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消防隐患与防火监督工作探讨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10期   作者:方耀武
[导读] 近些年,高层建筑火灾频发,人员财产损失巨大
        摘要:近些年,高层建筑火灾频发,人员财产损失巨大,给高层建筑管理工作敲响了警钟。文章从高层建筑消防隐患特点着手,全面分析了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的原因,强调了高层建筑防火监督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有效地排除高层建筑消防隐患,提高高层建筑防火能力,加强对火灾的监管,减少火灾的发生,使高层建筑成为更加安全的场所,最大限度地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关键词:高层建筑;消防隐患;防火监督
        一、高层建筑消防隐患特点
        (一)高层建筑设计不合理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不合理,会造成消防隐患问题。一部分高层建筑,在设计每个空间的隔离墙时,没有充分考虑到消防需要,将建筑物内部空间与排烟管道相互隔离开,这就会导致在高层建筑中,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大量的浓烟无法及时从排烟口排出,过浓的烟雾会造成高层建筑内部人员呼吸困难,最后导致窒息情况,加大了高层建筑火灾伤亡率。有些高层建筑的设计只重视外观,忽视了消防需要,高层建筑内部的消防通道,与使用空间距离较大,一旦发生火灾,高层建筑内的人员无法快速到达消防通道,延误了最佳的逃生时间,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另外,还有的高层建筑对火灾报警装置的位置设计不合理,报警装置与人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区域距离较远,当发生火灾时不能第一时间开启火警,影响了消防救援和人员逃生。
        (二)高层建筑内部可燃物多
        现代高层建筑内部空间大、使用功能多,随之增加的就是建筑物内部的装修材料使用量,以及水、电、煤气等设备和电路等。目前,建筑装修材料以木材、纤维、塑料、布料等易燃可燃装修材料为主,这些装修材料一旦与明火接触,就会快速发生燃烧。大量装修材料在燃烧时,还会挥发出有害气体,这些气体一旦进入逃生人员的鼻腔和口腔,会引起人体内的一氧化碳中毒反应,造成人员昏迷,无法及时从火灾中逃生。
        (三)高层建筑火势蔓延快
        高层建筑中为了满足建筑使用功能需求,一般会将内部空间进行间隔划分,每个独立的内部空间一般比较狭小紧凑,在发生火灾时,火情会迅速蔓延到很多的小空间内部。另外,高层建筑中的管道井、电梯井和电缆井等,以及通风管道,都直接与高层建筑外部相连,外部环境的空气可以从这些建筑结构中大量进入高层建筑内部,增加了明火与氧气的结合,助长了火势蔓延。高层建筑内部如果通风管道的防火防烟分隔功能不完善,还会在火灾发生时形成烟囱效应,加大火灾的蔓延趋势。
        二、高层建筑防火监督工作
        (一)优化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在设计和建设高层建筑时,可以通过优化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来提高高层建筑防火监督能力。高层建筑的内部结构设计,在考虑建筑使用需求的同时,要重视防火救援的需要。通过合理规划高层建筑的布局,在建筑物内部空间中,分别设计排烟管道,并与总的排烟管道相连接,保证在火灾发生时,大量的浓烟能够快速排出。高层建筑结构中的人员疏散通道设计,需要考虑到高层建筑使用过程中的人流量以及空间距离等,尽量将人员疏散通道设计在建筑中间部位,以便于高层建筑中的每个区域空间的人员快速撤离。高层建筑对火灾报警装置的位置设计,需要综合考虑报警时间和人员逃生时间,尽量使用并联装置,增加火灾报警装置的数量。火灾报警装置要尽量与高层建筑的使用区域接近,以方便建筑内部的人员及时进行火灾报警,给火灾救援和人员撤离争取更多的时间。高层建筑中,还可以设计专门的蓄水池,保证其内部始终存有火灾救援和消防控制的蓄水量,以方便高层建筑的火灾救援开展。高层建筑的装修设计中,要尽量使用可燃点较高的材料,以及无毒害的材料,尤其是一些具有较高防火性能的材料,从而降低火灾发生时的有害浓烟量以及火势发展速度。


