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市政公用工程关乎居民生活质量,其质量直接影响了城市运营。因此加强市政公用工程项目管理是提高项目建设质量的主要途径。通过市政公用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加强招投标管理、成本管理、合同管理、概预算管理以及施工现场管理,全面提升市政公用工程管理水平,保证项目建设质量。
关键词:市政公用工程;项目管理;问题;措施
引言
市政公用工程关乎居民生活质量,如果项目建设质量差,不仅不能丰富居民的生活娱乐活动,还可能对居民生产、生活产生安全威胁。市政公用工程项目管理涉及的内容多,管理难度大。相较于其他民建工程,市政公用工程有着其自身特点,如何做好市政公用工程项目管理,提高工程建设质量,成为了研究热点。
一、市政公用工程概述
市政公用工程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工程类别如图1所示,包括交通道路、给排水、燃气、环卫、供电、通信以及园林绿化工程。市政公用工程涉及到民生的各个方面,市政公用工程更是对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
图 1市政公用工程类别
如市政道路工程,按照道路等级就划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以及之路,其设计年限、结构以及使用材料都有所不同,因此市政公用工程是一个系统的、多学科的工程建设项目。
市政公用工程相较于其他工程项目,其独特之处在于:
1)质量要求高。市政公用设施使用频率高,尤其是近年来车辆增多,人流增加,质量是否安全可靠,直接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综合效益。
2)工期要求紧。城市基础设施使用频率高,城市现有市政基础设施需要修缮、加强的工程多,有限的资金只能应用到关键环节。另外,市政基础设施往往急于投入使用,如市内主干道改造,如果工期过长,给市民出行带来极大不便。
3)工程投资管理要求高。市政公用工程多以政府投资为主,大多数工程在资金未到位的情况下,就需要开工建设,需要建设方或者投标方垫资,因此要求管理者必须要统筹资金管理,保证工程建设进度。
4)专业种类多。如道路改造或者建设中,不仅仅涉及到交通部门,还有建设部门、供水供电供气等部门,需要跨行业、跨部门协调。
5)项目干扰因素多。市政公用工程多集中于市中心或者繁华区,在施工时需要注意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周边的建筑、交通环境以及周边社会关系较容易影响项目进程,不确定程度高。
市政公用工程基于上述的特点,为其管理带来了诸多不变,项目管理者必须要具备多专业,良好的协调能力,正确把握工程项目质量。
二、市政公用工程项目管理现状
市政公用工程项目管理主要涉及招投标管理、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施工项目合同管理、施工组织设计、工程概预算以及施工项目现场管理六个方面。结合工作经验以及相关的研究,总结归纳在市政公用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市政公用工程招投标管理存在的问题
1)投标方对法律法规熟悉度不高。部分建筑企业不熟悉相关的招投标法律文件,因此在准备投标文件时,容易出现漏洞或者违规文件材料。招标文件时招投标过程甚至是市政公用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纲领性文件,是整个工程项目造价控制的关键。不规范的招投标文件,施工合同中没有明确规定,就容易出现竣工结算纠纷。
2)串标问题。部分设计施工单位为了中标,私下联合其他公司,轮流中标,借机抬高中标价格,攫取公共利益。也有部分公司集中投标,中标以后对投标人或投标人进行额外补偿。这些问题一直存在招投标市场,违反了法律法规,破坏了市场稳定。
3)挂靠问题。市政公用工程需要投标方有一定的资质,而这些资质需要一定的人才储备、证书、项目完成量等等,企业为了中标挂靠工程师证书如一级市政工程师、一级消防工程师等,或者将单位挂靠到其他有资质的企业下,来进行招投标工程。本身施工技术不达标,影响了整个工程建设质量。
2.2 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影响项目成本管理的因素较多,增加了市政工程项目成本管理难度。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设计阶段的项目成本管理问题。Kelly(1982)认为80%的造价在方案设计阶段就已经确定,因此设计阶段的项目成本管理极为重要。在工程项目施工中,各个阶段的影响成本程度如图2所示。
图 2不同建设阶段影响工程成本程度影响
2)招投标阶段的成本管理问题。市政公用工程招投标文件不规范,有漏洞,招投标时间长,延长了工程建设周期。容易出现低价中标、恶意中标,出现腐败或者行政干预,导致中标价格虚高,直接导致工程建设质量不合格,增加了成本投入。
3)施工阶段成本管理问题。施工过程中施工设备运行缓慢,施工人员不足,对施工进度的掌握不清,在地形转换过程中过度开发和破坏原始建设用地;更多的临时性和突发性情况,延长了的项目周期,施工组织编制不到位,出现违规操作,造成二次返工,增加了施工成本,为施工阶段成本管理带来了难度。
4)在质量保证和维护阶段,项目竣工时,容易出现验收时间长,工程资金纠纷问题,项目后期维护缺失,导致工程项目寿命缩短,增加了后期的维护成本,为市政财政带来了巨大压力。
2.3 项目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合同意识。在项目合同签订中,施工企业高层碍于人情,按照老传统、老思维,拟定口头约定,没有订立书面合同。这种做法很大程度源于缺乏合同意识,对于承包商或者施工方而言是不利的。
2)合同履行不规范。部分承包商中标后违反合同约定,将工程转包给资质比较低或者无响应资质的施工队伍,承包商的层层转包,给工程进度、质量和安全生产留下隐患。
3)合同监管管理不到位。总体施工合同由委托方和承包商订立,缺乏第三方的监督,合同效用低,难以保证施工质量。我国《建筑法》中第三十六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建筑工程的质量事故、质量缺陷都有权向主管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进行检举、控告和投诉”,但是缺乏有效的监督途径,没有相应的反馈机制,可行性低,大部分基层员工或者普通群众,并不了解这些权利和义务,部分监督力量确实。
