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模板的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董喆1 王佑升2 郭广民3
[导读] 建筑工程模板施工技术的落实,
        摘要:建筑工程模板施工技术的落实,可以提升框架结构体系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大幅度提升模板施工技术质量。有鉴于此,文中结合具体工程案例,探讨做好建筑工程模板施工技术质量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工程模板;施工技术;质量管理
       
        模板技术是目前建筑施工中重要的技术形式,对整体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把握模板施工技术特点,对模板结构体系进行有效的分析,才能不断促进模板施工技术发展,为建筑行业进步提供帮助。
        1、模板施工技术特点
        模板设计过程中,其尺寸设计需要以混凝土结构、构件尺寸为依据,通过混凝土结构等参数进行确定。因此,在模板选择过程中,需要对相关构件、建筑物等尺寸数据进行具体的分析。由于模板不仅需要承受施工负荷,同时还需要承担自身以及混凝土的重量。在充分考虑尺寸因素的同时,还需要注重模板结构的稳定性以及强度要求,避免在混凝土作业过程中,由于振捣导致失衡引起的危险问题。
        模板施工结构简单,操作十分便捷。在明确模板工程结构受力要求后,其更加适合标准化、规范化的生产,只有满足相关要求,才能进一步做到节约材料,提升生产效率。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多层建筑、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数量不断增多,基于模板工程灵活多变的特点,实现工期缩短、提升效率的效果。
        2、建筑工程模板的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
        模板施工技术是基于工程图纸对混凝土结构设计要求提供的空间维护系统,在模板构建过程中,通常需要按照工程施工的尺寸、高程、形状等数据搭建钢筋工程,而后在此基础上认真核对图纸定位内容,并提供支护体系以便承担混凝土浇筑的动能与荷载,以便使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与整体性得以保障。此类工程施工技术可重复利用性较强,并且能够为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因此在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中极为常见。
        2.1 施工准备工作
        在模板施工技术落实之前,施工管理人员必须制定专业的现场勘查人员对地区岩土质量与抗震烈度等数据进行检测,确保数据准确且完善,再结合施工图纸分析整体施工流程,并提出适当的模板支护方案,以便模板结构体系稳定性更贴合材料浇筑要求,避免工程事故等问题出现。其次,在模板选择过程中,施工管理人员应结合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与经济性的要求进行审核,确保能够承载混凝土浇筑的动能并持续处于稳定,才能将此类模板材料应用于工程内部。再次,工程管理人员需要根据工程结构拟订完善的施工方案与监督管理平台,确保施工人员知晓混凝土浇筑的知识与操作手法,并不会产生误操作的风险,便能够有效降低模板施工风险。最后,在材料与设备入场时,管理人员必须对模板支护构建与模板进行检查,确保尺寸、厚度、重量、规格数据贴合工程施工稳定性的要求,才能准许此类材料进入工程场地,以便保障现浇混凝土模板系统构建稳定性与可靠性。
        2.2 模板安装工作
        模板安装支设是建筑工程模板施工中的关键环节。模板上必须有固定预埋件,焊接钢管和镀锌钢管要准备充足,模板之间、模板与元件之间的连接必须牢固且无缝隙存在,对于那些用于拉伸或制动的元件也要保证其安装的精确性和牢固性。事实上,在实际施工中模板或元件的安装位置或精确性难免会出现偏差,但是一定要将偏差控制在限值范围内。支设模板时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梁下地基土应能承受住建筑物自身重力和施工过程带来的各种作用力,避免支设期间地基下沉影响建筑物稳固性。

按照建筑工程特点,模板支设内容通常包括基础模板、支柱模板、墙体模板、电梯井筒模板、门窗洞口模板、框架梁和板、环梁模板、看台斜梁模板、斜柱清水模板、后浇带模板、楼板预留洞模板等,比如基础模板支设中,承台可采用钢模板,用方木作为承台横竖背肋以及斜支撑,基础梁模板则采用组合钢模板;
