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建筑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3卷4月第10期   作者:  张浩东
[导读] 建筑工程安全关系到国计民生,只有全面确保建筑施工技术到位

         摘要:建筑工程安全关系到国计民生,只有全面确保建筑施工技术到位,才能全面实现高品质要求。在各类建筑过程中,运用高支模施工技术,建设精品工程,才是建筑工程至关重要的内容。文章阐述高支模施工技术,通过对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应用问题的分析,全面提出了施工特点及措施要求,以此,全面提高建筑施工水平,保证建筑安全稳定。
         关键词: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技术应用
         引言
         高支模施工技术是当前引进的新施工技术,主要投入应用于高度或跨度的建筑物施工中,该施工技术能够有效地搭建模板支撑架,用相应的支撑架来承受施工过程中的钢筋混凝土荷载,进而更好地加强建筑物中的空间感。通过研究可知,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投入使用,能够有效地推动施工工程的展开,提高了施工效率,保障了施工工期,加强了施工的全体质量,让建筑物增添了更多的美观度,更好的达到了国民的要求。但是,高支模施工拥有较大的跨度、整体性强、受力繁杂等特征,这就容易产生较大的施工难度,当支模高度和跨度提高时,施工的危险性将会不断增加。高支模施工在施工过程中有着较大的安全风险,若是想要最大程度上的安全使用高支模施工技术,先要对施工的各个步骤进行保障,进而推动施工步骤正常进行。
         1建筑工程项目中高支模施工工艺流程
         1.1高支模施工方案设计情况
         高支模施工方案设计应在整个工程项目施工的准备时期,这是确保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加强施工过程安全性的重要基础和主要前提。建筑项目的相关施工人员必须在科学合理的高支模施工方案的指导下,才能真正有效加强施工效率。施工方案应该明确施工项目建设过程中具体材料的性能特点和高支模方面不同建筑结构的实际设计标准,确保建筑项目施工作业的完整规范性。同时,工程项目施工人员必须按照数学模型方式,开展计算高支模施工过程中的相关技术参数情况,加强施工作业过程的稳定安全程度。
         1.2施工模板安装
         辅助线和模板之间的安全稳固也存在直接关系。特别是顶框安装时,应按梁线铺设管道,并用一些特殊材料支撑,这样可以使建筑更稳定,同时还需要严格规范钢筋绑扎方法,从而为工程整体质量提供有效保障。严格规范各个操作步骤,保证操作规范有序。在经检查不存在任何问题后,才允许开展后续浇筑施工,且在浇筑完成后,还需要评估混凝土的凝结情况,在凝结完成后再开展后续清洗作业。
         1.3立杆支设
         高支撑模板作业主要使用各种管材进行施工,其中,立杆支撑是最为主要的环节,需要严格计算位置,在节省材料的同时,还要保证安全稳定。为了保证稳固,一般情况下,需要选择平整的地方做为立杆基础,可以在底部设置厚度50mm的木垫板。扣件是让各立杆连接在一起的重要部分,进行连接时,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可采用搭接外,其他的接头一定要实现对接连接,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稳定;如果遇到相邻两立柱对接接头,那么,则不允许在同一步内,不同步2个相邻接头竖直方向一定得保证错开,形成一定的距离,一般要大于500mm,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立杆上部顶托螺杆伸出钢管小于300mm,下部底座螺杆外露钢管小于200mm,要精心进行安装,确保上下同心,避免出现上下段钢管立柱错开的情况。
         1.4模板安装搭设
         进行门架安装前要展开相应的准备工作,第一步是用墨线找到准确的安装区域,第二步是按照相应的区域来开始安装工作。在整个安装过程中,施工人员要注重门架位置的把控,保障门架安装符合相应的施工标准。在这之中,有少数模板支架要展开纵横向扫地杆安装,用直角扣件展开固定工作,加强支架的稳定性。纵向支架大多设计在底座二百米范围内。在展开梁模板安装时,要根据提前的标高来确定支架高。通常情况下,展开梁模板安装要按照模板跨度来确定合适的起拱,进而保障起拱高度的科学性。在进行楼面模板安装时,要应用四周向中间的方式进行,在整体施工中,还可应用线钉来展开加固工作。


         1.5剪刀撑设置
         为了全面保证整体稳定性,需要做好剪刀撑作业,高支模架四周需要进行有效的连接,由下至上设立竖向连续剪刀撑,实现稳定作用,技术标准是,中间每隔4.5m在纵横向加设竖向连续剪刀撑;梁下第一步水平杆、扫地杆设水平剪刀撑,为了保证稳定,还要在较高支模架沿竖向4.5m加1道剪刀撑;竖向剪刀撑和地面要有45°夹角,这样,就能够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固。进行连接时,一般是在相交处使用旋转扣件连接。
         1.6混凝土浇筑与高支模的拆除
         浇筑混凝土采用混凝土泵或汽车泵输送到模板架顶部进行施工,同时在施工过程中也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一方面高支模的模板要防止因长时间暴晒而变形,另一方面也要注意混凝土的配比,以防高支模因为施工材料的问题而影响施工质量。同时也需要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在现场指导施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改进,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应实时监测,一般监测频率不宜超过20~30min一次,在混凝土初凝前及混凝土终凝前至混凝土7d龄期应实施实时监测,终凝后的监测频率为每天1次。重点的监控部位主要有杆件的变形和连墙件、支撑、剪刀撑等构件的状况,监测时需查看地基是否积水,底座是否松动,立杆是否悬空,连接扣件是否松动,支撑体系是否有不均匀的沉降。高支模在使用完毕之后,还需要进行拆除工作,而且高支模的拆除也有时间以及顺序的要求。这是因为高支模这种支撑体系在拆除时也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因此需要按照拆除程序一步步进行。首先要确定混凝土的强度达标,其次是做好杂物的清除工作,做好以上两点才能开始拆除工作。拆除时承受高支模立杆荷载的楼板需在高支模施工直至模板拆除后,下层楼板的支撑体系方可拆除,对跨度大的部分可以从中间开始拆除,拆下来的配件要有序放好,以便再次使用。
         2建筑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管理
         2.1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工程设计
         高支模施工是当前建筑施工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它的施工作用是为当前所建筑的建筑物带来较大的荷载力,这也是高支模施工中的重要原则。由此,为进一步加强高支模的荷载力,施工人员在进行施工时,要能够进行相关的实地考察工作,这样能够对数据展开较为精准的处理,以便加强施工的安全性。在进行高支模施工过程中要时刻保持清晰思路,首先要找准两位线位置和有关的轴线控制线,其次,需要重点考量使用的材料和安装的步骤。最后,还要能够高效处理中央和模板之间的紧密程度。
         2.2加强对安装支撑系统的规范管理
         支护体系关系整个工程的安全稳固,必须严格规范化管理,认真检查,特别是支护连接的检查,杜绝出现任何连接不牢固情况,尽可能排除所有安全隐患。除此以外,在具体建设安装中,必须强化支撑系统的管控。同时作为相关技术施工人员,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技术能力和施工水平,将质量问题的出现率降至最低,为整个工程有序合理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结语
         总而言之,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工程建设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作为相关单位必须明确该技术在应用中的重点要点,并结合相关施工情况来排查优化在施工中所出现的问题不足,及时对其进行改善优化,充分保证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工程建设中价值和作用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徐嘉锐.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研究[J].城市建筑,2019,16(08):150-151.
         [2]朱其宏.关于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土建施工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9(22):50-51.
         [3]于亚彬,盛学武.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8(3):19-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