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质灾害的出现,具有一定的突然性,会对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造成诸多不良的影响。因此,需要应用专业的地质灾害防治的手段,展开对地质灾害的预测、防治,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降低地质灾害发生带来的不良影响。应用地质环境评价工作,能够对区域中地质环境达成综合性的认识。就地质环境与人类活动进行评价,通过对地质环境评价的应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效力可以得到强化。基于此,本文展开对地质环境评价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地质环境评价;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用分析
引言
不同的环境中环境综合因素,会对地质环境产生影响。地质环境的质量存在差异,不同地质环境的容量与承载力有着明显的不同,通过对地质环境的评价,能够确切的得知该地区中地质环境的具体状况。地质环境评价需要应用综合的环境评价体系,对于水环境、土壤环境以及具体的人类应用状况进行分析,将这些因素综合,可以判断区域中地质环境的稳定程度。
一、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评价之间的关系
地质灾害的发生,不仅与区域中的环境有联系,也会受到全球整体环境的影响。近年来的全球性极端天气的出现,增加了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另外,人类的活动对于地质环境会造成影响,较为常见的包括,工程的建设、矿产资源的开采、森林的砍伐等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突然性的特点,人们在面对地质灾害的过程中,往往会束手无策,受到安全威胁与财产损失。
地质环境的评价,能够使得区域中综合的地质环境因素得到关注,应用专业的工作手段,对地质环境进行分析,确认区域中地质环境的稳定与否。一些情况下,由于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地下水位、土壤、受力结构等发生变化,会导致地质灾害的出现,根据地质环境评价的结果,能够对区域中的地质环境变化有所认识,提前的预防地质灾害,采取更为合理的手段,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另外,由于受到区域中地质环境运动周期的影响,会固定的发生一些地质灾害,应用地质环境评价,就能够确知地质灾害的发生时间,采取合理的规避手段。
二、地质环境对地质灾害的影响
地质环境对于地质灾害产生着根本性的影响,即便是通过人为行为造成的地质灾害,也是由于人为对地质环境的稳态改变而造成的。因此,要重视地质环境对地质灾害的影响,结合具体的人类活动与目的,进行地质环境的研究,预防地质灾害。在一些区域中,自然的地质活动会发生带来地质灾害,由于区域中人类的活动几近于无,因此这些地质活动不会对人类造成负面性的影响,对此可以减少关注。地质环境、地质灾害以及对人类的影响,是紧密相关联的,不可对此有所忽视。
三、我国的地质灾害防治状况分析
在我国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中,主要以预防为主,采取后期的综合控制管理手段,防治地质灾害的继发性灾害。从整体上进行分析,可以认识到,我国的地质灾害对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较为有限,这就导致了地质灾害的预防机制并不完备。需要关注专业的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应用地质环境评价对地质灾害进行更多的管理,改善整体的地质环境状况,使得地质环境的稳定性可以得到增加。
在不同的区域中,我国已经形成了适合于区域地质状况的地质灾害应急管理机制,这对于地质灾害预警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在现有的情况下,仍旧需要发展完善[1]。
四、地质环境评价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策略
(一)应用地质环境评价增强对区域中地质环境管理的整体性规划
地质环境评价,对区域中影响地质环境的因素关注较为全面。因此,要结合地质环境评价的结果,增强对区域中地质环境管理工作的整体性规划。
地质环境评价有着明确的标准,当区域中的环境变化影响到地质结构稳定性时,应用地质环境的评价可以提前得知这一情况,通过对综合环境评价信息的整合,能够制定出详细的预防方案。包括在不同时间段对不同区域中工作的规划,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应用具体的规划内容即可。在这样的情况下,系统性规划可以减少区域中地质灾害的发生,提前的采取策略减少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对于周期性的自然地质灾害,也可以采取提前规避的方式,减少区域中地质灾害造成的负面性影响[2]。
(二)建立地质灾害预警系统
地质灾害具有突然性的特点,一些地质灾害的发生,受到气候、天气等等因素的影响,在整体规划中难以体现出来。应用地质环境评价的结果,可以根据以往区域中自然变化的状况,说明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天气条件下,地质环境的变化状况,并且根据具体的情况变化,确定地质灾害的发生几率。在出现相似的气候、天气的状况时,应用根据地质环境评价构建出的地质灾害预警机制,可以提前对区域中活动的人员进行预警,及时的组织人员的疏散、撤离,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不良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在预警发出以及撤离执行的过程中,需要节奏紧凑,合理的应用时间,避免预警速度过慢等情况的出现[3]。
(三)对于地质灾害进行后期的处理
在现阶段,技术的发展有限,自然的变化状况较快,在许多的情况下,地质灾害仍旧不能够提前预知。面对这种状况,需要第一时间的得知地质灾害的具体状况,根据地质灾害的强度、地质灾害造成的影响,组织相关的灾后处理活动,对受灾人员进行救援,采取合理的手段防止次生灾害的出现。
在地质灾害的后期处理中,应用地质环境评价可以对区域中综合的地质状况进行确知,包括地下水的状况、土壤圈、岩石圈的状况有所认识,根据具体的状况,采取合理手段,对地质灾害进行后期的处理。在这样的处理过程中,处理的策略能够满足区域中具体的环境要求,可以达成稳定环境、合理救援、减少次生灾害发生的目的[4]。
(四)建设地质灾害的防治工程
地质灾害的预防工作,需要从多方面入手,通过合理的预防性工程建设,能够达成稳定区域中地质环境的目的。最为常见的,包括在矿产资源的开采中,应用工程的手段,对开采区域的地质结构进行稳定处理,确保开采工作中地质环境的安全。除此之外,对于一些地质灾害频繁的区域,应用地质环境评价的具体内容,结合区域中的地质环境的因素,可以设计出预防地质灾害的工程,使得区域中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体水平得到明显的提升。在地质环境评价的支持下还能够不断完善地质侦查工作评价体系,提升评价的精准度[5]。
结语
自然活动与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稳定性产生着影响,在人类活动出现的区域中,应用地质环境评价的方式,对区域中地质环境的具体状况进行关注,能够有效的预测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灾害,达成防灾减灾的目的,要对此给予足够重视。需要强化对地质环境评价应用体系的打造,在分析地质环境评价和地质灾害防治关联的基础上,从建立调查区规划体系、打造地质灾害警报、建立地质灾害应急避让措施、打造地质灾害应急处理体系、完善地质环境评价体系等方面思考怎样优化地质灾害综合评估和防范体系,旨在能够有效减少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
参考文献:
[1]姜辞冬. 地质环境评价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19(20):175-176.
[2]张敏. 鲁南地区城市地质环境评价及防治简述[J].地质装备,2019,20(01):39-46.
[3]张光辉. 地质环境评价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19(15):287-289.
[4]沈芳,黄润秋,苗放,罗文强.区域地质环境评价与灾害预测的GIS技术[J].山地学报,2009(04):338-342.
[5]汪留洋,傅荣华,吴亚子.“地质环境”与“地质环境评价”[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13,49(01):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