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自动化控制在工业中的应用,已经能够取代传统系统中的技术顺序控制器、继电器、计时器、执行逻辑组件等功能,建立一套新型的软件控制系统,具有更强的通用性、可靠性和抗干扰性。而且自动化控制的编程实现较为简单,为其大范围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自动化控制器的内部运行方式一般采取循环扫描方式,在大中型自动化控制器中,也会使用到中断运行方式。完成初始的程序编程和调试工作后,可以将编程器程序写入自动化存储器中,接受现场输入信号,连接执行元件,通过输入端和输出端的运行,实现自动化控制。
关键词:自动化;控制;供热管理
1自动化控制在供热系统管理中的效益分析
1.1对成本的节约
自动化系统在供热中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集中供热系统的工作效率,减少了工作人员的配置。由于自动化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可以帮助热力公司在进行供热管理时,减少工作人员的使用。特别是在高峰时期,比如北方冬季严寒季节,城镇生活生产活动对热力的需求量大,热力公司的供热工作压力巨大,在进行供热管理时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这些工作人员的人力成本就是一笔很大的开销。而自动化系统的使用,可以大大节省工作人员的使用,避免工人的过度工作,这对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和节约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
1.2提升供热质量、促进资源节约
自动化系统在集中供热中的使用,可以实现对用热客户的用热需求和供热系统的供热情况的实时监控,并通过具体的设定,使供热系统采取调配措施,保障用热客户热量的均衡有效,提升热量用户的满意度。同时,由于自动化系统可以通过自动监测,对环境温度进行科学的反映,在实际供热过程中,可以实现供热系统水温和流量的自动化控制,从而使供热公司的供热系统实现自动化的科学调配,改变了以往供热过程中的无差别供热,提高了热力使用效率,节省了热量资源。
1.3对供热管理系统问题的及时发现和解决
供热系统中的换热器容易出现堵塞和结垢的问题,在以往的供热系统运行中,由于无法及时检测到换热器和管道中的热水传输和设备使用情况,在设备出现问题时,无法进行有效的排查和解决,导致供热质量较低。自动化系统可以通过计算机的设置,对供热系统中的水热流通情况和管道换热器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并把监测结果进行信号转换,传输给人工控制部门,在发生系统故障时还可以及时发出预警信息,帮助工作人员及时作出应对措施,保障供热系统问题的及时解决。
1.4 数据分析与整理
为保证供热综合自动化及其工程化的应用,除了使用变频技术外,还应该对供热系统的数据进行分析与整理,这也具备一定的现实意义。由上述系统搜集获取的供热数据,需要进一步地被分析与整理,这是实现供热综合自动化及其工程化的重要环节之一。这能够在原来的基础上,再次将供热系统的管理由较为粗放的定性管理转变为更加科学化、合理化的定量管理,以实现供热系统管理不断的智能化、现代化发展。这种数据分析与整理工作,可以有效地解决供热系统中的物化管理和供热系统中对操作员工的绩效评估问题,降低供热公司整体的运行经济成本,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数据分析与整理在改进对员工的绩效评估方面。某公司为促进和推广更加科学合理的操作方式,通过对生产数据进行分析与整理,发现各个操作岗位操作员工的工作效率与工作技能情况。将供热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与员工操作相关联,就可以由系统运行数据对操作员工的综合业绩与能力进行评估,使评估工作更客观化、公平化。将评价结果与员工的实际薪酬相结合,定会最大程度地调动起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新技术与新工艺的研发,提升系统的运行效率,使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有效提高。
2自动化控制的实现
换热站的设备配置一般包括:循环泵、补水泵、补水箱、换热器等,在运行过程中主要调节的参数是一次网流量、二次网循环流量、压力、温度。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管理人员能够及时掌握设备的运行情况,实时作出运行调整;自动化控制程度提高后,有效的保护了设备的安全运行;大大减少了运行人员的投入,节省了费用的开支;供热参数根据工况及环境变化自动调整运行,避免了人为调整的间断或滞后现象,减少了热能的损耗。
(1)通过变频器控制循环泵、补水泵转速,实现在负荷流量发生变化情况下循环水压力定压运行。
(2)采集室外、室内温度,经数据处理控制器进行自动分析计算后,将控制命令发至一级网流量调节阀。通过调整一级网热介质流量,使进入换热器的一级流量发生变化,从而调整二级循环水温度。
(3)在数据处理与控制器中编辑各设备的运行切换、自动调整、保护命令,如:
①断电保护—系统断电后报警,自动关闭一级流量调节阀,确保换热器不超温损坏;
②超温保护—二级网循环系统设定上限运行温度,一旦超过立即报警并停止系统运行;
③循环压力保护—二级网循环系统设定上、下限运行压力,当超出设定的压力范围后立即报警并停止系统运行;
④二次网断水报警—自动监测补水箱水位,当水箱水位过低无法正常补水时,自动报警并停止系统运行;
⑤根据室内外温度变化情况实时进行二级网供热温度调整,对采集的室外温度进行分析,设计对应的二次网供热温度,在就地程序中编入控制程序,结合各地区环境温度特点,通过一个时段摸索,以满足室内供热温度的原则,编辑供热温度调整表。该功能提高了自动调节水平及调节的及时性,有效降低了热损耗;
⑥时间温度补偿,结合当前城市生活用热规律,分时段对原供热温度进行补偿调整,也是节能降耗的重要途径之一。
(4)在各换热站内安装高清旋转变焦摄像头,将实时录像信号传送至集控站,实现对站内设备运行情况进行远程实时监视。
(5)主要控制设备。①数据处理与控制器。②动态电动调节阀。③变频器。④温度传感器。⑤压力变送器。⑥室内温度采集器。
3总结
结合供热公司实际发展的迫切需要,就更应该加强对供热系统的监测、管理工作,研发更为高效的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对技术不断改进,提出相应的工程化应用途径;通过对企业内部的各项技术应用进行研究、改进,以期探索出更加高效的供热系统,从而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更为优良的供热保障。
参考文献
[1]张路杰.换热站自动化控制供热系统的研究[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8,8(16):87-88.
[2]时永豹.集中供热系统中热网的电气自动控制[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8,8(11):67-69.
[3]李硕辉,王海群.浅谈自动化控制系统在热力站的应用[J].中国设备工程,2018(15):22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