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田水利建设面临着巨大挑战,当前工作中较为常见的问题有缺少长效机制、基础设施薄弱、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突出、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需要相关单位部门加以重视和解决。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制定行之有效的完善对策,希望能够为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促使农田水利设施更加完善,切实保障农村地区用水安全,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进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田水利建设;问题;完善对策
引言:一直以来,农村地区用水问题都备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主要取决于农田水利建设情况,而规划建设比较合理、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有着持续资金注入的地区往往用水安全也能得到保证,反之亦然。从目前农田水利建设现状来看,仍然有着不少缺陷亟待得到改善,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的优化和完善势在必行。相关主管单位和部门应该明确实际工作要点和难点,制定科学严谨的规划建设方案,为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提供指导,确保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稳定运行,为农村地区用水安全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
1、缺少长效机制
不少地区对于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都有所不足,既没有投入充足的资金用于建设基础设施,又没有制定完善的长效机制,导致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的开展举步维艰,资金资源浪费现象比较常见,取得的成效与预期设想大相径庭。这类现象的产生主要原因在于地方财政拨款有限,真正被应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少之又少,再加上规划设计不够科学合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田水利建设工作效果,加剧了农村地区缺水形势。
2、基础设施薄弱
农村地区水利设施大多年久失修,属于带病作业,不能够有效发挥功能,对于旱灾洪灾的抵御能力不强,致使自然灾害的来临酿成的损失不可估量。因为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比较紧张,没有充裕的资金来维护原有设施,建造新的设施,水利设施老化现象得不到延缓,运行期间病害问题屡屡发生,严重影响到了农村地区用水的安全性。
3、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突出
我国农村地区的饮水安全问题是比较突出的一类问题,虽然通过农田水利建设为千千万万的农村人口供应了水资源,但是水污染治理工作仍旧没有落实到位。水资源的净化不够彻底,使得许多地区都出现了水质不达标的现象,水资源的供应不稳定,极大的危害到了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给他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负面影响。在农村饮水安全的改进方面仍然有着较长的一段路要走,农田水利建设应该被摆在一个重要位置。
4、管理机制不健全
一是农田水利设施的产权不明确,使用权和管理权被分离开来,使用者不注重对水利设施的维护,水利设施的带病作业就将无法得到扭转。二是对农田水利设施的监管不到位,制定的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相关制度没有得到有力执行,农田水利设施的作用发挥将会受阻。三是为管理人员提供的薪酬待遇不高,难以留住优秀人才,现有管理人员的责任心较差,管理能力较低,给农田水利设施运行埋下了不小的隐患。
二、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田水利建设完善对策
1、完善长效机制
要想推动农田水利建设的保质保量开展,就要有完善的长效机制作为有力支撑,保证资金的持续充足注入,各个部门各司其职,履行好自身职责,这样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的开展才能更为顺利高效。首先,对于地方政府的财政拨款要专款专用,严厉禁止将资金挪作他用,按照预算来控制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投入,以提高资金利用的合理性。其次,想方设法的吸收社会资本,推出多种优惠政策来吸引企事业单位为农田水利建设注资,缓解地方政府财政负担。最后,建立协调机制,督促相关部门加强信息资源的共享,以便明确掌握农田水利建设情况,实施对整个过程的严密监督,对于发现的不当问题及时予以处理,尽量减少资金资源浪费现象,确保每笔资金都能用在刀刃上,促使农田水利工程得以现代化、产业化发展。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为了增强农村地区防灾减灾能力,需要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予以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既要对原有设施进行维护,又要立足于新农村建设需求,对新的农田水利设施进行规划布局,双管齐下,完善农田水利设施体系,确保农田水利设施运行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保障农村地区用水安全。在农田水利建设工作中应该积极推广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发挥先进技术手段优势,除险加固工程的施工效率将会更高,施工质量更好,进而延长农田水利设施使用寿命,促进设施功能的有效展现。同时高新技术的应用还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让农村居民不再为饮水感到担忧,满足农村居民生产生活实际需要,改善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在此情况下农村地区将会焕发出新的气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念也能早日得以实现。
3、创新管理机制
参考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以往工作经验及各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制度,将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上升到法律层面,借助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和威慑力来督促相关部门落实责任。主要涉及到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水资源管理责任、单位与责任人考核等制度,促使农村地区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更加规范化、制度化。针对用水量较大的企业,制定相应的排污限制制度,确定净化排污指标,排污超标的企业责令其限期整改,严格控制污染物质排放量,创造良好的水环境,这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需求。树立创新意识,对农田水利建设工作加以不断创新,优化工作流程和工作环节,对各级干部工作绩效进行考核与评价,构建农田水利建设新格局。
4、加大宣传力度
在农村地区广泛宣传农田水利建设的实施价值,让广大农民充分认识到自己作为受益人,应该积极参与,献计献策,让农田水利设施可以更好的服务于该地的生产活动,为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便利。加强与农村居民的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对于农村居民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应该予以充分理解和尊重,邀请他们参与到农田水利建设的监督工作中,借助群众力量来扩大监督范围,强化监督效果,将会对相关工作人员产生威慑力,他们对待岗位工作就会更加认真负责,有力维护农田水利设施的运行安全。此外,在宣传工作中还要普及节水意识,让农村居民认识到水资源的可贵,从自己做起,坚决不浪费水资源,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新农村建设注入生机。
结语:可以说,农田水利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针对当前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需要相关单位和部门能够携起手来,加强沟通协调,健全长效机制,创新管理体系,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同时,在农村地区加大宣传力度,让全体农村居民都认识到节约用水的必要性,积极参与到对农田水利设施的监督管理工作中,为农田水利建设贡献最大力量,从而为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李玉茹.水利工程中农田水利建设技术的重要性[J].中国设备工程.2018(23)
[2]周培丽.农田水利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J].绿色环保建材.2019(01)
[3]刘利君.新时期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困境与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9(11)