2.4 施工组织设计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对于施工组织设计方面,存在过度关注施工技术,忽视现场管理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风险管理措施不完善
市政公用工程是一个多部门协作,多专业协同作用的工程。涉及的种类多,风险源较多,不仅有技术风险,还有非技术风险。在施工组织设计时,对于施工潜在风险考虑不到位,没有进行相应的风险探讨和分析,对于潜在风险没有拟定相应对策,如果风险发生,就容易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另外,如果在施工组织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施工中的风险,降低了施工组织文件的指导作用。
2)施工部署措施不完善
根据我国的市政工程建设法规条文,在施工之前项目经理需要签订项目责任书,明确权责关系。项目经理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管理手段。针对项目目标、资源配置等方面,拟定详细的措施。但是在实际的项目编制中,存在施工部署不到位的问题,造成市政公用工程质量的隐患,严重影响施工进度和物质浪费。
3)施工保证措施不完善。市政公用工程建设中,施工技术部门编制施工组织文件,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确保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由于市政公用工程多位于市中心,因此传统的保障措施无法满足需求,施工建设缺乏保障,不利于文明施工、绿色施工,由于施工组织设计的不完善,导致施工成本增加。
4)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不够全面。根据实际施工阶段,市政公用工程可分为三个阶段:设计阶段,实施准备阶段和施工组织设计阶段。在施工组织设计阶段,现有的市政公用工程施工中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还不全面,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充分考虑,在实施阶段只注重准备内容,影响了后续的施工质量。
2.5 工程概预算管理问题
1)预算超支现象多发。预算管理中最普遍的现象是建设项目实际投入的资金额远远超过预算。部分施工建设单位不重视施工预算,项目预算管理水平低,项目成本的不断增加将使建设资金远远超过项目预算资金。
2)对预算估算的监督不足。部分市政领导为了个人利益,枉顾公共利益,对于建设项目审批、可行性等缺乏科学论证,因此对于施工单位项目预算估算监管不足,导致资金分配不合理,影响了项目建设进度。、
3)预算编制依据不足。在建设项目中,如果我们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缺乏有效依据,严重影响后续项目的成本工作。没有充分进行市场调查,按照个人经验,随意编制不利于预算工作的规范化。
2.6 施工现场管理问题
1)管理体系不足。许多施工单位的管理体系存在缺陷和不足。市政公共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混乱,相关施工人员素质低下,技术落后,施工人员缺乏必要的管理和约束。
2)安全管理不被重视。市政公用工程建设中设备数量多、种类多,需要的人员多,许多施工人员职业素养缺失,容易出现违规操作。同时,建设单位不重视安全管理,安全管理体系实施力度不足。许多施工人员不熟悉施工过程,管理人员对现场安全不重视,对现场安全责任制进行全面管理,权利和职责不明确,导致安全问题处理不力。
三、市政公用工程项目管理对策
3.1加强招投标阶段项目管理。
在招投标阶段,应该实行工程统一的报建制度,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编制招投标文件,推行技术标暗标评审,保证评审的公平、公正,避免安详操作的发生。同时,还要不断完善评标办法,推行使用合理造价区间随机抽取法。坚强招投标团队建设,组织精兵强将,做好招投标人才保障。要加强招标投标后的跟踪管理,巩固招标投标成果。只有通过监督 检查双方对施工合同各项条款的履约情况来体现。
3.2 加强项目成本管理
做好项目全过程成本管理,从设计到施工各个过程。在保证成本的情况下,要保证施工质量。必须要提升成本意识,落实成本管理制度。
3.3 项目合同管理
首先树立合同意识,任何口头约定都需要转成白字黑字。其次,要规范合同内容和细节,关于标的的质量、数量等都需要明确规定,同时要拟定违规条款。最后,还需要加强合同监管,保证合同条款的落实。
3.4 施工组织设计管理
首先,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完成施工组织设计;其次,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必须要内容完备,涵盖各个方面,识别项目风险,降低后续质量问题。最后,加强施工组织设计的落实,保证施工质量。
3.5 工程概预算管理对策
首先,做好资料收集,清楚市场价格变动,做到概预算编制的精准性;其次,编制文件必须要按照国家相关文件技术标准进行编制,保证编制的规范性和科学性;最后,加强工程概预算监督和审核,保证编制文件的完善。
3.6 施工现场管理对策
提高人员素质,严格聘用人员,通过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素质,确保就业质量,提高施工现场质量,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进行操作,优先雇用经验丰富的人员以确保他们的资格和安全意识。完善工地管理制度,安排专人负责市政公共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和质量管理,履行工地管理职责,避免发生权利和责任不明确的情况,减少规避责任和不履行职责的情况负责,以书面形式明确每个施工环节的管理内容和注意事项,确保施工现场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张东生.试述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现场管理问题[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28):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