        比如电梯井筒内侧模板可采用集中操作式的由操作机构、角模、平模、跟进平台组成的全钢电梯井筒模,电梯井筒外侧则可采用木模板,以钢管作为主龙骨,方木作为次龙骨,为了进一步确保电梯井筒外侧模板刚度,可在电梯井墙孔中设置合适直径的对拉螺栓对跟进平台、电梯井筒进行支撑。支设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在墙下口以及梁根部应预留至少 2 个清扫口,将杂物、泥浆、木屑等清除干净后再封闭清扫口;尽量避免模板表面出现裂纹或碰撞痕迹,当发现模板出现孔洞或是蜂窝状的凹陷,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模板与模板间连接处应细致打磨,紧密连接,杜绝留空;模板安装时应按照序号、布置图进行吊装,按照墙位线就位,之后检查模板尺寸、标高、垂直度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将其偏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安装完成后,侧模与底模工作面之间的局部最大裂缝不应大于1mm,0.8~1mm 裂缝的累计长度应在 25%以下的每边总长度;检查板面拼装是否平整,相邻模板之间的高差是否合格,通常将板面平整度和相邻模板之间的高差控制在 2mm 以下,每层模板的垂直度则不应大于 3mm。另外,在浇筑前可采用持续向模板洒水方法使木模板表面处于湿润状态,避免洒水量过大使水渗入模板内。合理选择混凝土浇筑、振捣和运输工具,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进行浇筑和振捣。
        2.3 模板拆除工作
        在模板拆除工作开展期间,施工管理人员必须根据工程结构体系特点拟定详细的拆除方案,并对暴力拆除等现象加以制止,才能有效避免现浇混凝土材料受损的情况出现。其次,混凝土模板拆除时间通常是在材料浇筑两天后,确保混凝土初凝状态稳定,才能实施拆除工作。而对于顶板与底板后浇带部位的模板,则应该分析受力环境,判断拆除可能出现的风险,确保满足安全施工的条件,才能将此类部位的模板拆除。在此之后,管理人员应设置专门的养护管理人员,在混凝土表面进行洒水等施工,以便建筑混凝土材料进一步凝结,并避免裂缝等问题出现,使建筑物美观性与稳定性得以保障。
        2.4 现浇模板施工节能技术
        2.4.1 制定符合实际的施工方案。制定严格的现浇模板施工制度是保证现浇模板施工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与基础。施工方案指定时要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通过对比、优化等选择出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方案。确保施工方案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有助于保证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也可以提高施工质量。针对计划或施工要求变更等情况,施工技术人员应及时修改编制有效的施工计划,及时调整施工技术方案,确保施工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保证现浇模板施工施工顺利进行。
        2.4.2 提高现浇模板技术水平。现浇模板施工单位要重视提高现浇模板技术人员的素质,组织技术人员定期参加技术培训、技能学习及理论学习等,保证技术人员掌握先进的现浇模板理论与技术,避免出现故步自封、不思进取的情况,同时通过提高技术人员技术水平的方法最大程度降低安装误差,促进安装精确度提升。
        3、结语
        现浇模板施工技术的有效落实,不但能够根据建筑工程结构特点,提供更详细的结构维护平台,使混凝土材料的浇筑空间更加稳定,避免对工程结构造成损害,同时凭借模板固件方案的不断优化,更便于维持高水准的施工质量。故而,在论述现浇模板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期间,必须明确现浇混凝土模板施工常见问题,并提供详细的解决方案,才能为后续建筑工程结构体系的搭建提供更全面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潘栋.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模板技术运用探析[J].住宅与房地产,2020(12):194.
[2]冉隆泰.建筑工程中模板施工技术应用探讨[J].中国住宅设施,2020(03):114-115.
[3]李盛飞.建筑工程中高大模板支撑的施工技术分析[J].安徽建筑,2020,27(03):73-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