        (二)引用新型防火技术和设备
        传统的室内防火主要以消防栓器材为主,消防栓具有灵活的特点,可以对小范围、不大的火势起到较好的控制作用。但随着高层建筑的发展,消防栓已经难以满足现代防火需要。在高层建筑中,引用新型防火技术和设备,能够提高消防救援能力,为高层建筑内部人员疏散争取更多的时间。新型防火技术和设备,具有更大的喷水量,还能够智能检测着火点,极大地提高了高层建筑消防水平。目前,较为广泛使用的新型防火技术和设备,是自动感应喷洒技术。通过在高层建筑每一层的顶部安装自动感应喷洒设备,实现了全面覆盖的防火监督。自动感应喷洒消防设备,主要是利用自动感应元件,并预先设置烟雾感应标准。
        (三)在楼层内设置安全避难所
        高层建筑设计中,可以在楼层内设置安全避难所。在发生火灾后,无法及时疏散的人可以直接到距离自己最近的火灾避难所躲避。避难所需要与室外相连,并且不能超过十五层的高度,这是为了方便消防云梯可以达到避难所的高度,及时救援没有疏散的被困人员。高层建筑内设置安全避难所,需要与建筑内部空间能够完全隔断,以避免浓烟进入到避难所当中。楼层内设置安全避难所,可以利用阻燃材料的门,以有效防止火的高温对普通门的材质造成烧焦甚至熔化。楼层内设置的安全避难所中,需要独立设计防烟通道,高层建筑的室内人员,通过防烟通道进入到安全避难所后,可以关闭大门,并等待救援。火灾安全避难所的设计面积,需要保证人员的避难需要,一般为每平方米容纳五人。避难所内不应存放易燃物,还要避免煤气管道从安全避难所中穿过。安全避难所的建筑结构中,除了必要的入口门,以及与室外连接的通道门,不应有其他的进出口,避免高层建筑中的浓烟进入。
        (四)普及消防安全基础知识
        高层建筑防火监督工作,需要重视对消防安全基础知识的普及。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者、物业管理者、居住和使用者,都是普及消防安全基础知识的重要对象。相关消防监督机构,可以通过定期举办消防基础知识宣讲和培训,来提高人们的消防安全意识以及应急能力。高层建筑物业管理单位,还可以联合消防救援机构开展火灾演习。通过模拟火灾发生的情形,鼓励高层建筑内部人员,根据所学习和掌握的消防安全基础知识,正确使用消防设备以及疏散通道。在演习中加强高层建筑内部人员对火情的正确处理能力,保证高层建筑内部人员能够在发生火情的第一时间进行报警、疏散等。除此之外,消防安全基础知识在普及过程中,还要加强人们的火灾预防意识,物业管理单位也要加强管理,不在高层建筑内部储存或摆放易燃物等。消防疏散通道、安全避难所等,需要严格管理,不能占用消防空间。相关单位还可以充分利用外部信息传递媒介,如网络平台、各种媒体等,加大消防安全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消防意识。
        三、结语
        随着城市化的加快,高层建筑已经逐渐成为主要的建筑类型。高层建筑所承担的社会功能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就是高层建筑消防隐患问题以及防火监督工作的开展。消防监督管理中,需要根据高层建筑消防隐患特点,如建筑设计不合理、内部可燃物多、火势蔓延快、火势扑救难度大、人员疏散难度大等,实施有效的措施,将火灾预防与火灾应对相结合,提高高层建筑防火水平。
        参考文献
        [1]赖思颖,潘锦凯.高层建筑消防隐患与防火监督工作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8(09):69-71.
        [2]杨爱勇.高层建筑的消防隐患分析及防火监督策略[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03):140-141.
        [3]黄孟林.高层建筑消防隐患及防火监督问题的研究[J].低碳世界,2017(24):175-176.
        [4]李树林.公共建筑消防隐患及防火监督工作的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2):2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