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项目中耕地质量重估方法优化研究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10期   作者:李 威
[导读] 耕地质量重估报告是土地整治项目竣工的必须材料之一
        摘要:耕地质量重估报告是土地整治项目竣工的必须材料之一。目前对于重估的方法暂无统一标准和要求,文章以济阳县太平镇邝家等6村土地整治项目为例,对农用地分等技术方法进行优化,将参评因子分为稳定型和易变型测算整治后项目区的耕地质量等别。通过面积加权,算得整治后国家自然等平均提高0.3等,国家利用等平均提高0.6等,国家经济等平均提高0.3等。文章可为土地整治项目区的耕地质量重估提供思路和技术参考。
        关键词:土地整治;耕地质量重估
        引言
        耕地质量等别是占补平衡的重要参考指标,科学、准确计算耕地的质量等别,对占补平衡制度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已经从单纯的数量平衡转向了产能、质量等方面的平衡。2014年依据省县级耕地质量等级完善工作技术要求,借助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以2011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数据中的耕地为评价单元,对县级耕地质量进行等级评价。越来越多的学者已经将目光转移至耕地的质量评价方面,但是对土地整治项目区耕地质量重估方法研究相对不足。
        1.研究背景
        1.1主要的工程措施
        (1)土地平整工程
        土地平整工程是指为使田块灌水均匀并满足规模化机械耕作以及水土保持等要求而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进行田块土方填挖和调配,通过改变田块的坡度、规整性、破碎度等属性达到保水、保肥、高产稳产的目的。土地平整工程主要包括耕作田块修筑工程和耕作地力保持工程两项内容,是国土部门实施土地整治项目的关键和亮点工程,也是其他工程顺利实施的先决条件。
        在整治项目土地平整工程中通过合理规划和权属调整,依靠机械和人工结合的方式归并零散田块、规整田块形状、消除田面坡度、增加有效土层厚度,全面实现农田机械化耕作、全方位满足灌排水以及便于运输和农田管理要求是耕作田块修筑工程建设的目标。土地平整工程按照实施工工序可分为几个过程:剥离表土、平整底土(挖高填低)和回填表土,石漠化地区往往在平整底土前还需进行石方爆破清理以及平整后的客土回填等工序。通过开展土地平整工程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毋庸置疑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耕地的地形坡度、地表岩石露头度、有效土层厚度、田块规整度以及田块集中连片程度产生影响,进而影响耕地质量等级。
        (2)农田水利工程
        新打机井30眼,配套150QJ32-30/5型潜水泵30套,井房30座以及柴油发电机30台。13.5m长×5m宽拱桥21座,11m长×5m宽拱桥21座,8m长×5m宽拱桥29座。新建过6.5m宽农沟涵(Ф0.6m)30座,穿路涵(Ф0.6m)56座,旧桥拆除30座。规划开挖农沟14.799km;开挖斗沟6.314km。
        (3)田间道路工程
        新建4m宽沥青路15.263km。整修4m宽沥青路10.886km。新修3m宽土路4.724km。
        1.2整治前耕地质量状况
        以2015年变更后的1:1万土地利用现状图和数据库为基础,提取耕地图斑作为新的分等单元,生成耕地分等单元图,叠加2014年度济阳县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成果,得出项目区整治前耕地质量状况。
        2.评价方法
        准确确定需更新的评价指标因子是重估成果科学体现项目区耕地质量变化的重要步骤。本文在传统农用地分等规程基础上,引入相关研究成果,将评价因子分为稳定型和易变型,对耕地质量重估方法进行系统优化。
        具体方法为:通过区分稳定型和易变型评价因子,采用逐级修正的方法,在标准耕作制度和指定作物光温生产潜力指数确定的基础上,逐一进行自然质量、土地利用系数和经济系数修正,得到项目区整治后自然质量等指数、利用等指数和农用地等指数,并据此形成项目区更新后耕地质量成果。土地整治前后各等别的平均值采用面积加权的方法计算,具有较高可比性。
        3.评价指标
        3.1指标更新
        Scharpenseel、Pachepsky等学者研究了土壤主要性质的CRT值,并认为CRT>10的土壤性质具有稳定性。对照本文评价因子,根据研究结果,与土壤质地、土壤剖面构型、盐碱化程度、有机质含量、灌溉水质指标相关的CRT值均大于10,划分为稳定型指标,整治前后质量分保持不变;与排水条件、灌溉保证率、灌溉水源等指标相关的CRT值均小于10,划分为易变型指标,此部分指标根据土地整治工程措施做相应调整。
