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3月3期   作者:李芹 郭渭红 常海霞
[导读] 探究心理护理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应用效果。


           李芹  郭渭红  常海霞通讯作者
          (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新疆830011 )
                

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7月-2019年12月期间本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常规护理+阶段性心理护理)各30例,对比两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阶段性心理护理应用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可疏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关键词: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心理护理;焦虑;抑郁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为眼科常见病,本病以老年人为主要群体,患者时常合并白内障而严重影响视力与正常生活。受到疾病影响,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中的心理压力都比较大,恐慌、焦虑、担忧等负性情绪对患者的治疗与护理都造成严重不良影响,也会影响治疗效果[1]。给予患者心理护理能够疏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主要探讨阶段性心理护理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8年7月-2019年12月期间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44岁-75岁、平均(58.644.49)岁;对照组患者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45岁-74岁、平均(58.384.5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P>0.05。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联合阶段性心理护理,具体如下。①疾病初期的心理护理:疾病初期患者突发视力变化,伴有畏光、流泪、眼痛等症状,这使得患容易产生恐慌的情绪。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与患者交流沟通,为患者介绍医院医疗环境、医疗队伍等,护理人员了解患者的基本特征以及家属,结合患者的症状,指导患者完成检查、治疗准备;为患者、家属讲解青光眼诱发原因、发病机制、治疗方法、治疗效果以及护理事项等,促使患者了解自己病情,也能提高患者对检查、治疗、护理的依从性;针对焦躁不安的患者,介绍成功案例,说明手术治疗效果,从而增强患者信心,安慰、鼓励患者,解除其恐慌情绪;当患者怀疑诊断、拒绝听从治疗时,充分发动家属来安慰、劝导患者,为其说明经过治疗、护理,疾病痊愈可能性较高,避免造成治疗时机被延误[2]。②疾病中期:本病患者主要为老年群体,子女缺乏时间照顾、医院环境陌生等时常造成患者不愿沟通、脾气暴躁等。针对这些患者,护理人员细心、耐心沟通,尊重患者,将患者视为亲人看待,陪伴患者,从而减轻患者的孤独感。针对沮丧的患者,发动家属进行引导、激励,鼓励其说出内心感受,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③疾病后期:治疗结束后患者多对治疗效果抱有过高期望,但是术后患者恢复缓慢,这使得患者存在一定焦虑、怀疑的情绪,患者担忧医疗费用等也会引起不安心理。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术后恢复情况,肯定康复过程中患者出现的积极变化,教导患者杜绝进行影响视力、增高眼压的动作,教导患者保持休息;对术后视野、视力恢复不理想的,说明日常生活中自我调整、保护用眼,视力还能获得进一步恢复,说明不良情绪可能会影响恢复,进而减少不良情绪对康复造成的影响。教导患者进行眼操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康复[3-4]。④发动社会支持,征得家属同意后,指导家属参与对患者的治疗与护理中,为患者提供精神支持,家属营造舒适、良好的家庭分为,关心、尊重患者。定期开展病友交流,从而相互促进。
1.3 观察指标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护理前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总分均为100分,>50分为有焦虑症、抑郁症。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经SPSS23.0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以老年群体为好发人群,其病情发展迅速,患者时常存在畏光、流泪等症状,患者的视物能力降低,因此无论是疾病的初期、中期还是后期阶段,患者都常见各种不良情绪。患者的病情与焦虑、多疑、沮丧、抑郁、恐慌等不良情绪之间存在密切关系[5]。保持良好的心态能够促使患者以乐观、积极的态度来看待疾病,从而改善预后,良好的预后又可增强患者的信心,提高治疗、护理的依从性;治疗、护理过程中,患者心理状态不好会造成患者抑郁、消极、绝望等,这将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护理依从性,而这又造成治疗时机被延误而影响治疗效果,形成恶性循环,给予患者心理护理,能够促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改善预后。
  本次研究显示,阶段性心理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这说明心理护理能够疏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值得注意的是,心理护理过程中,不仅应重视来自护理人员的专业护理,还需要充分发动患者的朋友、亲人、家属等社会支持,从而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
  综上所述,将阶段性心理护理应用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可疏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参考文献
[1]晏玉珍,冷小扬.护理干预改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心理状态及满意度的作用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36):5244-5245.
[2]王巍.青光眼患者围术期焦虑情绪护理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31):108+110.
[3]周俊英,张秀莉.心理护理应用于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9,26(08):1139-1140.
[4]王丽娟,柴冰,李秀娇.心理护理联合眼球按摩对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患者焦虑情绪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36(07):690-693.
[5]江焱.优质护理服务对改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的作用[J].实用医技杂志,2019,26(06):805-8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