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进步,市政工程也逐渐增加,市政工程涉及面广,关系到人们的生活出行,因此人们愈加重视施工中的安全问题。为了有效解决其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应该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工作素养,全面落实相应的安全制度,加强施工技术与组织上的保障。本文对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从阐述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内容入手,进一步分析了当前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了加强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前言
因为当前市政工程的建设涉及到施工前、施工过程中及其之后的多个环节其安全管理就需要覆盖到全程。但在实际的安全管理过程中,尚且存在着各层次安全意识不到位或退化、缺乏完善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施工安全管理力度偏低等问题,因此如何对其进行妥善处理,值得思考。
1、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内容分析
1.1施工前的安全管理
对施工前的管理来说,建设单位要按照行业对市政工程建设的有关要求、规章提出细化方案,结合目标工程的建设需要,对其涉及、技术、设备、现场信息做全面的把握,进而采取科学的安全风险防患措施,避免在后期爆发严重安全事故。
1.2施工中的安全管理
施工作为市政工程建设的核心环节,其涉及要素众多、工序复杂,因此在安全管理方面具有明显的不可控性质。为了强化施工安全,就需要做好现场管理,通过建立健全科学的施工规范、责任机制,确保整个现场处于的稳定秩序中,实现材料、设备、员工、技术等都处于实时监管之下,保持井井有条的安全状态。
1.3施工后的安全管理
在结束施工作业后的工程竣工环节,相关单位需要及时对其质量加以验收,对工程安全、性能等加以评估,对于存在施工质量问题及安全隐患的工程和子项目,要及时提出整改措施,以免漏洞残存。
2、当前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各层次安全意识不到位或退化
在市政工程建设领域,单位管理层对安全防患的意识不到位是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这导致其在安全管理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许多安全措施都流于形式。尽管在工程施工现场随处可见安全提示,许多安全问题也得到了具体的要求,但因为施工周期较长,许多员工的安全意识会随着进度而淡化。施工前期可能常有管理人员到现场巡视,但在施工任务快结束时,依然在运行的安全防护设施可谓少之又少,这就使得安全问题逐渐冒头。
2.2缺乏完善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机制本该发挥良好的指导、规范作用,但当前的许多管理机制却缺乏可实施性,这一方面是由于不少制度内容完全是盲目模仿其他工程或者网上案例而成,忽视了与自身工程建设需求的紧密结合,也未能考虑施工现场的特殊性。不仅如此,即使部分单位制定了相对合理的制度,但其落实也往往不尽如人意,这就使得制度成为一句可有可无的空话。
2.3施工安全管理力度偏低
为了将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安排专业人员在施工现场进行定期巡查是基本措施,它能够通过现场各要素运行、工序进展状况的实时把握来判断其中有无安全隐患,进而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加以排查、处理。但这种模式在实践中,却存在一系列问题,例如单位采取定期巡检办法,这虽然增加了检查的规范性,但也可能导致施工人员摸清规律,仅仅重视固定巡检时期的安全问题,采取形式化手段应付检查,这依然不利于质量问题的发现与整改。
3、加强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有效对策
3.1完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如前文所述,加强安全管理机制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相关单位要结合工程建设需要及其当前状况,按照国家与行业出台的某些施工标准,编制出极具可行性的具体管理细则,对施工作业提出全面的合理的规定。为了确保施工任务落实到位,应该建立与之配套的权责划分机制,将安全管理责任细化到单位内各具体部门与员工头上,督促其完成其特定的安全责任,在出现安全问题时以此为依据进行合理追责,形成警惕效果。
3.2健全施工安全管理体系
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问题,要对其加强管理,就要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管理三个方面工作。其中,就事前的预防来看,管理人员必须树立只要出现安全事故,无论其规模大小或者控制是否到位都必然会使得单位面临经济损失的意识,进而从源头上降低安全事故爆发的可能性。前期预防措施包括更为常规、紧密的安全巡检与设备运行监视等工作,通过这种随时的、严格的巡查确保各类安全防护措施准备到位,确保各施工作业人员是完全在按照有关行业规范准确操作。所谓事中处理,是指在安全问题已经出现后,相关技术人员要对突发安全事件做及时反应、科学应对,要对伤者加以治疗、安抚,对工程及相关子项目做加固处理,对这种安全、施工设施加以补休或替换。除此之外,还要做好事后评价工作,即是指在安全事故爆发及得到处理后,专业人员要针对具体问题进行科学的探讨和复盘,分析引起问题原因、总结安全处理经验,为此后的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3.3建立施工安全评价体系
施工安全评价体系,是通过对施工过程中牵扯到的施工技术、工艺、计划、人员、设备、环境等因素进行跟踪记录后,对工程的安全性进行综合的评价,健全和科学的施工安全评价体系,能够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进行预估,例如,连续的对某一施工设备的施工效果进行观测和记录,能够对设备的性能进行预测,这样就能够在设备出现问题之前,发现设备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及时的检修或者更换,就能够避免事故的发生,同样的,利用完善的施工安全评价体系,就能够进一步的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
3.4加强技术与组织上的保障
市政施工的特点决定了施工环境中存在需要解决的许多问题,技术保证即是在施工要求、施工环境与监控管理的基础上进行的,针对其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性事故,通过整理、分析和评价的方式,来减少和避免施工中可能引发的安全事故,杜绝伤亡的出现,最大限度的增强施工人员和财产的安全。在全面贯彻落实施工技术措施的时候,还应该加强安全技术措施的实际检查情况,建立相应的惩罚与奖励机制。对于施工量较大的项目工程,除了在总体的设计上采取相应的措施,还要编制详细的安全技术手册。
3.5注重安全教育培训
总体来看,当前市政工程的安全管理领域存在一定的员工水平不高问题,这就要求做好员工培训等相关工作。具体来说,施工单位要组织技术培训活动,帮助其了解行业前沿的技术成果与理论成果。再者,还要通过适当的思想教育,帮助员工强化其工作责任感,使其意识到工程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所在。另外,当有安全事故发生的时候,也应该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参与到对安全问题的反思和领悟中来,大家一同探讨出现安全问题的原因,并就如何避免此类事故再次发生进行总结,通过安全事故得到一定的教训和启示,实现开工前、开工中和事故后安全教育三位一体,理论实践并存,确保安全意识根植人心。
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问题的探讨,意义重大。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明确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内容——这包括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的安全管理;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有效对策,完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健全施工安全管理体系,建立施工安全评价体系,注重安全教育培训。
参考文献:
[1]葛海东.针对市政道路工程道桥施工管理措施的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11(18):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