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电气职业学院 河南许昌 461000
摘要:媒体融合背景下,教育发展理念逐渐革新,推进了我国教育的改革。灵活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出设计灵感,开阔视野。本文从媒体融合的定义,分析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平面设计人才的培养能力策略。
关键词:媒体融合;平面设计;人才培养能力
引言
媒体融合与平面设计类课程的结合促使其教学理念发生变化,灵活利用信息技术优势促使教学质量提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产生设计灵感,并开阔自身的视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水平,营造优质的教学环境,适应信息时代。
1、媒体融合的定义
融媒体是一个新名词,其所表達的含义即是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有效融合下,结合两种媒体的主要优势,完成全新媒体的创建。融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媒体的发展规律,同时也解决了新媒体所造成的有关问题。其帮助媒体行业向上大面积提升,满足了当前的具体发展需求。同时,融媒体也与当前全新的技术接轨,完成了媒体行业对信息技术的整体采纳,提高了人们对于媒体的关注度,提升了新闻等消息的传播效率,全面满足了媒体行业的整体发展需求。
2、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平面设计人才的培养能力策略
2.1以互联网为基础丰富现有教学资源
在媒体融合时代背景下,信息化成为常态,为人们提供更便捷的服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资源创新,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为搜集教学材料提供便利。以现阶段社会对设计人才的需求为基础,完善现阶段的发展理念,创新现有的思维,更新现有的教材内容,加快推进教学改革,将传统教学与互联网结合,创造优质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学质量。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学内容枯燥的情况,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以生动形象的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合理进行知识渗透,简化知识内容,降低知识的难度,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以媒体融合为基础,实现课堂教学互动。例如,教师可以以短视频的方式向学生播放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知识内涵,完善现阶段的教学理念,渗透教学思想,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素养水平,养成良好的设计思维与绘图能力,实现全面发展。与此同时,教师还应积极为学生提供课外内容,合理延伸课外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在发展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实现全面发展。
2.2合理开展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虽然理论知识是学生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发展的基础,但是如果在教学中一味地进行理论知识教学,忽视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将导致学生在发展中难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因此教师应积极创新,完善当前的教育理念,深化现阶段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实践环境,以自身的理论知识为基础开展理论实践,促使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提升自身的创新思维。在互联网时代,“纸上谈兵”的人已经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社会需要实践创新型人才。教师通过实践教学,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积极设计创新,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实践课堂,为学生提供题目后要求学生自行创作,活跃自身的思维理念,创作出独具特色的作品,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促使学生明确自身存在的不足,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相互交流探讨,相互借鉴学习,为学生营造优质的发展环境与氛围,活跃教学课堂,帮助学生形成合理的设计理念,为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3构建创新教学实践平台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主流。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平面设计也随之变化,不管是设计理念,还是设计手段都需要跟着时代创新,产生新的模式。平面设计要跟随时代的发展和变化,就必定要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力量,推陈出新,促进全新的模式,追求更好的发展。
媒体融合的发展为平面设计专业提供了新型的教学与实践平台。
大数据产业的繁盛、云计算的兴起、VR(AR)新技术的应用为计算机应用和以在线大规模方式进行的数字化教学提供学习、实践、创新的基础。云计算为学生和教师提供相关工具,根据平面设计专业的学习需求,按需在教学场地和实验室部署计算资源;并通过提供各种在线应用程序,用于支持平面设计专业的学习场景,将孤立的教育资源上传并存储于云端服务器,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与统一管理。VR等模拟现实技术可以提供教学过程中难以达到或体验的场景,进行各类模拟实验,进行大量反复、尝试体验或纠错,既可以加强学习,还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并展示了其实际应用的一面;AR将情境化学习更为日常化,通过移动云教室等平台,实现新的学习方式和团队合作。同时,借助慕课或者精品课程平台等教学平台的建立,学生也可以不受制于本学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的局限,在更为广阔的互联网空间学习、实践、创新,从而发展新的平面设计技术方式,促进平面设计行业的发展。
媒体融合发展也为平面设计专业构建了新型的产教融合平台。随着平面媒体的普及,平面设计专业陆续扩展到美术设计、广告制作、互联网自媒体、动漫动画、淘宝网店等多个领域,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为平面设计专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实践平台。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采用基于信息化发展基础的比赛与教学一体化的竞赛平台,从着眼于培养平面设计专业技术型人才的定位出发,尝试引导、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学生的实践与锻炼能力、视觉营销能力、网络推广能力、客户服务能力以及团队合作交流能力。借助信息化的手段,通过对接产业前沿技术,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有效推进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对接。而借助平台的建立,也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试错机制”,以测带练,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融合,在大赛平台测试中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突出实用性、指导性,在实践中考查学生学习的职业素养、技术技能水平和创业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业水平。
2.4 5G技术与教育应用
5G与虚拟现实沉浸式教学的实现。沉浸理论是指“当人们全身心投入某种活动中,就会忽略掉其他干扰,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5而沉浸式学习则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为学习者提供一个接近真实的学习环境,借助虚拟学习环境,学习者通过高度参与互动、演练而提升技能。通过5G与虚拟现实沉浸式教学的实现,可以在具体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展开具体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于基础的正确而全面的把握,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更好地迁移和应用,还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灵感,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性提升。5G的发展技术特性符合结合虚拟现实存在的沉浸式教学需求,既满足教师教育教法的需要,也迎合学生的需求,从确保超大内容分发到低时延互动虚拟现实教育云平台,从5G基站到虚拟仿真职业、虚拟现实科学研究。5G技术从着眼于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的定位出发,为未来平面设计人才的培养、运用与推广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
5G网络以更快的速度,更便捷的方式实现着教育教学的空间转换。平面设计的教学不单单是传统中“教”与“学”的关系,局限于理论的传授与实践的演练;相反更需要运用并通过不同的时空情境,通过新技术、新方法、新媒介来提供支持新型的智慧课堂体验。事实证明:教育研究需要打破长期的线性方式,不能将丰富内涵事件时空体简化成历史过程的复述,需要引入空间理论,运用相应的空间分析框架、空间视角、空间话语,还原教育活动的具象时空情境。而作为新时代的数据网络通信系统,5G能提供满足全息远程互动教学需要的超高带宽,“5G+全息互动教学”能够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远程共享,在同一时间、不同区域也可达到同上一节课的目的。对于平面设计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操作而言,依据5G的传输速度特性,也可以把相距遥远的两个课堂实时连接起来进行师生可视化实时互动交流,还可以把课堂之外的实景通过移动终端直接嵌入到课堂教学的任何环节,物与物之间的连接将会使得课程的交互与空间转换更加智能化、规模化和便捷化。通过运用更富有层次的画面感使平面设计成果更加生动、形象、直观、立体。这也是信息技术在平面设计教学中的新运用、新方法、新实践。以更贴合学生的教学理论、方法来服务教学,收效更为广泛。
结语
综上所述,在媒体融合时代背景下,教师在进行平面设计类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进行全面创新,灵活利用互联网优势进行改革,为学生营造优质的学习环境,改变现有的教学理念与模式,革新教学内容,清除传统教材中传统落后的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使学生形成创新设计思维,成为优秀的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永明,肖新凤,胡振华.“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平面设计》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8,17(6):44-45.
[2]赵冰,田思杨.《平面设计》应用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思考:以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为例[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22(3):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