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当前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对于土木工程施工的需求也在逐渐的增加,各地都兴起了土木工程项目的施工与建设。在此基础之上,如何提升土木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确保土木工程项目整体的质量,已经成为当下土木工程施工领域所面临的直接问题。而在实际的土木工程施工作业中,大部分的施工项目采用的都是混凝土结构,其在一定的环境因素、人为因素、技术设计因素等的影响之下,就会导致混凝土裂缝问题的出现。这些裂缝的存在不仅会影响到建筑的外观,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建筑的质量,是土木工程施工中重要的质量问题。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给行业内人士以借鉴和启发。
关键词:土木工程;裂缝;处理对策
引言
如果在工程施工过程当中出现了严重的混凝土裂缝现象,就会给工程建筑带来巨大的危害。首先,在施工过程当中,如果混凝土出现了严重的裂缝现象,就会导致建筑主体产生结构性改变,从而降低了建筑物整体强度,严重的大面积裂缝还会使建筑物钢筋外露,同时导致其钢筋受到侵蚀,进而使钢筋出现腐蚀现象。其次,当建筑物墙体出现大面积混凝土裂缝时,也会导致混凝土的质量产生一定的改变,从而加速混凝土裂缝的进一步扩展,导致混凝土整体地应力和承载度不够,这也会使施工的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1]。最后,在进行施工的同时,如果混凝土裂缝出现后不能够及时的对其进行治理,还会严重影响建筑物的整体寿命和质量。一直放任不管的话,不仅会加剧混凝土裂缝的扩展,还会对人类的生命安全与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
1土木工程混凝土裂缝成因
首先是原料质量裂缝。混凝土的制备依靠着多种原材料的加工,如果原材料的质量不能满足制备条件,那么混凝土的质量也必定存在问题,在实际的混凝土施工时,很可能导致混凝土裂缝的异常出现。因此混凝土施工人员应该十分重视和提高混凝土水泥和骨料的施工质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增强了施工道路混凝土的收缩性和强度,在进行混凝土水泥搅拌的施工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搅拌水量,避免搅拌水破坏了混凝土的强度和收缩性,最终很容易导致施工道路出现混凝土裂缝的异常现象。同时在施工中应该充分考虑到施工混凝土的水泥掺合料和其外加剂的施工质量进行选择,要通过设计结合实际的工程,有效控制和防止混凝土骨料和外加剂与搅拌的水产品发生化学反应,造成道路混凝土的裂缝。其次是沉降裂缝。当设计方案出现不合理结构设计时,设计者没有充分结合混凝土施工现场的情况进行施工设计,出现了内力分析的数据有误,计算的荷载系数取值过小等。此外,施工现场的勘察不到位,地质的资料和结构的数据也存在不一致性和误差,这也可能会直接造成建筑地基的结构不稳定性和不均匀混凝土沉降等问题。如果在长期的持续降雨和冰雪天气中进行混凝土施工,由于持续的降水对于混凝土建筑物的结构造成冲击,刚刚施工的建筑混凝土没有完全的凝固,就可能会直接出现一种混凝土下沉的现象。
2土木工程施工中裂缝问题的处理技术
2.1裂缝修补法
裂缝修补法顾名思义,是对于裂缝形成的地方采用一些混凝土材料和其他材料进行裂缝的修补。裂缝修补法的优点在于其操作十分简单,并且修补十分迅速,但是,对于裂缝的修补仅仅适用于不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裂缝中。这种裂缝往往是在混凝土的表面,不影响土木工程的整体结构,影响土木工程建筑的外观,采用修补法就可以对该种裂缝进行良好的处理。
2.2土木工程裂缝的灌浆法
灌浆法不同于修补法和加固法,它的操作相对复杂,需要根据裂缝的大小及裂缝出现的位置,选择与其相匹配的混合土原料,再把原料制成浆液,使用专业的真空压力装置,将浆液压进裂缝中,等浆液凝固后,再用修补法处理表面问题,修补好表面裂缝。