        3.2等别更新
        (1)计算自然质量等指数
        耕地自然质量等指数是指各指定作物在耕地自然质量条件下,所能获得的经济产量比系数折算的基准作物产量指数。

按下式计算:
        Rij=αij·CLij·βj
        Ri=∑Rij
        式中:Rij-第i单元第j种指定作物的自然质量等指数;Ri-第i个分等单元的耕地自然质量等指数;αij-第j种作物的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CLij-第i个单元内种植第j种指定作物的耕地自然质量分;βj-第j种作物的产量比系数。
        指定作物的自然质量分计算公式为:
        CLij=(i=1,2,……p;j=1,2,……n;k=1,2,……m)
        式中:∑-求和运算符号;Wk-第k个分等因素的权重;CLij-分等单元指定作物自然质量分,为无量纲数;i-分等单元编号;j-指定作物编号;k-分等因素编号;p-分等单元的数目;n-指定作物的数目;m-分等因素的数目;fijk-第i个单元内第j种作物第k个分等因素的质量分。
        (2)计算土地利用等指数
        指定作物利用等指数按下式计算:
        Yij=Rij·KLj
        式中:Yij-第i个分等单元第j种指定作物的利用等指数;Rij-第i个分等单元第j种指定作物的自然质量等指数;KLj-单元所在等值区第j种指定作物的利用系数。
        耕地利用系数计算公式为:
        KLij=Yij/Yjmax
        式中:KLij-样点的土地利用系数;Yij-样点的标准粮实际产量;Yj,max-指标区内最大标准粮单产。
        (3)计算土地经济等指数
        指定作物经济等指数按下式计算:
        Gij=Yij·Kcj
        式中:Gij-第i个分等单元第j种指定作物的经济等指数;Yij-第i个分等单元第j种指定作物的利用等指数;Kcj-第j种指定作物的土地经济系数。
        土地经济系数计算公式为:
        Kcij=αij/Aj
        式中:Kcij-样点的综合土地经济系数;αij-样点综合产量-成本指数;Aj-县内最大产量-成本指数。
        (4)计算更新后耕地质量等别
        按照《农用地分等规程》(TD/T1004-2003)、《山东省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技术细则》等规范要求,更新后的自然质量等指数、利用等指数、经济等指数采用200等间距进行划分,整理形成更新后的耕地质量等别。
        4.成果分析
        (1)本文充分考虑土地整治工程对耕地质量的影响,依据土壤特性区分稳定指标和易变指标,确定农用地分等更新的指标和更新数据来源,对土地整治项目区的耕地质量进行了更新评价,测算出了整治后的耕地质量等级。经面积加权测算,整治后国家自然等平均提高0.3等,国家利用等平均提高0.6等,国家经济等平均提高0.3等。
        (2)耕地质量重估方法的科学、准确是土地整治项目的关键步骤。本文在传统耕地质量重估方法基础上,调整优化以往通过主观选择评价因子进行更新的方法,使得评价体系更加的科学合理,评价结果更加符合项目区客观实际。评价方法可为土地整治项目区的耕地质量评价工作提供思路和技术参考。
        结语
        土地整治项目耕地质量重估方法是在现有农用地分等成果的基础上,基于工程建设对耕地质量的影响而在项目尺度上对质量等级的优化完善,通过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对耕地质量影响因素进行更新调查,以现有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方法为基础,结合土地整治项目的特点和工程效益影响进行耕地质量优化评价,评价结果不仅反映了土地整治项目实施的成效,而且可以为后续土地整治项目的开展提供思路和参考。
        参考文献
        [1]张庆坤.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山东卷)[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10.167.
        [2]郭旭东,邱扬,连纲.区域土地质量指标体系及应用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3]程锋,王洪波,郧文聚.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J].中国土地科学,2014(02):75-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