发病人群为中老年,确诊疾病的主要标准为患者的血压持续性的异常升高,目前,高血压的致病原因主要包括了遗传因素、饮食因素、生活因素等。由于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一般情况下对患者的身体并无较大的影响,但是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血压的控制,保持血压的稳定。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对于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主要是采用药物治疗为主,饮食和运动调节为辅的状态,虽然具有明显的效果,但是常规治疗的作用和效率仍是有限的。因此,针对于高血压患者的临床内科治疗,需要注重治疗的针对性和延续性,以提高治疗有效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8.10~2019.10在我院就诊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中选取98例作为主要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9例。对照组男性患者27例,年龄在46~75岁,平均年龄为(61.24±5.21)岁;女性患者22例,年龄在49~72岁,平均年龄为(59.14±6.27)岁;观察组男性患者30例,年龄在45~76岁,平均年龄为(62.84±3.57)岁;女性患者19例,年龄在48~69岁,平均年龄为(60.34±3.45)岁。两组患者除高血压疾病外,均无其他类型疾病,且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数据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的方式。观察组患者主要是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制定延续性治疗措施,即包括了用药治疗、饮食治疗、院外治疗等,具体如下:
(1)用药治疗
   对于高血压的临床内科治疗,药物降压是最为主要的治疗措施。将49例患者按照血压的分级和轻重程度进行分类,将血压在180/110mmHg以上、年龄在65岁以上的患者作为重症患者,对于进行定期的随访,时间约为一个月一次,主要是对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进行检测,并根据病情将患者的服用药品进行相应的调整,确保用药方案的合理性[1]。其他症状较轻的患者则使用常规的降压药物进行血压的控制,并坚持长期服药、按时服药的原则。
(2)饮食治疗
   服用高血压药物能够起到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但是维持机体良好的功能状态还需要在饮食方面进行一定的控制。对于高血压患者的饮食治疗,主要是坚持低盐低脂低胆固醇的原则,以实现改善患者的机体态势的目的。具体而言,需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疾病的情况,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饮食治疗措施,从而避免因饮食不注意所造成的疾病加重现象。
(3)院外治疗
   由于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进行长期的服药,所以在患者出院后,需要进行定期的随访工作,在监测患者血压情况的同时,需要引导患者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将吸烟、饮酒、熬夜等不良习惯进行改正,并鼓励患者积极锻炼身体,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维持良好的功能状态,也有助于对血压的有效控制。
1.3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化和生活质量评分作为主要的观察指标。
1.4统计学处理
   将实验数据利用Excel软件进行收集整理,并使用统计学处理软件SPSS20.0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将得出的结果利用t值进行检验,当(P<0.05)时,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和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且数据之间的差异较为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由于受到生活环境、遗传因素、饮食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目前患有高血压疾病的患者数量在不断的增加,高血压已经成为临床内科治疗中最为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2]。虽然高血压是一类慢性疾病,对患者的危险性不是很高,但是由于高血压会加重对脑卒中、脑栓塞等疾病的发病几率,所以需要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注重对患者的血压控制,保持患者机体的良好运转。具体来说,可以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注重对高血压患者的延续治疗,即药物治疗、饮食指导、院外指导等,以提高对患者血压值的有效控制,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经过本次实验可知,通过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延续治疗,所得到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使观察组患者的血压能够有效的控制在可观的范围内[3]。此外,通过进行延续治疗,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达(87.35±7.21)分,远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25±6.75)分,说明采用延续治疗的临床治疗方式,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具有明显的有效性。
   综上,在进行高血压患者的临床内科治疗过程中,采用延续治疗措施,对改善患者的机体指征,提高患者的质量有效率,具有明显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益旺,严清梅,刘叶青. 高血压致脑出血的内科治疗分析[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01):101-102.
[2]雷雨颖. 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对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血压水平的影响[J]. 社区医学杂志,2017,15(03):30-32.
[3]刘海燕.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内科护理干预[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33):111+114.
[4]赵璐. 个体化健康教育对门诊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10):112+1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