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公路养护管理问题及解决策略要点探讨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11期   作者:李海燕
[导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压力日益增大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压力日益增大,产生超重现象的公路也逐渐增多,严重威胁了其交通承载能力。基于该情况,在日常一定要加强公路的日常养护。做好公路养护管理,可以及时处治和修复公路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类病害,提升公路的综合使用性能,确保安全畅通。养护过程中应以主动养护、动态养护为发展目标,正视养护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应用新材料、新技术以及新工艺,进行合理科学的养护管理,从而有效提高公路质量。
        关键词:公路;养护技术;问题;策略
        前言:良好的公路养护工作是公路在建设后使用过程中的重要保障修复性工作,倘若养护工作做的不够好,将对公路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在这方面要意识到养护技术的重要性,对现有的管理和养护机制进行不断的创新升级,积极做好公路养护管理的应用和防范措施,确保公路的质量。
1 公路养护管理概述
        公路养护指的是按照具体的技术操作规范,采取先进的公路维护技术对公路进行日常保养,防止其出现路面缺陷等问题,避免这些问题带来突发事故状况,公路养护以向公路使用者提供良好服务、最大限度减少公路状况带来的损害为最目的,对公路安全进行施工作业。主要维护方式表现为公路的维修、日常保养、损害维修、公路工程加固与增建等,以此保证公路质量与交通基础安全,保障交通经济的稳定发展。
日常的公路养护工作贯穿在整个公路运行过程中,公路养护内容丰富,不但要保证路基的结构稳定,更要保护好路面的平整,路面养护是整个养护的重点,也是中心环节,因为路面直接承受行车荷载,受到自然因素影响最大,其表面的平整度直接影响着行车安全,只有全面做好路面养护,通过经济合理养护,才能保证行车速度与质量,满足出行需求。
2 当前公路养护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2.1 养护管理体制不完善
在公路养护方面,计划体制过于流于表面形式,仍然沿用传统的养护管理体制来实行现代化管理,造成在经济发展中缺少了原本的活力。存在部分公路养护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检查,而且各省市间又缺少统一的管理体制,地域间管理体制严重影响了公路养护工作的开展。
2.2 养护管理不到位
目前,公路工程养护工作主要由政府的职能部门负责,工程养护所需要的经费往往是来源于政府财政拨款。但由于各个地区财政能力不同,所支出的公路养护费用存在较大差异性,普遍存在资金投入不足,人员投入不足的问题。并且公路养护效果并不能和养护人员的薪资和福利待遇相挂钩,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强,缺乏责任感。在对公路进行养护过程中,主要是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这常常会导致公路养护不到位,养护质量差。
        2.3 养路员工文化素质偏低
在计划经济模式下运行的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时期,养路员工是一个不被重视的社会群体,养路员工历来与苦、脏、累划等号,在社会上处于边缘人群,因而招来的工人相对条件比较低,文化要求也不高,只要有力气就行。由此,造成养路员工接受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有一定的困难,也因此制约了公路的养护水平。
3 有效加强公路养护管理的几个重要策略
3.1 完善公路养护管理机制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进步,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也要跟随时代发展,革新落后体制,创新管理制度,确保公路工程的建设和养护管理工作能够同时进行。结合现代的发展观念,公路养护管理机制就要有针对性的不断创新,全面系统的开展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相关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对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合同管理体制,方便在养护管理中进行详细记录。

也可以对公路进行实地的考察,定期监测和记录公路的状况,对记录的数据进行有效地整理和分析,从中找到管理工作的规律,有效的对公路进行及时的维护。
3.2 创新养护管理新模式
积极推行管养分离的市场运作模式,加快推进公路养护向常态化、规范化、专业化、机械化、市场化方向发展,以养护质量为重点,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履行行业监管和技术指导,将大中修和日常养护工程推向社会化,通过招投标养护、委托养护、合同养护、个人分段承包、受益单位养护模式,健全合同管理,计量支付、质量安全、绩效考核、信用评价等保障体系,培育养护市场竞争机制,全面提升公路服务品质和通行能力。鼓励有条件地区建立集养护、路政、运政、客运场站管理为一体交通综合服务站,积极探索建养管运一体化新模式。
3.3 应用新材料
公路沥青作为热塑性树脂材料,在光、水、热、氧、碾压等作用之下,会出现沥青老化问题。沥青老化之后,使得路面使用性能有所降低,开始出现路面粗糙、脱落以及网裂等问题。在路面喷涂再生剂、防老剂等材料,这种材料包含轻质油分、溶剂以及胶质,可以对沥青轻质成分起到补充作用,提高沥青弹性和柔韧性,让沥青寿命得到延长。可以使用了冷施工沥青混合料,为了快速修补沥青路面,避免温度给施工带来的影响,这种材料是一种良好的选择。冷施工沥青混合料是改性沥青混合110C沥青拌合料,再和50°C矿料均匀拌和,制作沥青混合料成品。
3.4 推广应用路面养护新技艺
一是在微观层面上,研究推广包括改性乳化沥青技术修补坑槽、雾封层技术处理路面渗水、微表处技术修复车辙等经济适用性路面养护新技术,用较低的能源消耗,通过有效的新技术,完善公路养护工作,满足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二是在宏观层面上,可以利用大数据将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中形成的各种数据加以统计、整理、分享,有效地对养护管理的日常工作进行管理,确保公路能以较高的养护质量运行,保障顺畅的交通环境。
3.5 做好公路日常排水维修
应定期检查公路泄水管及排水系统,对存在的堵塞问题及时进行清理。在具体维护过程中,为使受到破坏防水层的问题得到有效避免,在处理隔水层施工中一定要尽可能选用具有良好隔水性能的材料。当桥头与公路相连接部位存在超过3%坡度时,为避免路面受到雨水的冲刷作用应设置截水沟。在使用封闭式排水系统的过程中,一定要定期检查其畅通性,同时检测其出水泵的性能是否正常,以免由于管道发生堵塞而造成水流冲刷公路而影响交通及车辆的正常行驶。
3.6 强化公路预防性养护管理力度
公路使用过程中,不同时期所产生的病害问题也各自不同,在不同季节所产生出的病害现象也存在些许差异,因此,有关部门在规划公路预防性养护管理方案之前,还应考虑公路使用时间及当下季节对公路使用状况产生的影响,保证公路预防性养护管理方案的合理性,确保公路工程养护管理效果能够达到预期目标和相应标准。如果公路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病害,则需要相关人员对公路出现的病害展开有效分析,同时对公路实施安全评估,明确公路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出现病害现象的几率和安全状况,不断优化预防性养护管理方案,使得该项养护管理在公路施工和后期使用中的作用效果得以彰显。
3.7 加大公路养护资金投入
要加强公路交通管理部门对公路养护工作的重视程度,在现有的资金基础上加大资金的投入,保证养护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可以顺利的进行。同时,政府也需要根据当地的城市建设情况制定相应的公路养护目标,对公路养护资金进行严格的把控,加大基金流动的监管力度,保证每一笔资金都切实有效的用在公路养护的过程中。
4 结语
        综上,养护管理是保障公路施工质量的一个关键环节,在实际工作中应正视养护中存在的问题,坚持建、管、养、监并重原则,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公路养护管理系统、加强预防性养护措施的实施,为公路养护发展创造新的环境,提升公路运营的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孙美英. 公路工程养护管理的分析[N]. 山西青年报,2015-08-30(006).
 [2]李慧鹏.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民营科技,2011(2):2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