但是只有当土木工程裂缝出现渗水漏水的问题时,其他的方法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只有灌浆法才能从根本上的进行裂缝修补,从而提高工程质量。
2.3加强对温度的控制和监测
强化施工环节的温度把控:①夏天针对粗细集料要做好遮阳工作,搅拌混合物时应采用洒水降温策略。避免在夏天正午高温时间浇筑混凝土,尽量安排在11:00前或17:00后浇筑混凝土,有助于防范温度裂缝出现。②在大体积混凝土内部应放入适量冷却循环水,使用循环法做好养护工作,促进内部热量的释放,为了准确预测温度,要提前埋好测温管,保持温差适宜,根据具体情况绘制相关温度变化图,分析问题,制定相关措施解决问题。③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阶段,应当严格把握并管控施工场地的实际温度,且仔细检测混凝土材料温度。在混凝土入模以后的早期升温过程,操作人员每隔2h就检查一次实体温度。在后续降温过程,操作人员每隔4h最少要检查一次实体温度。
2.4合理安排浇筑顺序
在浇筑施工过程中,必须合理安排混凝土浇筑顺序。由于混凝土的体积比较大,所以需要采用分层分面浇筑法。在封层浇筑过程中,必须合理控制浇筑厚度与浇筑时间,浇筑层厚度应当小于振捣棒作用长度的1.25倍,插入式振捣棒的有效作用长度超过450mm。严格控制浇筑时间,可以将混凝土初凝时间作为间隔标准。一般来说,标准初凝时间为混凝土灌入阻力值的3.5MPa,通过标准试验确定具体时间。在分层浇筑期间,若浇筑时间大于混凝土初凝时间,则应当视作施工裂缝进行处理。当温度控制失误,就会引发水热化反应,此时也需按照施工裂缝进行处理。在浇筑施工中必须注重二次振捣处理。在混凝土凝固前做好二次振捣,避免粗骨料与水平钢筋下部产生孔隙,全面提升混凝土均匀性、抗裂性和密实度,以此增加混凝土强度。同时按照混凝土流动性合理确定振捣时间。在混凝土初凝之前,还应做好二次抹面处理。在处理期间需要使用塑料膜覆盖,延缓混凝土表面水分流失速度,以此控制干缩裂缝。为了满足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在终凝前进行多次抹压处理,同时将抗裂钢筋网片配置在混凝土表面。
2.5加强对混凝土浇筑的安全监管和定期养护管理工作
监理工作人员在混凝土施工现场过程中要认真做好混凝土数据的记录、整理和数据分析工作,在进行混凝土施工和养护的过程中,要重点注意和加强对于混凝土所处周围环境的温度和空气湿度的控制,并通过及时铺盖混凝土薄膜或草帘等措施来有效避免这些混凝土直接暴露在干燥的空气中,防止由于混凝土表面的水分大量蒸发产生的可塑性混凝土裂缝。对已经直接暴露在混凝土的空气湿度中的混凝土要及时采取一定的环境保护措施,例如将混凝土的覆盖物卷起,并用抹子轻轻搓揉按压混凝土的覆盖物表面至少两遍,使之恢复平整后再次进行覆盖。
结语
综上所述,裂缝对于土木工程项目整体的质量有着极大的影响,为了更好的提升当前土木工程施工的质量,减少裂缝的形成,我们就需要从裂缝的防治和处理技术入手,加强材料管理与人员管理,重视混凝土养护工作的落实。
参考文献
[1]罗海.土木工程施工中裂缝处理策略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22):199.
[2]张项英,李宏义.土木工程施工中裂缝处理方法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8(3):146.
[3]刘忠彦,焦鑫.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裂缝处理对策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6(52):46-47.
[4]董正凯.土木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楼板裂缝的成因及防治对策[J].江西建材,2016(2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