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笔者通过多年从事建筑工程项目预决算审核工作的实践,就如何做好建筑工程施工阶段施工企业预结算编制水平进行总结分析、归纳、整理出自己的思路,为保证工程预决算审核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借鉴。
关键词:建筑企业;预结算编制;外部经营;内部运行
一、工程预结算概述
众所周知,建筑行业是支撑我国经济稳定发展的中流砥柱,是我国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社会各界均广泛关注建筑行业中的经济活动质量及其经营建设效益。其中,工程的预结算报告是保证项目整体效率的基础条件,而工程的预结算则是对建设施工活动所需消耗的资金成本进行事先预估算,或者对施工项目完成后所有环节消耗的资金成本进行结算。从建筑企业的角度分析,对成本费用的管控非常重要,这关乎到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作为一家正规的建筑企业,每年都应当编制年度预算报告,并且上报至最高层,使得企业上下均可明确下一阶段的发展目标,且相对准确的估算出下一年度的经营预算[1]。
二、影响工程预结算编制工作有效性的因素分析
(一)外部经营环境因素
多数企业会受到外部经营环境以及内部运营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足以撼动生产经营的最终效益,而建筑企业也不例外。由此可见,建筑企业需要努力维持外部及内部环境才能为自身的创新发展带来较高的持续性与稳定性。近些年来,随着国内经济体制的改革创新,建筑企业的经营环境也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经济体制的转型发展、市场机制的转型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形成三个方面。受到显著的外部经营环境影响,国内多数建筑企业的经营效益发生了较为明显的浮动。不管是国内经济体制还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形势,经营环境的变化终将影响建筑企业预结算编制工作的有效性[2]。
(二)预结算编制行业法制与技术标准体系建立起步较晚
总的来说,我国的工程预结算编制水平相对较低,主要是由于工程预结算在国内建筑领域中的发展起步较晚,因此并不具备较为成熟的预结算体系以及预结算经验。结合当前国内的工程预结算效率而言,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影响工程预结算编制工作有效性的内外部因素较多,其中预结算自身也存在不少主观因素,例如相关法制与技术标准体系形成较晚,或者工程预结算自身的发展起步较晚等等。众所周知,建筑企业中的相关法制以及技术标准体系是为了更好的约束员工行为、规范企业管理、组织指导生产而制定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建筑企业获得更好的经营效益以及建设效率,但是如果工程预结算的法制与技术标准出现纰漏,那么将会影响工程总体上的经营效益与质量[3]。
(三)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偏低
我国多数建筑企业除了存在预结算编制水平低的问题之外,其整体的管理水准同样存在纰漏。近些年来,国内的经济体制及其发展方式均发生了显著变化,因此建筑企业中的预结算报告的编制管理随之发生改变。结合我国多数建筑企业中的预结算编制管理现状分析,当前的预结算编制管理水平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社会的实际需求,因此管理人员必须重视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
首先,从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来看,还存在较大的进步空间,从国内建筑企业的总体管理水平分析,预结算编制工作与企业内部环境问题均表现出鲜明的特征差异,传统与现代特征导致了工程预结算编制的经营与管理冲突,但是预结算编制与企业的整体管理之间确实存在互动性与关联性,有助于企业整体管理水准的有效提高,预结算编制工作的有效性也依赖于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企业领导者的作用与企业文化的制约
建筑企业的预结算离不开领导者的正确决策,甚至是企业的整体发展。从本质上讲,预结算报告编制就是引导企业稳定发展的决策之一,而领导决策的有效运行影响着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与发展趋势。从建筑企业的角度分析,领导的关注、引导以及对待预结算报告编制工作的态度才是推动决策有效运行的前提基础。
全新的预结算编制标准对于当前多数建筑企业而言是一种挑战,制度的创新必然会引起企业内部的变化,因此多数建筑企业不能在短时间内适应新的编制标准,因此需要领导层的积极参与,只有在获得领导者的全力支持下,新的预结算编制标准才能得以贯彻落实,提升建筑企业预结算标准工作的有效性[4]。
三、提高工程预结算编制工作有效性的几点建议
(一)端正态度,增强对预结算编制工作的责任心
结合国内多数建筑企业的内部运行状况而言,当前建筑企业的内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大幅度降低,从而导致建筑企业生产经营效益的直线下滑。针对此类问题,建筑企业应当定期组织内部员工展开绩效考核、奖惩机制等活动,在此基础上,切实提升企业内部员工对预结算编制工作的责任心。换个角度分析,只有内部员工端正工作态度,才能保证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建筑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阶段性发展目标。除此之外,帮助内部员工端正工作态度还可以提升预结算编制的时效性与可靠性,有助于企业领导作出更为正确的发展决策与战略部署[5]。
(二)技能培训,提高整体预结算编制管理水准
国内多数建筑企业中的工作人员严重缺乏专业技能,因此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较易发生纰漏,从而导致各部门工作相互脱节,大幅度降低了建筑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或者说阻滞了工程预结算报告编制的有效性。针对此类问题,企业领导应当正确认识专业技能对于内部运营以及外部经营的重要意义,工作人员一旦出现专业技能的缺失,将会影响企业整体的经营或者管理效率,阻碍自身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发展目标。由此可见,企业应当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活动,旨在有效提升整体预结算编制管理水平。
(三)加强企业硬件管理,优化预结算编制工作效率
前文提到,企业的硬件管理水平影响了预结算报告的编制有效性,甚至是整体的生产经营效益。基于此,建筑企业必须充分重视企业硬件管理水平的提高,完善企业的硬件管理机制,贯彻落实全新的管理标准,以此规范企业内部的运行现状以及外部的经营现状。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建筑企业在加强企业硬件管理的过程中应当顺应国情,将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高新科技应用其中,以此实现预结算编制工作效率的优化。
(四)数据挖掘技术在预结算审核工作中的应用
随着国内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崛起,建筑企业对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越发深入,且在深入运用数据挖掘技术的过程中逐渐完善了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手段,从而有效提高了建筑企业工程预结算编制工作对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成效。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因此建筑企业不能停滞不前,应当遵循当前社会的发展规律,明确下一阶段的发展目标,满足当前社会对建筑行业自身的实际需求。众所周知,建筑企业的工程预结算工作涉及范围较广,因此对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掌握情况考核较为严格,同时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履历经验也存在着较高的要求标准。基于此,建筑企业应当设计相对全面的数据挖掘系统,除了能够节省人力资源之外,还可以保证被挖掘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在第一部分概述了建筑企业中的预结算编制的内涵,并且结合我国多数建筑企业中的工程预结算编制工作现状,分析出工程预结算编制工作有效性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外部经营环境因素、相关法制与技术标准体系、整体管理水平以及领导者与企业文化的相互制约等等。第二部分,笔者结合工程预结算编制工作有效性的影响因素以及相关文献,整合梳理了几点改善建议,包括端正工作态度、培训专业技能、加强企业管理以及研发并应用数据技术等等。谨以此篇,供相关人员参考借鉴,以期为我国建筑企业中的预结算编制有效性的提高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高艺元.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与建筑施工成本管理的关系研究[J].居舍,2019(34):155-156.
[2]秦丽娟.试论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与建筑施工成本管理的关系[J].建材与装饰,2019(31):143-144.
[3]程乐.影响工程造价预结算的主要因素及成本控制方法初探[J].建材与装饰,2019(29):188-189.
[4]白静雷.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与建筑施工成本管理的关系研究[J].居舍,2019(25):120.
[5]胡鹏.新时期下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J].中国标准化,2019(10):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