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春即将到来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笼罩荆楚大地,并迅速波及全国。疫情在给人民生命健康造成巨大威胁的同时,也引发了全社会对于疾病、健康、灾害应对的关注。每个与之相关的行业和个人都有责任对此进行反思。医院建筑是诊治疾病的关键场所,同时也是各种病毒滋生、疾病暴发的重点防控场所。医院感染暴发与防控的影响因素很多,医院建筑设计尤其是建筑布局设计是首要因素,对医院内的感染防控起着基础性的影响。本文将从感染暴发与控制和建筑设计的关系、感控视野下的医疗机构重点部门、重点部位设计等方面进行探讨与思考。
关键词:感染控制;视野下;医疗;建筑设计
引言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湖北省武汉市暴发。为抗击疫情,武汉市从紧急启动建设“火神山”“雷神山”两个应急医院,到将一批体育馆、博览中心、会展中心甚至仓储物流园、空置工业厂房等改造成为收治确诊轻症患者的“方舱医院”,种种“临时医院”的应急建设不一而足。其中,本次疫情中采用的新应急医院形式(笔者将其命名为“武汉式方舱医院”)引起了建筑界的共同关注。不仅其他疫情紧张的城市也相继启动了类似建设,有些省市还紧急出台了相关专业性规程。疫情全球大流行后,各疫情严重的国家也纷纷建设类似的应急医院。其中,本是为民众强身健体提供空间、“健康城市”建设中最主要的建筑类型——大型体育馆建筑成为“武汉式方舱医院”的原型的主体之一。20世纪8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城市”理念。随着人们对“健康”内涵的理解逐步加深和延展,“健康城市”中所谓的“健康”也不再简单地指城市中的人不患疾病,而是涵盖了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健康城市”成为从个人行为到城市规划的综合概念。在“健康城市”的框架下,作为组成城市空间的主要元素之一的公共建筑,特别是体育场馆,成为维持和提高市民日常生活健康的重要场所,而医院建筑则是进行医疗救助不可或缺的类型。在我国多个“健康城市”的建设中,人均体育设施用地面积和每千人拥有的床位数都是重要指标。当前,我国各城市体育场馆普遍有数量不足、人均面积较少的问题,可以预见在未来落实“健康城市”建设目标的进程中,体育设施作为主要的建筑类型,数量增加的同时规模也不会小。而新冠肺炎疫情则提示人们应该意识到,未来新建设的体育场馆中的一些项目应该作为“战略预备队”来考虑,以在应对突发超大规模烈性传染病疫情时可以被快速改造为“应急医院”使用。本文即从健康城市建设背景出发,着重探讨未来新建的以大型体育馆建筑为代表的城市大型大空间建筑如何在建设之初就以“平战双轨”为出发点,在规划布局与建筑设计中应对疫情需求的设计策略。
1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背景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席卷中国,给中国社会与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这也成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首发于湖北省武汉市,以其极强的传染性在短时期内迅速由湖北省向外扩散,全国各省市都发现了相当数量的疑似和确诊病例,国外如韩国、日本、意大利、美国等地感染人数也在持续增长。2020年1月3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防止疫情的进一步蔓延,社会生产、生活等各方面被迫紧急刹车、停摆,由此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和消极影响暴露出我国现行的公共卫生体系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所存在的明显不足。作为一名从事医疗建筑设计和研究的建筑师,一方面为广大医护工作者无私无畏的精神感动,另一方面关注各级医疗机构建设,思考如何改善与提升医疗建筑的规划设计来更好地应对诸如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这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感控视野下的建筑设计控制要点
2.1建筑布局
对于建筑布局,有着不同层次的控制要求:一是总图布局要考虑院感重点部门的位置关系,并且考虑所在地区的常年主导风向;二是科室内的布局和流程设计应严格遵循洁污分开的原则,诊疗区、污物处理区、医护办公生活区等不同区域应相对独立,布局合理;三是房间内的布局要考虑流程的合理性。以下,通过几个典型的案例来说明这个问题:案例1中,总图布局未考虑当地的常年主导风向,感染部门的位置设计不当,在流感高发季节,感染科的污染空气会流向普通门诊,极易形成普通患者和医务人员的感染隐患。案例2中,某医院改扩建工程,感染科的发热门诊入口和儿科入口距离过近,由于儿童属于易感人群,此布局会形成大的感染隐患。案例3中,某医院血透中心内部设计不当,未设计隔离透析区,且污物区和清洁区没有清晰界限,极易造成院内感染。
2.2第三层级:定点专向的危重救治
第三层级则要考虑危重新冠肺炎病人的救治、恢复。充分利用传染病医院及公共卫生中心作为病患主要救治医疗机构。传染病医院的床位及规模需进行再论证,场地选址应充分考虑扩充传染病床位的可能性,传染病医院的各类用房比例应根据传染病调整,适当增加急诊急救、门诊医技及住院的比例。需考虑氧疗、有创、无创机械通气、体外膜肺氧合(ECM0)、中医治疗等设备用房的预留空间。负压病区建议分普通负压病房、负压隔离病房不同病区,并增加负压手术室的数量,在重症监护区也可以增设负压重症监护床位。公共卫生中心作为救治病人的综合医疗机构,除了上述的功能外还应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预警系统,科学预测突发事件的发生概率,在第一时间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协同施策。
2.3门诊部感控设计要点与思考
门诊部的设计,除了遵守《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51039-2014以及《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WST591-2018等相关行业规范外,从感控角度,应重点关注以下内容:第一,门诊部的诊区布置要合理高效,要注意区分不同的病种,处理好不同诊区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特别要注意部分门诊如呼吸科门诊中容易出现传染性疾病,注意区分有传染性的和无传染性的门诊布局;第二,儿科的设计要注重选址的安全性与便捷性,尽量和普通诊区分离设置,不仅包括出入口的分设,同时要注意和其他院感重点科室的位置关系;第三,关注院感要求高的科室门诊设计,如呼吸科。因为呼吸科所面对的呼吸道疾病传染性很强,容易引发交叉感染。从建筑设计层面要优化布局,使呼吸科的设置要尽量独立,如处于门诊区域的末端位置,自成一区,最好要能有相对独立的流线、楼梯等;第四,要注意区分普通诊区和隔离诊区。除了儿科设置隔离诊室外,可以考虑在呼吸、消化等门诊设置少量隔离诊室,用于分诊有困难或者特殊情况下患者的紧急处置;第五,口腔科的设计也应特别关注,复用器械的使用、消毒、存储、发放流线设计要合理,同时注意污物间的位置尽可能远离工作区和生活区。
结语
新冠肺炎疫情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重大的损失,也让全社会意识到,一旦遭遇如此规模的突发疫情,无论何地的日常医疗系统都难以第一时间将病患收治到位,必须有临时应急医院的建设储备。相对于临时选址、临时生产和临时建设,使用诸如大型体育馆这样的城市已有大空间公共建筑改造为临时医院,是未来应对超大规模疫情暴发的“平战双轨”思想的必然结果。而落实“平战双轨”思想,则必须在相关项目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未来“战时”的使用需求,并在设备研发和建设投资中,用合理的“战略储备”为未来做好充足的准备。
参考文献
[1]传染病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50849-2014[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4.
[2]杨海宇.北京市医院建设“抗疫设计”的15点建议[EB/OL],202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